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弦”
——詹倩古筝独奏音乐会
特邀嘉宾:马玉乔(钢琴)
青弦筝乐团:张晓、苗雨馨、刘怡涵、李呈卓(鼓)
2022/02/12(周六)PM:19.30
嘉兴大剧院.大剧场票价 | PRICE:¥280/180/100*一人一票,儿童全票
订票热线:13362396355(微信同号)
詹倩·简介
詹倩
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
筝乐编配、创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附中青年教师;
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
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阎爱华教授,同时也受到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教授的教益。习筝生涯中多次斩获国内外古筝专业赛事金奖,是现在国内外各大古筝赛事的常驻评委,受邀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巡演数场。在2011年创作个人第一首原创筝曲《花知否》后,一直坚持创作至今,共创作筝曲十余首。2013年创建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少年筝团“青弦筝团”并担任指导老师。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足迹遍布法国、德国、瑞典、英国等多个国家,2019年完成了英国杜伦大学 “亚洲音乐节”个人独奏音乐会,同时作为第一位古筝演奏家受邀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艺术学院完成个人独奏音乐会;同年,受大使馆邀请参与瑞典斯特哥尔摩中国文化节暨中秋晚会;并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受邀参加了马来西亚“南风杯”亚洲民族器乐节。在2013年至2017年间受邀担任中国古筝网流行筝曲邀请嘉宾,至今改编流行筝曲近400余首。
个人奖项:
2008年4月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敦煌杯”青少年古筝比赛,获优秀表演奖;
2008年获得文化部举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古筝艺术院校组第一名;
2010年7月,获得江苏省最高级别“茉莉花”民族器乐比赛古筝组金奖;
2012年8月获在新加坡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华人艺术节(新加坡)国际华人民族器乐比赛”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组古筝演奏金奖第一名;
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表演奖古筝比赛江苏选拔赛中荣获金奖;
2017年“江苏省文联精英精品工程”荣誉称号;
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表演奖古筝比赛全国前十;
2021年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
作品奖项:
创作筝曲《蝶韵花飞》(独奏版)入选第一届中国新人新曲比赛获奖作品集(2014);
创作筝曲《秦川怀想》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节目奖和文华表演奖(2018);
创作筝曲《秦川怀想》获得2018年度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支持(2018);
创作筝曲《醉京斓》荣获第二届盛世华筝·国际古筝音乐节中国原创古筝音乐新作品第二名(2018);
创作筝曲《醉连环》为中国潮筝——第二届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的委约作品(2019)
创作筝曲《韶华丹青》获得2020年度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支持(2020)
学生、筝团奖项:
2013年 “优秀古筝乐团展演”系列比赛,青弦筝团演奏创作筝曲《蝶韵花飞》(重奏版) 演奏奖(最高奖);
2015年 第二届筝团展演,青弦筝团凭借原创筝重奏作品《馥影》 小型乐团最佳演奏奖(最高奖);
2018年 第三届“敦煌杯”中国古筝艺术菁英展演,青弦筝团演奏的《馥影》 职业重奏组银奖;
2018年 学生李姿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比赛金奖;
2021年10月,“青弦筝团”荣获第二届“敦煌杯”中国民族室内乐、重奏比赛职业少年组金奖第一名。
创作筝曲一览:
编著谱集《詹倩改编流行筝曲》(1-3)
出版书籍《詹倩古筝编配作品集》(一)
《花知否》(2011)
《读书郎变奏曲》二重奏(2012)
《花妮》三重奏(2013)
《爸爸去哪儿》三重奏(2013)
《蝶韵花飞》(独奏与重奏版本)(2014)
《琼皪》(2015)
《馥影》古筝三重奏与大提琴(2015)
《醉京斓》(独奏与重奏版本)(2017)
《秦川怀想》(独奏与民乐队版本)(2017)
《韶华丹青》古筝三重奏与打击乐(2019)
《醉连环》古筝独奏(2019)
特邀嘉宾
青年钢琴家 马玉乔
马玉乔
青年钢琴演奏家,南京艺术学院附中钢琴教师。2017年研究生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师从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徐军教授。曾获第五届肖邦青少年钢琴大赛全国入围奖;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第三届全国钢琴比赛高校组学生钢琴独奏银奖;中国音乐第十一届“金钟奖”钢琴比赛复赛入围奖;“2017年江苏省文联精英精品工程”奖;2018全国声乐展演优秀钢琴伴奏奖等。具有丰富的艺术指导经验,多次为金钟奖等民乐重大赛事的获奖选手担任艺术指导。
