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
罗守诚教授寄语
丝竹传承 牵起当代与传统的乐脉
《玉蛾郎》
编曲:金晓丹 徐萱
箫:金晓丹
扬琴:徐萱
二胡:管梦蝶
箜篌:支淑娴
谁家翩翩玉蛾郎
——古谱挖掘之二
作者:陶腾峰 金晓丹
琵琶争唱玉娥郎,艳曲传来自武皇。
一代文章馀乐府,孤臣泪洒雁门霜。
--清初 屈大均《代州曲中作》
一首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曲,却上牵皇室贵胄,下连落魄文人,颇有些传奇色彩,这首曲子便是《玉娥郎》。
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神宗时选近侍三百余名,于玉熙宫学习宫戏,岁时陛座,则承应之。如《盛世新声》、《雍熙乐府》、《词林摘艳》等词,又有《玉娥儿》词,京师人上能歌之,名《御制四景玉娥郎》”。
据此,后世有《四大景》《玉娥郎》曲牌,多附会此说,谓神宗万历皇帝作此曲,当世有潮阳非遗笛套古乐,亦称复活明代此曲《御制四景玉娥郎》。然屈大均诗谓《玉娥郎》曲传自武宗正德皇帝,大约正德皇帝于豹房游龙戏凤之余也能填词赋曲,来上两段,故称艳曲?可见这皇家之说,多不靠谱;这也是人之常情,攀龙附凤,沾点皇家气派,籍以彰显身价。
清初艾衲居士《豆棚闲话》里有《虎丘山贾清客联盟》所载,苏州虎丘山的帮闲祝三星给客人介绍妓女许老一会唱曲:“他的《哭皇天》《山坡羊》《银绞丝》《玉河郎》是此间第一无赛的了”,玉河郎即玉娥郎,也有写作玉蛾郎,玉河浪,玉荷郎,皆是同一曲牌。此是玉娥郎曲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说明此曲于明末清初之时已流行于江南一带了。
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济南府淄川人,其作品志怪传奇小说《聊斋志异》风行天下,影响深远。然蒲松龄另有一项不寻常的成就,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就是他用家乡流行的民间小调和方言土语创作了十几首聊斋俚曲。这些俚曲富于说唱性,风趣活泼,生动形象,雅俗共赏,在他家乡传唱三百余年,甚至流传到其他地方,融入当地民间音乐。二零零六年,聊斋俚曲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聊斋俚曲里有一首《磨难曲》,改编自《聊斋志异》里面的《张鸿渐》篇目,其中的第十二回《闻唱思家》是用玉娥郎曲牌演唱的。《闻唱思家》描述的是秀才张鸿渐无奈之下背井离乡,一路上颠沛流离,在走投无路时被狐仙施舜华所救并结为夫妻。在有家不能回的满腹惆怅中,张鸿渐用《玉娥郎》曲牌唱出了远离家乡的无奈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李家瑞《北平俗曲略》所收《大四景》,源自清“百本张”抄本,张仲樵先生根据其工尺谱翻成简谱,对比聊斋俚曲里的《玉娥郎》可知,俚曲《玉娥郎》也是根据早期《大四景》《玉娥郎》曲牌借鉴改编而来。而俚曲《玉娥郎》流传开来以后,又被长江流域的丝竹音乐吸收融合,变成了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行街四合》的一部分。
天津音乐学院二零零二年第四期刘晓静的文章《蒲松龄俚曲中承前启后的玉娥郎》详细分析了从《大四景》到《玉娥郎》的流变,并指出俚曲里的小拖腔是其显著的曲调特点,是蒲松龄文人气息的体现。蒲松龄俚曲在家乡流行开来并流传到其他地方,影响深远,甚至著名的《洪湖水浪打浪》都能追溯到玉娥郎这个俚曲的源头。
江南丝竹自明代嘉隆年间发端,到清道光年间已具相当规模,清末民初更是成立了很多江南丝竹社,丝竹音乐从乡村传入城市,吸引了许多文人的加入,整理和加工古曲,给江南丝竹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所谓江南丝竹八大名曲。这八大名曲之一的《行街四合》就直接吸收化用了蒲松龄俚曲里面的玉娥郎曲调,把它变成了整支乐曲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丝竹名曲《小霓裳》也有被称为《玉娥郎》的,从曲调上看,与俚曲《玉娥郎》没有承继关系,只是以讹传讹的附名罢了。
我们查阅了民国早期的几本乐谱,并把其中与玉娥郎相关的工尺谱翻译成了简谱,仔细比对后发现了一些丝竹曲玉娥郎的发展脉络。民国十年仁和沈寄人的《中国音乐指南》里有《玉娥郎》工尺谱,从金晓丹打出的简谱中还能看出俚曲里的拖腔还在,虽然为了适应丝竹音乐的特点已经作出了处理。民国十七年沈允升编《弦歌中西合谱》里有《玉娥郎》曲,工尺谱和简谱合参,对比后可知和《中国音乐指南》里的《玉娥郎》完全是同一个曲子。
民国十年《中国音乐指南》之《玉娥郎》工尺谱
民国十七年《弦歌中西合谱》之《玉娥郎》
民国八年上海周石僧编的《国声集》里也有《玉娥郎》工尺谱一曲,我们把它打成简谱后,发现它和前述中国音乐指南里的曲调又有些变化,已经没有俚曲里面的拖腔处理,多出了丝竹音乐常有的后半拍起拍,旋律更加流畅,丝竹韵味更浓。民国十二年上海大东书局印行的无锡祝湘石编《中国丝竹指南》里面的《四合如意》,曲调和《国声集》里面的大同小异,说明此曲在丝竹音乐里已经基本定型。
民国八年《国声集》之《玉娥郎》
民国十二年《中国丝竹指南》之《四合如意》
民国十三年无锡杨荫浏先生编著的《雅音集》里面收录了各种版本的四合八合行街等,以上两种不同的处理曲目都有。有趣的是,在民国二十三年青岛藤庵主人编的《雅乐选粹》里也有一首《玉娥郎》,编者没有选取本地的俚曲,而是选择了和《国声集》里基本一致的丝竹玉娥郎。丝竹行街后来经过各个丝竹乐团的演绎加花,形式更加丰富,效果也更加多样化。我们参合《雅乐选粹》和《国声集》里《玉娥郎》的曲谱,试图复原这首丝竹曲的早期风貌,也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丝竹大曲的发展历程。
《玉蛾郎》曲谱
箫:金晓丹
(洞兮古音)
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学会社会考级考官,江苏省竹笛学会理事,上海笛文化研究学会理事,昆山琼花民乐团副团长,曾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第五届北京竹笛邀请赛首届北京箫邀请赛金奖。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自幼受朱建华、王文才两位先生启蒙开始学习竹笛,随后师从于江苏省戏剧学校王洪波、赵书敏先生学习竹笛演奏;南京艺术学院蔡敬民教授学习竹笛演奏;上海音乐学院戴树红教授学习琴箫、洞箫、江南丝竹文曲及古琴演奏;上海电影乐团罗守诚先生学习无伴奏笛箫演奏;江苏省昆剧院孙建安先生昆曲演奏。
扬琴:徐 萱
2019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徐晖讲师、游驰飞副教授。昆山市琼花民乐团团员。
二胡:管梦蝶
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胡琴学会会员,昆山市琼花民乐团团员。201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修二胡,先后师从二胡演奏家王燕,陈军副教授。曾参加《大梦》、《无界》等专场音乐会及演出。
箜篌:支淑娴
毕业于南京晓庄学院。参演2016年和2018年周庄国际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