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畅
我院1998级附小校友,2000级附中校友,2006级民乐系本科校友,2010级硕士校友
近日,我校民乐系古筝副教授、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的CD专辑《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畅响筝团于 2017 年由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策划并组建。筝团成员平均年龄18岁,最小成员年龄11岁。成员多次斩获国内外重大奖项。畅响筝团的演出形式及乐曲丰富多样, 融合中西方音乐文化, 实现多元文化交融和跨界合作。筝团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古筝魅力,力图让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筝以多种形式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该专辑系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出版项目。收录了古筝演奏家苏畅及畅响筝团成员演奏的14首曲目,包含了传统筝曲、现代筝曲、移植改编中外名曲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乐曲风格匠心独具。展示了其非凡的演奏才华,以及对多元化音乐的理解与诠释。
著名演奏家苏畅与北京环球音像决定在围绕音乐艺术作品产出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其《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作为北京环球音像转型后推出的新专辑,备受瞩目!目前这张专辑已独家首发“腾讯音乐”平台,之后将上线全球各大音乐平台,敬请期待!
茉莉芬芳
关于《畅响筝团》。
这张《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处和北京环球音像的支持,不仅保障了专辑的顺利发行,对畅响筝团更是一种鼓励和肯定。这张专辑是由我带领14名畅响筝团成员共同完成的,也特别感谢众多支持我们的作曲家们。演奏者和优秀的作品之间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我们无比珍惜这个“如鱼得水”的机会。
这张专辑的封面设计,我选择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生黎俊麟的作品,作为整张专辑的封面,将古筝赋予了传统艺术美感,以青绿山水的元素将重叠的群山与祥云交相呼应,体现了一种无畏的气魄和勇攀高峰的精神。此外,通过这张专辑的录制,我更希望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博爱的精神,认真的做事态度,进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关于“畅响筝团”。
畅响筝团成立于2017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及附中我的古筝学生组成。关于筝团的名字,与我本人有很大关联,来源于我名字中的“畅”字;“畅响”,寓意为“畅想、唱响”,希望学生们能够尽情地畅响青春,畅响国乐,畅响世界,畅响未来。
畅响筝团在央视录制节目《风华国乐》
畅响筝团的成员由平均年龄18岁的⻘少年组成,这体现了您的什么理念?
“那时弦动,此时心动,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希望这张专辑能定格畅响筝团始终不变的“少年心”,这将会映照学生们一生的光彩。做难事必有所得,我和学生们参与并见证了专辑完成的全过程,和她们共同成长,我也体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成就感。
北宋画家王希孟,他的中国艺术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目前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完成这幅作品时,王希孟只有18岁。《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向全世界展现了18岁的王希孟举世无双的才华。专辑封面的选用,也是致敬同是“少年人”的王希孟。录制专辑的每一位学生,虽然和王希孟相隔千年,但他们追求艺术的精神是相同的。我期待学生们通过艺术之路的漫漫求索,带领更多喜爱音乐的人遍览沿途风景,最终抵达艺术的高峰。
畅响筝团参加中缅建交70周年活动,在缅甸大使馆合影
专辑配册中还有很多插画,它们对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专辑中的插画的确是一个亮点。其中一些插画来自我的古筝学生张歌窈,她除了喜欢古筝,还喜欢画画,画画使她的音乐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和画面感。另外一些插画来自一位自闭症患者峰林。第一次看到他的画作时我就被深深吸引,他从未专业学习过绘画,他对艺术的独特审美和大胆创意与我产生了极大共鸣,生活为他关上一扇门,却打开了另一扇窗。于是在征得他同意后,我将他的画作收录在专辑中,希望他的经历能够激励更多有梦想的孩子。
这些插画也呼应了专辑的深层主题吧?
是的,在专辑策划阶段,我和学生们讨论后认为,这张专辑不仅要呈现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要体现大爱。我希望学生们在这个自我迅速成长的阶段,胸中有世界,心中有他人。畅响筝团在参加公益演出和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人群,在传递爱的过程中,我们也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艺术营养,很欣慰,能够带着孩子们感召爱,并传播爱,相信这张被赋予爱的专辑可以引发大家的共鸣,唤起大家的博爱。
这张专辑收录的曲⽬⻛格多样,您当时是如何选择的呢?
