琴歌,抚琴而歌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能够较好地表现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琴歌这种形式,古即有之。《阳春白雪》就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著名琴歌。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文学家姜夔(号白石道人)创作的琴歌《古怨》。
在古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大批的琴曲和琴歌。琴曲发展了乐器的独奏性能;琴歌则以歌唱为主,用琴来伴奏。两者各有其艺术特色。古人常常一边唱歌,一边用琴、瑟伴奏。这种形式又称为“弦歌”。其历史悠久,而且广为流传。在宋代以前,琴歌与琴曲并重,宋以后的琴谱,或有词,或无词,但琴人们多重视琴曲的弹奏。20世纪30年代以来,管平湖、吴景略、张子谦等前辈琴家在琴乐打谱方面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为琴乐打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五十年代,在管平湖先生指导下,王迪开始了发掘整理琴歌的工作,这些年来一共积累了百余首琴歌。
本场音乐会的由来
我的琴歌之缘始于大学时代,导师鞠秀芳教授我唱琴歌《胡笳十八拍》同时希望去找林友仁先生学古琴,从此与古琴结下不解之缘。林先生对古琴艺术的审美高度、琴歌演唱要求都有很高造诣。多年来与古琴传承人戴晓莲教授学习探讨琴歌演唱,2010年我与戴晓莲教授、毛宇龙老师在东艺举办古琴琴歌专场音乐会。时隔多年第二场琴歌音乐会即将到来,有幸请到徐景新、王建民、顾冠仁、周成龙、傅沛华、朱立熹等多位著名作曲家为经典琴歌编曲配器。举办此场音乐会是对我多年研究琴歌演唱的阶段性展示与总结,希望有更多的古琴爱好者来见证我琴歌演唱艺术的成长之路。感恩您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典雅的琴歌音乐会!
--刘芳瑛
领衔艺术家
刘芳瑛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生于戏曲艺术之家,早年曾献演于越剧艺术舞台,拥有着深厚的中国戏曲舞台艺术实践经验与表演心得。9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先后师从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鞠秀芳教授和周小燕教授。2000年回母校任教至今。2016年公派赴美访学师从马里兰大学声乐系主任Carmen Balthrop和David chapman教授。
本科毕业后进入上海民族乐团担任独唱演员,曾成功举办过个人独唱音乐会和多次为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MV《十送红军》《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等,曾经应邀三次赴港与中国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出大型古代琴歌《胡笳十八拍》;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爱乐乐团,中国台北国乐团等乐团合作,在“上海之春”“上海国际艺术节”“五一歌会”等活动中演唱获得好评。曾赴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
2001年由中国香港百利唱片公司推出了个人的首张专辑 CD《月光恋》;
2010 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举行《琴乐雅韵》琴歌专场音乐会;
2012 年九月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
2014年4月在杭州音乐厅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同年与恩师鞠秀芳合著、出版教材《声乐教学——民族篇》;
2017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中外作品独唱音乐会》;
2018年4月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成功举办《访学汇报音乐会》;
2019年6月在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成功举办中外经典民歌音乐会《民歌之旅》。
在她不断坚持探索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深入思考中西互鉴表演理念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的过程中,她很好地继承着恩师鞠秀芳教授所悉心指导的诸多歌唱观念,特别是在江南风格歌曲演唱方面能够结合前辈衣钵的艺术要旨并融入自我思考的深刻领会与实践感悟,在我国民族声乐表演领域中能够独树一帜地展示出自身对中国传统戏曲及曲艺、琴歌、诗词歌曲以及江南风格曲目等方面的表演专长。刘芳瑛在多年积累的教学与钻研的过程中,也因材施教地培养出了大量中国民族声乐表演领域的后起之秀,深受广大师生与民歌爱好者的认可及喜爱。
乐声优young 经典琴歌音乐会
时间:2025年3月9日(周日)19:30
地点:上音歌剧院 管弦乐排演厅
时长:75分钟(无中场休息)
票价:280、180、80元
*一米二以下儿童谢绝入场,一米二以上儿童凭票入场
扫下方二维码购票
或
登录上音歌剧院官网
www.syoperahouse.com进行购票
如有疑问,可致电上音演出票务咨询热线:021-24158158(周一至周日9:00-20:00,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协作演奏家
古琴
方静宇
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戴晓莲教授。她也是上音“泠然音生”古琴团队重要成员、“音才助飞“计划入选人之一、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琴考级教材》出版成员之一。曾入选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原文华奖),并在Tri第三空间、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佛山大剧院、上音歌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杭州大剧院、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等地成功举办3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和参演数场演出活动。
