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一曲《点亮梦》唱出了中国年与冬奥会相遇的喜悦与期待,这是主唱之一廖昌永第12次站上春晚的舞台。廖昌永是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世界首席华人男中音。
农家孩子赤脚走进音乐殿堂
多年来,廖昌永在与歌唱平行的另一条事业线上也颇有建树,2019年,他被任命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当年,廖昌永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机缘,始于一段光着脚进上音的经历。
廖昌永是四川郫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的孩子,七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把他们姐弟四人艰难带大,中学时期廖昌永喜欢上了唱歌,高中毕业时他先后报考四川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均未被录取;此后他又报考上海音乐学院,最终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到上海报到的那一天,因为天下大雨,廖昌永担心街道上的积水弄脏母亲给他买的新鞋,他于是脱掉鞋子,把鞋子塞进包裹,赤脚走向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
廖昌永:我被招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双选,招我的老师都没选我,我问他,老师你把我招进来为什么不要我?他说当时招你的时候觉得这小孩挺会唱歌的,就是条件有点差,只有一个八度,从中央C到上面这个C,低音低不下去,高音高不上去,那不就中音。我觉得当时招你进来,好好培养培养,以后做一个合格的合唱队员还是可以的。
记者:但是你心里一定不服气。
廖昌永:作为男孩都有自尊心,不然离乡背井到这来干吗来了?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
由于没有老师选择他,廖昌永最终被分给了刚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老师罗魏,这对年轻的师生开始了一段让藏于薄弱基础之下的潜质发光闪亮的教学过程。
廖昌永:第一个老师特别会夸人,每次上课都把我夸得跟朵花似的,我就自信心爆棚。
记者:他有告诉你为什么当时用这种方式吗?
廖昌永:他说学生就是要鼓励的,你把他打得一点自信心没有,他学不好的,你就要让他很有自信,每次都说太好了,所以我一直在很愉快的心态之下学习。
在罗魏老师的指导下,廖昌永学习发声方法和对气息的处理,同时学到了一口纯正的意大利语,仅仅一年时间,他就从入学第一次考试的倒数第一名,考到了班里的前几名。
被赞誉“当今世界歌坛的瑰宝”
后来,罗魏离开上音,把廖昌永托付给了自己的老师周小燕。周小燕是我国声乐泰斗、世界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她对廖昌永,既有老师的严厉督促,也有慈母般的深切关爱。
廖昌永:我记得那时候去湖州有一个演出,当时觉得小地方又不是大城市,准备也不是非常好,当然也不是那么不好。我走之前去跟周老师请假,周老师说你出去演出怎么没跟我说呢?你唱什么准备好了吗?有唱给我听过吗?当时我就浑身冒汗。后来她给我讲过一段话,对我以后、对我的学生都影响非常深远,她说舞台没有大小,你要把每一次舞台都当做是国家大剧院、大都会歌剧院,不能因为这是乡间田头的舞台,就不重视它,做艺术没有大小之分的,一旦站在舞台上,你要敬畏舞台。
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关口,老师的建议对廖昌永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激励廖昌永在音乐之路上磨砺自己。支持廖昌永的还有同样热爱音乐的爱人,廖昌永的爱人王嘉也是四川人,出身音乐世家,弹得一手好钢琴。练习声乐离不开钢琴,自从王嘉走进廖昌永的生活,廖昌永就离不开王嘉了,两人相伴,走过了学业和事业上最艰难的日子。
廖昌永:冬天的时候她陪我练,大礼堂那边很大的空间没空调,南方特别冷,沁骨头,她焐一个暖水袋放在腿上。夏天的时候热得哭,大礼堂里面跟蒸笼似的,在地板上躺一会儿爬起来再继续练。其实我们事业是两个人共同的事业,要没有她也没有我今天这样一些小的成绩。她是手电筒,天天照着我,说我每一个学生都比我唱得好。
记者:她到现在都对你要求都是这么严格?
廖昌永:非常严格。我觉得很难得的,其实现在不太有人愿意说你不好,这个时候她还能在很客观的前提下评价你的好与不好,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一片赞扬之声,人会迷失自我的。
如琢如磨、玉汝于成,1996年至1997年,廖昌永连续三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顶级声乐大赛,先后获得了“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三个第一名,世界声乐大师多明戈在听到廖昌永的演唱后给出极高评价,他说:廖昌永是他所听到过的最优秀的男中音。2000年,廖昌永和多明戈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后,华盛顿邮报直接称他“是当今世界歌坛的瑰宝”。
廖昌永:他把我带到国际上去演出,我觉得他应该是对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教育的认可,我获奖的时候他当时就问我,很多人都问你是欧洲哪个学校毕业的?我说没有,我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一直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吗?我说真的没有。他当时就给了一个评价,说你们中国有世界上第一流的音乐教育。
唱更多的中国歌曲
硕士毕业后,廖昌永留在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一名教师,在不间断的国际演出中他赢得了“亚洲第一男中音歌唱家”的美誉,多个国际知名剧院向他发出邀约,但他最终选择留在母校,以继承周小燕老师的衣钵。35岁时,廖昌永意识到要做出一个转变,要唱更多的中国歌曲。
廖昌永:我们演出之余剧组会一起聚餐,大家都唱各个国家的,你从意大利来的给大家唱意大利民歌,那个是从德国来的给大家唱德国的民歌,他说那你们有吗?我说有,我说给你们唱个四川民歌吧。当时唱的《槐花几时开》,带一定方言的,四川话,“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我就给他们唱这个民歌,他们喜欢得不得了。还有一个记忆就是我当时获奖以后在挪威全国巡回演出十场,我就发现有好多个观众来了好几次,巡回演出不在一个地方,我要从奥斯陆到伯尔根,好几个观众就开着车跟着走,后来大家成了朋友,我说你们跟着来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来听你音乐会,你们中国歌太好听了,说你外国作品唱得好,欧洲作品唱得非常好,但是你唱的中国作品太好听了,你们中国语言太好听了。我们其实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责任,到国际上去唱好我们的歌,让大家喜欢你,这个也像当年周老师教育我的,你可以作为一个桥梁。
2019年1月3日,廖昌永在瑞士做了一场《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廖昌永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选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融合了乐、诗、书、画等艺术形式,打造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表现平台。这场音乐会引起了全球最古老的音乐出版社大熊出版社的关注,经联系,该音乐会的16首歌曲《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由廖昌永担任主编,由大熊出版社正式进行国际发行。廖昌永特地根据大熊出版的国际注音与示范朗读等规范要求,为《玫瑰三愿》配置了能够最大程度准确还原汉语发音的国际音标,该版音标可以帮助全球各国人士字正腔圆地唱好中国歌。
廖昌永:前两天我的朋友从欧洲给我发信息回来说,欧洲的音乐学院对这本教材的评价非常高,我心里面就特别开心,这也是我们中国艺术歌曲在海外的第一本。
记者:你觉得这个教材出来跟只是我们的歌传出去,最大的区别会是什么?
廖昌永:会让国外的专业人士唱它,其实传播是需要专业人士唱到音乐会里边,观众来欣赏,他爱了之后会来学这个,当更多专业歌唱家来唱中国作品的时候,中国作品在全世界就流行开了。你去求着别人喜欢这是一厢情愿的,当你跟他引起共鸣的时候,他会跟你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