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年春季学期 每周三 10:00-11:30
地点
教学楼701教室
课程负责人
康瑞军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导,音乐学系系主任。研究领域为宋代音乐史、城市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学理论等。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项目《大运河城市音乐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规划项目《宋代城市音乐文化中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其他项目多项。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承担教育部哲社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独著《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中国音乐史学理论思考与教学研究》,主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编》(合作),翻译《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社会意义》(合作)等,参与多部音乐辞书的撰写等。
《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课程介绍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典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精神。其历史悠久、传承有绪、文献丰富、流派纷呈。先秦的流水知音,魏晋的琴人风骨,唐宋的唱酬吟唱,明清近代的流派承传和当代的创新发展,凝练了含蓄博大的艺术品格。
《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 古琴艺术研究》课程,是中国音乐学院打造的“国音博士大讲堂”特色学术品牌课程之一,由音乐学系康瑞军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授课团队包括多位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及校内外琴家学者。课程采用“讲座、 研讨、工作坊”的形式,实行“一课多师”制,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教、学、研全覆盖。课程内容涵盖琴史、琴器、琴谱、琴曲、琴人、琴论等诸多方面,旨在面向青年学子,在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中,实现中国古典艺术的创新性传承。
国音博士大讲堂
“国音博士大讲堂”是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打造的特色学术品牌。该项目由学校“双一流”建设经费支持,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色系列课程,于2023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
该项目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培养特色,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研究生群体,目前分别面向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先后开设了丰富多样的八门特色课程,即《中国乐派研究专题研讨》《当代音乐艺术评论专题研讨》《中外歌剧实践》《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中国器乐表演艺术专题》《院团剧目合作》《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民族器乐专题》《中国传统声乐表演艺术专题研讨——戏曲艺术研究》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课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中国乐派”建设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依据,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音博士大讲堂”项目旨在打破学科之间和专业之间的壁垒,拓展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潜力,以前沿性、前瞻性、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开放式、研讨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汇集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团队,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自主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实现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多维发展,产、学、研、演、评互为促进的良好学术生态,构建覆盖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及艺术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系统,形成推动“中国乐派”建设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年春季学期开设《中外歌剧实践》《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民族器乐专题》《中国传统声乐表演艺术专题研讨——戏曲艺术研究》四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