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薪火相传十四载 弦音在续谱新篇——第十四届琴台音乐节古琴专场圆满落幕
华音网 2025-11-04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自2016年至今,琴台音乐节古琴系列活动已走过九载春秋!在武汉市委、市政府与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武汉古琴研究会及琴台太和琴社·古琴传承基地的同仁们,始终秉持弘扬古琴艺术、传播知音文化的使命,多年来深耕不辍、笃行不怠。我们以琴台为基、古琴为舟、知音为桨,在月湖之畔的琴台坚守初心,持续书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当代篇章!

高校古琴音乐会活动图1

九年来,我们深植于“高山流水”的故土,以琴为媒,以心传心。从古谱打谱到新曲创作,从校园普及到国际交流,从雅集举办到人才培养,每一步都凝聚着研究会与琴社同仁的智慧与汗水。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也离不开全国古琴名家的鼎力支持。正是各方力量的共同托举,让伯牙子期的千年佳话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高校古琴音乐会活动图2

如今,古琴已不再仅是博物馆中的文物,更成为武汉人生活中可触可感的诗意存在;知音文化也不再只是古籍中的典故,而是这座城市温暖而鲜活的文化基因!琴音未绝,知音常在;关于古琴的传承之路,我们仍在继续!

高校古琴音乐会活动图3

10月31日琴台音乐节武汉大学生公益古琴音乐会

此次大学生音乐会不仅是古琴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传的生动见证。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学子们以琴为笔,以弦为墨,在千年琴台共同谱写了新时代的"知音新篇"。

大学生音乐会合影

11月1日——名家讲座

10月31日14:30,一缕穿越三千年的清音在武汉科技大学悠然荡开。中国琴会会长、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中央音乐学院博导、古琴名家赵家珍教授应邀做客武汉科技大学“向美讲堂”,以一场深度大师课,引领师生步入古琴的艺术世界。讲座中赵老师并没有高深晦涩的讲解,只有如友人般的娓娓道来,将厚重的琴史与精妙的指法化作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系统地领略到古琴艺术的精髓与魅力。

清音讲演之外,亲手触碰演奏让古琴艺术更加直观和动人。在“亲触丝桐”环节,同学们不仅体验了基本指法,更有勇敢者上台弹奏一曲片段,将所学即刻呈现。赵家珍教授侧耳倾听,随即给出精准点拨,从旋律行进到心境表达,寥寥数语却切中肯綮,宛如为初学者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一刻,古琴的法度与青春的领悟在琴弦上相遇,成为连接古今、感知传统的动人瞬间。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高水准的讲座,更是一次成功的“播种”,它在年轻的心灵中埋下了雅乐的种子,让千年琴心在现代校园中续写新的知音故事。

赵家珍教授与武汉科技大学师生合影

11月1日下午14:30,作为第十四届琴台音乐节的重磅活动,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黄梅副教授携琴而来,在华中科技大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淡远之境 虚实之间——黄梅古琴大师课”,展开了一幅古琴艺术的生动画卷。

黄梅副教授以“淡远之境 虚实之间”为题,从千年琴史到器物谱法,将深邃的琴学知识娓娓道来。她的讲解深入浅出,并在讲解过程中,让其学生陈嘉伟、韩闰哲、戴领带来精彩演奏以及特邀华科师生上台尝试演奏琴曲,将讲座推向高潮。黄梅副教授仔细聆听每一段演奏,并给予精准点评,从技法细节到意境营造均提出宝贵建议。


黄梅副教授与华科师生交流

她不仅鼓励初学者从基础指法入手,持之以恒,更强调用心感受指法力度、速度与琴曲中的文化内涵的表现。这场活动,通过讲、演、评、习的立体互动,完美诠释了古琴艺术的虚实相生,让古老的雅乐在当代校园中寻得了真切而动人的回响。

黄梅副教授与华科师生合影

11月2日知音无界·大雅琴章”古琴名家音乐会

11月2日晚由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武汉市宣传部、武汉市文化旅游局、武汉音乐学院承办,武汉琴台古琴文化艺术研究会协办第十四届琴台音乐节“知音无界·大雅琴章”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在琴台音乐厅拉开帷幕。

研究会全体同仁凝心聚力、倾情共创。历经数月的精心策划,从曲目遴选到艺术家邀约,从舞台美学设计到文化内涵诠释,将古琴深邃的历史文脉与当代艺术表达相融合。

感谢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与湖北省盆景艺术协会,以匠心独运的盆景艺术,为我们营造了这一方"移天缩地"的灵性空间,让千年琴韵在松石流水间获得了具象的呈现。

古琴名家丁承运、丁霓裳演绎:《高山流水》

当代古琴名家丁承运携女儿丁霓裳率先抚琴,《高山流水》的初弦甫一奏响,便将观众拉入伯牙子期 “以琴会友” 的千年意境中 —— 这不仅是曲目的呼应,更是琴台这片 “知音故里” 独有的文化默契。

古琴名家曾成伟演绎:《桃李园序》《秋水》

蜀派古琴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曾成伟先生,为音乐会带来《桃李园序》、《秋水》两首琴曲,稳健豪放的琴风,淳朴清丽的琴音,使得听众深刻领略到蜀派琴曲的神韵。


陈宜外与游子翼演绎:琴笛和鸣《捣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接下来是琴台太和琴社社长、中国琴会理事、古琴艺术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宜外同青年笛箫演奏家游子翼先生带来琴笛和鸣《捣衣》。

古琴名家黄梅副教授演绎:《乌夜啼》《梧叶舞秋风》

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国琴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梅带来琴曲《乌夜啼》、《梧叶舞秋风》。黄梅教授说到“武汉的秋天很美。”她特别选择《梧叶舞秋风》以应和江城秋色。

古琴名家赵家珍,音乐家曹轩宾演绎:《别君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曹轩宾以浸润秦腔底蕴的关中方言开篇吟唱,赵家珍教授的古琴伴奏如泣如诉,二者完美融合,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离别之思演绎得淋漓尽致。

曹轩宾钢琴弹唱:《遥念词》

音乐家曹轩宾先生再次登台,带来另一首原创作品《遥念词》。此词源自明代名臣于谦,曹轩宾以其独特的音乐才情,再次为古典诗词注入现代灵魂,蓄力传承东方文明,生动诠释中华传统音乐与现代文化和谐交融。

古琴名家赵家珍演绎:《墨子悲丝》

“素丝染苍黄,人生叹无常。”琴曲《墨子悲丝》曲意深刻,音韵悲怆,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墨子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

古琴名家赵家珍,音乐家曹轩宾演绎:《在此》《江水谣》

“古琴在此,黄鹤在此,长江在此……”“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音乐会尾声,曹轩宾和赵家珍接连演绎两首特别为武汉观众准备的《在此》和《江水谣》,钢琴和古琴交融回荡,让全场观众又惊又喜。在武汉唱《在此》和《江水谣》有一种特别的能量和气质,知音就是伯牙和子期,知音就在这里。”

音乐会名家合影

FROM:武汉琴台古琴文化艺术研究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