古琴
张雨轩
福建省古琴协会理事。自幼随伯伯张俊波学琴,至今习琴十五年,期间得到成公亮先生指导。
201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博士生导师戴晓莲教授。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全日制研究生。
“泠然音生”古琴团队成员;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琴考级教材》出版成员之一,参与校订与录制《沧海龙吟》《风云际会》等曲目;
获得第四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2023—华乐组(职业)重奏金奖;首届国韵杯职业青年A组民乐之星等国内外奖项。
古琴
董贝尔
10岁起跟随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教授学琴至今,201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20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
她曾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包括新加坡国际古琴邀请赛少年组金奖第一名,2022“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专业少年组一等奖,第六届成都金芙蓉音乐比赛青少年展演古琴高中组二等奖,第四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古琴中级专业组金奖,2023“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专业少年A组一等奖,第二届“国韵杯”古琴职业青年A组“未来之星”,第五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古琴高级专业组银奖等。
竹笛
张明艺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詹永明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登峰人才”;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竹笛声部首席;
曾在上海、温州、福州、济南等全国各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获得广泛好评。代表作:竹笛重奏《第一竹笛十重奏—梦的呼唤》;竹笛协奏曲《Taurus·金牛座》;笙与钢琴《澜》;民族室内乐《禾·音》《苗舞》《自云端》《赤程》等。
琵琶
王慕禹
上海音乐学院琵琶演奏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自幼习琴,2010年起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张铁副教授,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2018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博士生导师、李景侠教授至今。2022年获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推免至研究生部。
2024“上海之春”主体演出项目《江南好》系列音乐会。
2023第六届“青乐杯”国际琵琶比赛专业青年组金奖。
2023第十二届上海音乐学院“百川奖”国际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演奏作品《一川风月》获二等奖第一名。
2020第七届“康桥杯”全国琵琶比赛独奏专业A组金奖(唯一)。
古筝
林昕悦
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研究生,师承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王蔚教授。曾获第十五届国际古筝比赛青年专业组金奖第一名;“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专业青年组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上海赛区第二名等专业赛事奖项。2023年作为核心成员策划主演的《“听见敦煌·1090”音乐会》入选上海音乐学院优秀学生“音才助飞”计划。2024年赴匈牙利与布达佩斯电影交响乐团及合唱团合作的《国韵大同——黄智骞国风作品音乐会》在李斯特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上演,获海内外一致好评。
笙
刘畅
2022年以吹管乐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钟之岳副教授,同时得到翁镇发教授的悉心指导。曾获第二届“白玉兰”国乐竞演大赛一等奖;巴赫国际音乐比赛绝对一等奖;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金奖;白玉兰中国民族吹管乐协奏曲大赛复赛一等奖并进入总决赛;“长安杯”笙艺术周暨展演金奖。曾获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2023年入选上海音乐学院优秀学生“音才助飞”个人项目,并成功举办《亘古亘今—刘畅笙乐专场音乐会》。
打击乐
刘甚谦
202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音乐教学法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彭瑜教授。自幼学习钢琴,后师从邹文灏老师学习打击乐。2018年入读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师从彭瑜教授。就读期间获音乐教育系奖学金、三好学生、雅马哈即兴演奏一等奖等奖项。
擅长马林巴、钢鼓等打击乐器的演奏,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多次参与音教系打击乐团合奏、合唱团伴奏、即兴音乐会的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