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念诗都不是诗歌的初衷;
诗歌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自由的。
——编者按
诗
从诗经开始歌唱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中国人很多文化上的灵感都来自于《诗经》,就连“诗“这个名词本身都来自于《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各国民间口头传唱的歌谣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等主题,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如果“南”、“风”、“雅”、“颂”都是音乐的名称,那我们就用不着讨论什么诗篇入乐、什么诗篇不入乐的问题,而应考虑《诗经》是从徒歌变成乐歌呢?还是完全为奏乐而创作的乐歌?
这个问题很难遽下结论,但《史记·孔子世家》明确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在孔子的时代,《诗经》中的诗都可以歌唱。
冯满天、张维良、徐涛合作《诗经》
诗
从离骚开始歌唱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因为《离骚》的重要意义,自此以后中国的诗人都称为”骚人“。
与《离骚》同时期的《屈原问渡》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用编钟作为主奏乐器的一段经典音乐,相传为曾侯乙本人所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相传为国之重器“曾侯乙编钟”的主人曾侯乙为纪念屈原创作,但经后人考察,二人生活时间并没有重叠;但可以说这个误解是人们对屈原无限的尊敬,才会认为如此一件精美的礼器曾经为屈原而奏响。
屈原被放逐后,为楚怀王不识其忠心而独自伤悲,故问渡焉,后即投汩罗而死。后人作此曲以悼念屈原。
《楚辞》的时代也是歌唱的。
冯满天与濮存昕合作《离骚》
冯满天、徐涛、丁晓逵、赵冰合作《离骚》
冯满天与朗诵艺术家徐涛录制《离骚》
tips
CAUTION!
网友留言
01
时光仿佛回到了上千年以前,河边柳下,斜阳外,三五好友,吟弹唱和,余音袅袅,此时此刻,何枉此情!
——B站网友:抒书情
02
鸷鸟不群,方圆不周。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B站网友:弗洛2德
03
用古,奏古,读古,悟古
——B站网友:大鱼的天堂mmty
诗
歌声中的唐宋
唐诗、宋词,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感知程度最深的文化符号。而唐诗、宋词承袭汉乐府、元曲等历史脉络下来,也必然是音乐性的,所谓“曲牌”、“词牌”。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去除了太多的声调了,入声的痕迹已经找不到了,只有在今天的昆曲舞台上的“中州韵”才能重现汉语的魅力,所以客家话、粤语等方言诵读古诗显得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唐诗可以歌唱,所以格律并不规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也是入乐的,乐府中名曰《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
冯满天与濮存昕合作《将进酒》
那么歌、吟、诵、读、朗读都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的理解和过去是否有区别吗?这个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挖掘,也是我们音乐工作室不断探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