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上演的海上雅乐·晚晴——邓翊群筝乐作品现场音乐会,一开票就获得了热烈的反响,两天售罄。
在众多筝友和观众的要求下,将于12月18日,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加演海上雅乐·晚晴——邓翊群筝乐作品现场。
海上雅乐·晚晴——邓翊群筝乐作品现场
时间:2022年月12月18日19:45(周日)
地点: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
海上雅乐·晚晴——邓翊群筝乐作品现场
演出曲目
(以演出当晚为准)
1.《末代传奇》
作曲:坂本龙一 改编:邓翊群
古筝:邓翊群 钢琴:朱学思
音乐题材选自于1987年贝托鲁奇导演的传奇电影 《末代皇帝》中坂本龙一创作的《The last Emperor》、《Rain》两段经典音乐。该音乐曾获得1988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奖,作品以宏伟的音乐风格展现了中国封建之末的历史巨变与末代皇帝溥仪悲情交织的一生,2020年由邓翊群改编为筝与钢琴作品。
2.《芦苇荡》
作曲:赵季平 改编:邓翊群
古筝:邓翊群 钢琴:朱学思
此曲为1995年刘震伟导演周星驰主演电影《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的配乐片段。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受制片组所邀,根据香港歌手卢冠廷的歌曲《一生所爱》中旋律动机创作的一段优美的洞箫与管弦乐乐段,2017年由邓翊群改编为筝与钢琴作品。
3.《定风波》
作曲:邓翊群 古筝:邓翊群
钢琴:朱学思
作品创作于2015年8月。受苏轼被贬黄州失意时所作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情感而动,借意抒写现代人类社会中淡然面对命数迭起、苦难境遇的人生观。在音乐上,作者吸取了湘鄂山歌音乐,保留传统民乐根基的同时又适用了当代的一些音乐语汇进行表达。
4.《月儿高》
孙裕德传谱、孙文妍整理
古筝:邓翊群
《月儿高》是一首著名的中国古代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所作年代及作者均不详,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其产生背景与《霓裳羽衣曲》酷似。现存最早谱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高和江东》中的一曲,后移植为筝曲,此曲主要描述月亮从海上升起到西山沉没的景色意韵,全曲华丽缠绵,极具舞蹈性,是一首描写月亮的极品佳作。
5.《晚晴》
作曲:邓翊群 古筝:邓翊群
作品于2021年8月为筝独奏而作。作者以抒情浪漫的音乐风格为基调,运用渐进的速度与丰富的旋律层次将音乐进行展开。作品描绘了盛夏的海岛在快雨时晴的气候影响下,白沙、椰林、碧浪、晚霞之间形成变化万千交相辉映的无限美景。乐曲在温婉与灵动间转换,彷如一幅令人神往的热带风情画卷。
6.《时代》
作曲:邓翊群 古筝:邓翊群
钢琴:朱学思
作品创作于2018年8月,将上海外滩海关大楼报时钟声“东方红”作为动机进行发展与隐藏,通过古筝与钢琴之间的进退交互,融入了当代特性的节奏风格。乐曲以时间作为主线贯穿乐思,通过意象和声象描绘的手法来展现这个时代下上海的白天至黑夜。
7.《柳京之舞》
作曲:邓翊群 演奏: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
打击乐:邓翊群
作品于2020年受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委约而创作,“柳京”是朝鲜平壤的旧称。作品模拟朝鲜民族的传统风格音调,通过丰富的节奏对位以及按变音进行发展,展示出新颖多变的听觉感受,描绘出一幅春日之际人们手举花环、相互簇拥、节庆游行的欢腾盛景。
* 演出曲目以当晚为准
♪票价: 380/280/180元/80元
♪购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官网在线选座购票
♪东方艺术中心订票热线(Hotline):021-68541234
邓翊群
当代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编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得主、中华传统乐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艺术与音乐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才、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首批“音才助飞计划”入选人,师从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祁瑶教授。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最高奖金钟奖、第三届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银奖(金奖空缺)、香港国际音乐节金奖、“翰雅杯”传统作品邀请赛银奖等。作曲曾获“敦煌杯中国民族室内乐作曲优秀作品评选”评委会特等奖(最高奖)、“上海艺术学术论坛全国优秀筝乐作品选”三等奖,以及宝钢教育基金奖、傅成贤纪念奖、2018“年度大学生人物”提名等重要荣誉。曾赴港、澳、德、美、新、土、瑞、挪等城市与国家访问演出,于全国三十多城市成功举办了个人系列专场音乐会及巡演四十余场广受赞誉,合作乐团有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青年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樂樂國樂團等。作为创演于一身的演奏家,他曾创作、改编的《定风波》、《芦苇荡》、《时代》、《乌兰布统回忆》、《游子思归》、《末代传奇》、《柳京之舞》、《晚晴》、《明月歌》、《古筝专项技巧练习曲30首》等多部各体裁筝乐作品在全国各地音乐会及大赛中广泛上演。
邓翊群古筝创作访谈(上)
一个淅淅沥沥秋雨的午后,邓翊群老师在徐家汇附近的一个排练厅与筝友交流,聊聊关于古筝,关于演奏,关于创作的想法和心声。
加拿大网友问:邓老师作曲的时候是怎么统筹协调古筝的音色,特点,定弦和自己在作曲的时候想表达出来的旋律意境和效果的?比如说他是会先考虑古筝尤其是传统古筝的一些特点再在这些前提下创作古筝作品,突出古筝特点,还是先不考虑乐器种类和定弦写出自己想传达的感觉和旋律,再把古筝作为表达的工具之一去使用,然后通过定弦,多声以及其他乐器和效果去完善表达?中国民乐好的作曲人凤毛麟角,怎么在保留乐器特色和发展中做平衡?
答:我应该是你说的第二类,先考虑内容,再将乐器作为表达的工具,当然中间会做很多的调整使得音乐能够适应乐器,在不破坏音乐原貌的条件下去突出器乐特点,尽量使两者平衡。传统古筝的演奏技法和韵味表现是我创作的手段,不是目的,传统的东西也不是只能为传统服务,比如在《时代》这个作品中有一段描写都市的灯红酒绿意象,带有一些爵士色彩的快板段落中,就运用了大篇幅的河南筝中倒踢正打的快夹弹,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好的民乐作曲家也不算少,怎么在保留乐器特色和发展中做平衡,我认为还是需要深谙乐器和演奏本身吧。
柳州网友问:作品什么时候能出版?
答:还不知道,尽快。
川音学生问:想知道邓老师觉得更偏好的是演奏还是创作?哪一个更有挑战性?
答: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演奏,演奏更单纯一些。挑战性的话肯定是创作更高,毕竟谈创作我还只是个小学生。
上音学生问:近年来,重奏从很少有人问津转而悄然兴起,发展神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为演而优则创的演奏家,是否可以分享一下他对“如何创作重奏作品和更好的编排重奏作品”的看法?创作重奏比独奏还难,很想知道他们都怎么做到的。
答:如果说写古筝重奏很难,不如说排练好古筝重奏作品很难。古筝重奏我个人感觉比独奏要容易写,因为声部多了,选择也就多了,调性、和声、节奏、织体也多了更多可能性,尤其对一台古筝调性单一这个问题是一个补足。换个角度看,古筝重奏这个室内乐形式实际上在音色层次上并没有比混合乐器重奏更有优势,这也是古筝重奏排练最难的一环。因为乐器都是同质性的,除了音高外,各个声部间音色没有分明的辨识度,排练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浑浊或者混乱的感觉。好的古筝重奏需要通过十分细致和精密的排练,才能展现出不同声部之间不同织体的独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