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次乙巳,正月廿六,羊城广州暖阳倾洒,大佛寺弘法楼三楼中庭,一场意义非凡的 “宝树流芳・纪念谢导秀先生古琴雅集”,在一片庄严肃穆中缓缓拉开序幕。此次雅集,是对岭南古琴艺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导秀先生的深情缅怀,更是谢先生一众弟子与古琴爱好者们,对岭南古琴艺术代代相传的坚定承诺。
一、梵音袅袅,古韵悠悠
雅集上半场为普觉琴社专场,涵盖了经典曲目与学员风采展示。开场曲目《普庵咒》,琴音袅袅,箫声悠悠,琴音、箫声与打击乐器相互交融,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为整场雅集奠定了宁静悠远的基调。
二、杏坛聚贤,师恩恒念
随后,《高山流水》《秋风词》《双鹤听泉》《怀古》《碧涧流泉》等岭南经典古琴曲目由大佛寺普觉琴社学员们相继奏响,高山巍峨,流水潺潺,琴音缭绕,如诗如画,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悠远,时而轻快……仿佛在诉说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与敬仰。每一首曲目都凝聚着普觉琴社学员们对古琴艺术的热爱与对师承的尊重。
方华老师带来的《空山磬》(节本),以精湛技艺演绎出 “如空山击磬” 的空灵之美,将上半场的氛围推向高潮。最后,琴音与歌声交融的《百花古寺寺歌》,带领观众领略了古寺的庄严神秘,上半场在悠扬的旋律中落下帷幕。
雅集进入下半场,谢导秀老师的弟子们携学员纷纷赶来。他们有的来自广州本地,有的从广东河源、新会等地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更有甚者,从广西跨越千里奔赴至此,只为在这场雅集中,倾诉对师恩的无限深情。
下半场节目类型丰富多样,有琴箫合奏、独奏以及弦歌表演。《梅花三弄》,《猗兰》(节本),《平湖秋月》,《送别》,《鸥鹭忘机》《神化引》《平沙落雁》《岭南传曲联奏》等多首岭南传曲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岭南琴风的独特魅力。活动终章,由谢东笑会长打谱,并领衔主演的弦歌《木棉谣》,它以多声部结合岭南音调的方式,歌颂了广州市花木棉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本次雅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弟子们的演奏风格各异,却都饱含着对古琴艺术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他们的精彩演绎,不仅展示了岭南古琴在各地的广泛传承,更让人们深切感受到谢导秀先生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 。
谢老师的夫人黄惠芳女士也出席了这次雅集,她的到来为这场纪念活动增添了一份温情与感动。她静静地聆听着每一首曲目,眼中闪烁着对丈夫的深情与对古琴艺术的支持。她的存在,仿佛是对谢先生精神的一种延续,也是对岭南古琴艺术传承的一种无声的鼓励。
三、琴韵流芳 桃李念德
这场古琴雅集,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谢导秀老师虽已乘鹤西去,但他一生对古琴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精湛造诣,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弟子心中。他们用一首首经典的岭南琴曲,倾诉着对师父、师公的深切怀念,也表达出将岭南古琴艺术代代相传的坚定决心。
透过这场雅集,我们真切地见证了岭南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深刻感受到谢导秀先生艺术精神的永恒魅力。这不仅是对谢导秀先生的深情缅怀,更是对岭南古琴艺术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与坚定承诺。 广州市大佛寺将继续秉承“和合圆融”的崇高精神,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崇高使命,与时俱进,盛世修文,利乐有情,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