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梁河召开“2023中国·梁河葫芦丝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宣传推介文化旅游节期间特色亮点活动,向四海宾朋发出节日的邀请。
中共梁河县委副书记、县长何胜富,县委副书记赵明快,县政府副县长王平平等领导出席发布会。部分中央、省、州、市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上,何胜富介绍了“2023中国·梁河葫芦丝文化旅游节”的相关情况,赵明快、王平平等领导就文化旅游节期间各项专场赛事、专场晚会和分项活动等内容答记者问。
据介绍,葫芦丝是梁河县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在傣族和德昂族中世代传承。2015年“梁河葫芦丝”被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组织1666人同时演奏葫芦丝,并分别于2011年、2014年、2020年,三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梁河葫芦丝之乡”,连续举办了五届的“葫芦丝文化旅游节”,葫芦丝文化旅游节已成为梁河重要的节日品牌。
“2023中国·梁河葫芦丝文化旅游节”将于8月7日至11日,在梁河县举办,活动以“丝竹情韵 遇见梁河”为主题,由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主办,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梁河县委、梁河县人民政府承办,活动丰富多彩,可以概括为“6543”:举办葫芦丝演奏大赛等6场赛事,开(闭)幕式、民族篝火晚会等5场晚会,葫芦丝文创市集暨“遇见梁河”文创作品展等4项文旅宣传活动,葫芦丝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等3场会议。
据了解,此次活动亮点纷呈,呈现“四个聚焦”的特点:
一是聚焦发展主题,
二是聚焦惠民乐民,
三是聚焦互动交流,
四是聚焦融合发展。
梁河县依托葫芦丝之乡的文化品牌,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聚焦“彰文兴旅”,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
它生于乡野,长于民间,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它是傣族青年男女婚恋的爱情器乐,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音色独特、悠扬,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故事……千百年来,这种古老的乐器究竟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当地人民又是如何传承弘扬这门艺术的?
7月24日,德宏梁河县召开“2023中国·梁河葫芦丝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梁河葫芦丝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活动现场,葫芦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青年葫芦丝演奏家、葫芦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倪开宏演奏了一首经典曲目——《竹林深处》,人们循着舒缓缠绵的音律,开启了一场“葫芦丝之乡”古老文化的寻觅之旅,从中去感受梁河的葫芦丝文化底蕴。
接续传承 葫芦丝文化生生不息
梁河是葫芦丝文化的发源地,千百年来,梁河县无数的葫芦丝演奏家、艺术家与爱好者不断地钻研和探索,一代一代接续传承,为葫芦丝文化的繁荣发展做着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努力。现在,青年人也积极担起了葫芦丝文化倡导者与践行者的角色,生于斯长于斯的倪开宏就是其中一位。他放弃多个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致力于葫芦丝制作工艺的研究开发和葫芦丝演奏技艺的创新推广。他经常走村串寨,拜访民间艺人,收集古老传说,并把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与传统的葫芦丝融合起来,创作出了《花筒裙》《大山深处》《葫芦丝响起的地方》等多首具有德宏世居民族特色特点的优美作品。2013至2016年间,倪开宏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将“梁河葫芦丝”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葫芦丝成为了百姓致富的“宝葫芦”
为了更好地传承好葫芦丝文化,让更多的家乡父老受益于这项文化产业,倪开宏带领团队成立了梁河县丝源葫芦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2022年,梁河平易村引入了这家公司,并在当地建起了扶贫车间,尝试打造从葫芦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我们平时做葫芦丝的葫芦都会在附近村民家收,大概一亩地可以产出3000个葫芦,如果管理得好,能用来做葫芦丝的葫芦数量大概有一半,村民一次大概能有七八千的收入。”倪开宏告诉记者,现在平易村有12位村民到工厂上班,还有很多村民种起了葫芦,通过种植业为自己增收。
“我们村是由丝光坪村和三锅疆村一碗水小组合并,所以去了谐音,改名为‘平易村’。”村党总支书记尹以浩介绍,以前,丝光坪村以开采锡矿为主,破坏了生态,常常发生地质灾害,但有很多村民因为担心以后没有收入来源,迟迟不愿意搬迁,最后做了很多工作才动员了部分村民搬迁。如今,村里依托梁河县“葫芦丝之乡”资源,引进了公司,建起扶贫车间,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尹以浩表示,未来,平易村将把葫芦丝产业打造成产销学研对外展示窗口。
据了解,近年来,梁河县不断培育壮大葫芦丝产业,已形成原材料种植、加工、销售、培训等的产业链条。另外,通过创办葫芦丝传承馆、实训基地,开展葫芦丝进课堂,开办葫芦丝假期传承班,举行葫芦丝文化旅游节等等,擦亮打响葫芦丝文化品牌。
“小众乐器”走出“大众路”
“音乐是传递文化最好的方法。我曾经到国外去演出,很多外国人对我们当地的文化知之甚少,但因为我吹响的音乐、我手中的乐器,他们开始了解云南文化,了解葫芦丝。”倪开宏说,现在全国掀起了学习葫芦丝的热潮,梁河葫芦丝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省外的甚至外国友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学习最纯正的葫芦丝,追寻葫芦丝的“根”。
“家乡是我的根脉、家乡各族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场景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我要用手中的葫芦丝,奏响对家乡的热爱。”倪开宏表示,未来,他还将不断探索葫芦丝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 努力培养更多葫芦丝爱好者,逐步打通周边市场,扩大产业规模,从而吸引更多葫芦丝爱好者和游客走进梁河。
云报全媒体采访组
记者:张晓橙 李喜翠 普娅鑫 郭星余 毕波 黄杰
编辑:李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