专辑的策划理念是兼收并蓄,在有限的曲目中尽可能地体现出古筝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古筝的技术,寻求与欣赏者的共鸣,让更多人喜爱古筝。我一直认为,民乐是青春的、主流的、时尚的,只有这样,民乐才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流传至今。
苏畅在美国巡演古筝协奏曲《中山装》
您提到畅响筝团⽬前在做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实现多元⽂化交融这⽅⾯的⼯作。可以具体说说吗?
筝,是代表着华夏文明的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民族音乐,展现的是深入民族内心的哲学美、信仰美。我相信民族音乐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华夏文化复兴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古筝逐渐被全球音乐文化圈接纳,在传承经典、打磨古韵的同时,古筝作品的创新化、现代化成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必然趋势。在大型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独奏等领域,作曲家和演奏者都致力于为古筝开发更多的音效,并在演奏技术上提升和创新。我们可以从取之不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精华,将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观众赠予苏畅其描绘苏老师演出的画作
当演奏技术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该如何追求⾳乐的更⾼境界?
生命的丰饶与深厚,其实正是奠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而艺术之美是人类共同的宝藏,从完整演奏,再到完美演奏,是向美好不断发出挑战,并进行锲而不舍追求的过程,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动力。每一位古筝学生,都要对基本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以达到技术的“得心应手”,同时更应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用心观察,体味生活,增长阅历。
能分享⼀下您个人的教学理念吗?
因材施教,身正为范。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付出,学生成长,学生成长,老师欣赏,我很开心自己一直沉浸在这样快乐的循环中。我经常形容,每一个学生好比一朵花,他们的花期不同,但终究会有绽放的时刻,舞台好比为花朵提供养分的土壤,滋养着学生们不断成长,作为老师,不但要为学生们提供土壤,还要为土壤不断施肥。我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像是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我要呵护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栋梁。
学习音乐,传授古筝艺术,将是我投入终身的事业。我始终进行着各派古筝演奏技术的学习钻研,请教各流派的前辈专家;同时对音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周边学科进行研究学习,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我的教学工作。今后我会将自己这些年来在演出和教学中的新发现、积累下来的新体会和经验整理成理论体系,让更多的读者和学生受益。
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在革命老区延安的讲座
苏畅
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被中央电视台誉为 “光荣绽放·新十大古筝演奏家”之一;2019年首届 “关爱青年一年度人物”;2020未来之声创变者年度人物;2021亚洲新生代上榜人物;2021 “北京榜样” 提名奖;“畅·如是”艺术文化总监;畅响筝团艺术指导。
苏畅6岁习筝,跟随尹长平老师学习,1996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曾获得2002年 “龙音杯”国际大赛金奖;第一届文华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金奖;首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2011年获得美国Youtube交响乐独奏家比赛桂冠,并与著名指挥家MTT (Michael Tilson Thomas) 在悉尼歌剧院首演《航母》。她还曾入选“瑞士优秀青年计划”,在苏黎世演出谭盾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苏畅应邀在全国40多个城市地区巡演,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她的演奏受到国内外音乐家、评论家一致赞誉。
由她首演的经典独奏、协奏作品有:《中山装》《如是》《巴松错》《万壑松风》《冬虫夏草》《三字经》《将进酒》 等。由苏畅主演的微电影 《忘不了的爱》获得上海公益微电影节“优秀公益作品奖”。
苏畅的专辑《中山装》于2010年在美国发行。她编写的教材 《从零起步学古筝》经多次再版,销售过万册;古筝与诗词教程 《弹唱古诗词》《畅谈畅弹》得到界内好评。她还担任过重大音乐赛事的评委工作,如“纽约伊斯曼国际音乐节”、中德国际比赛、中英首届国际比赛、“香港国际古筝比赛”、“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所教授的学生在重大比赛中屡获大奖。
购买方式
苏畅全新CD专辑《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已上线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微店,欢迎大家长按二维码跳转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