青弦筝乐团·简介
青弦筝乐团
南京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詹倩2013年创建“新弦筝乐团”,并担任指导教师至今,后更名为“青弦筝团”,其成员由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组成,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互助学习精神。自成立以来,多次接受各大古筝活动的邀约,其演奏曲目都是詹倩老师的原创筝曲,并积极参加各类古筝专业比赛屡获佳绩。
筝团主要获奖奖项:
2013年受南京电视台邀请演奏古筝三重奏《爸爸去哪儿》;
2013年2月“优秀古筝乐团展演”系列比赛中,青弦筝团演奏创作筝曲《蝶韵花飞》(重奏版)荣获演奏奖(最高奖);
2014年参加第二届国筝大会暨首届“金声玉振”古筝艺术周获古筝重奏组演奏类最高奖项“金奖”;
2014年9月受邀参加“百家筝坛”讲座并演奏筝曲《爸爸去哪儿》;
2015年第二届筝团展演中,新弦筝团凭借原创筝重奏作品《馥影》获得小型乐团最佳演奏奖(最高奖);
2018年第三届“敦煌杯”中国古筝艺术菁英展演中,青弦筝团演奏的《馥影》荣获职业重奏组银奖;
筝团成员李姿在2018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比赛中荣获金奖。
2021年10月,“青弦筝团”荣获第二届“敦煌杯”中国民族室内乐、重奏比赛职业少年组金奖第一名。
节 目 单
上半场
1.战台风
王昌元 曲
助演:优秀学员筝童
王昌元作于1965年,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刚开始的时候王昌元女士把作品命名为《抢险》,在后来一次音乐审查的时候改为《战台风》,作者认为命名为《抢险》显得被动,改为《战台风》后变被动为主动。王昌元觉得这样一改的确不同,非常高兴,曲名由此改为《战台风》。
2. 秦川怀想
刘云鸽 詹倩 曲
钢琴:马玉乔
此曲创作于2017年。十万里黄河,滋润的黄河水;八百里秦地,难舍的秦川情。自古,文人骚客对秦川也从不惜墨,北宋诗人张维就曾写过:"千里云山迷陇树,几回魂梦绕秦川"。而这首乐曲,筝韵袅袅,与钢琴配合,乡音醇厚,音符间流露出作曲家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声,对秦土地的热爱之情。该作品获得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节目奖和文华表演奖,并在2018年获得江苏省艺术基金年度项目支持。
3. 茉莉芬芳(二重奏)
何占豪 曲 詹倩 编配
助演:张晓(南艺高二)
根据传统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的古筝曲。旋律委婉优美、波动流畅,感情细腻温柔,将茉莉花开时各种娇美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芬芳美丽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此版本是詹倩编配的二重奏版本。
4. 醉京斓(钢琴)
詹倩 曲
此曲创作于2017年9月。“众人皆醒我独醉,玲珑映觞乐声汇。赏乐吟韵醉态生,唯醺沁心迷京魂。”这首诗是作曲家为这首作品特意创作的。“斓”,意为绚烂多彩,彰显京华之绚丽多彩。作者采用耳熟能详的京剧曲调并融入地方音乐元素,将古典戏曲之韵融入现代筝曲创作,全曲精致细腻,灵动活泼。霓裳翻飞之间,尽显京韵,让人心醉神迷,回味悠长。作品首演于2017年江西省首届筝乐原创作品音乐节,2018年荣获第二届盛世华筝· 国际古筝音乐节暨中国原创古筝音乐新作品展演银奖和最佳作曲奖。
下半场
5.夜深沉
王中山 移植、编配
钢琴:马玉乔 大鼓:李呈卓
筝助演:苗雨馨(南艺高一)、刘怡涵(南艺初三)、陈季铭(浙音初三)、吴婉伊(武音初二)、张芷慧(浙音初一)
古筝曲《夜深沉》,是王中山先生通过同名的京剧曲牌《夜深沉》改编而成。《夜深沉》为一首京剧牌子曲,以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经过京剧琴师的加工改编而成。取原唱词首句"夜深沉"三字为名。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两折戏中,用它来配合祢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场面。这首乐曲常以弓弦乐器的形式出现,经过改编的古筝独奏曲,通过古筝与大鼓的对话,着力表现了《霸王别姬》中的场景,感伤而不失犀利,尤其是古筝的按滑技巧和极具颗粒性的快速弹奏的交替使用,使古筝的迷人魅力得以充分的展现,听来别有一番意味。
6.连环醉
詹倩 曲
潮音迤逦,醉舞连环。此曲创作于2019年,为中国潮筝——第二届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的委约作品,根据潮州弦诗《九连环》和《拾杯酒》的旋律为素材,结合当代音乐写作技法,在结构上进行重新的编配,运用加花变奏、曲调扩充、节奏对比等手法,使两首短小的潮州弦诗成为一首优美动人、充满生机的乐曲。感受古朴与时代的碰撞,巧妙的描绘了沁人心脾的潮乐,醉人心弦的音画,一片旖旎景色,生机勃勃。
7.苍歌引
陈哲 曲
钢琴:马玉乔
由青年作曲家陈哲于2014年创作的一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曲名出自《尔雅•释天》:“春为苍天,夏为昊天。”春乃万物苍苍然生之季节,作为万物伊始,它既是一天中的清晨,也是人生中的青春,清新而充满活力。作品通过对“春”的感悟,满怀了对生命的敬赞之情。
8. 韶华丹青
——为古筝重奏与打击乐而作
詹倩 曲
助演:青弦筝乐团
创作于2019年,并获得2020年度江苏艺术基金支持项目。苍穹之上,茫茫华夏,韶光流年沉浸瓦砾。墨客文人,炽热情怀,挥斥方遒书于心弦。因激昂而勇敢,因悸动而绽放。《韶华丹青》以古筝重奏形式与鼓乐打击相伴,刚柔并济,曼妙神动。展现了新青年的爱国情怀,挥洒热血谱写青春礼赞,愿我们终将不负韶华,丹青永驻。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祖国繁荣富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