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岭南非遗丨白字戏:简介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7-12

白字戏是海陆丰三个剧种中唯一使用本地方言的剧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土生土长的乡土戏剧。南戏 (正字戏) 传入闽南、粤东后,进一步用“福佬”方言“异调而歌”, 并与当地的民间艺术相融合,大约于明朝中后期逐渐形成了用本地方言演唱的独立声腔。因当地称本地方言为“白学”,故名白字戏

演出体制、剧目声腔来看,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看 到外来南戏衍变成白字戏的轨迹。

而白字戏音乐唱腔基本为“曲牌联套”与“板腔结合体”,辅以民歌小调。因唱曲多用 “啊咿嗳”的衬词来拉腔,故俗称“啊咿嗳”。

白字戏传统剧目根据剧目的声腔以及演出形式的不同特征分为“大锣戏”、“小锣戏”、“弄仔戏”、“科白戏”等四种。“大锣戏”指以大锣大鼓伴奏、 以大锣鼓曲演唱的戏,剧 目 主要以早期南戏以及明代传奇戏曲为主。“小锣戏”指以小锣小鼓伴奏、 以小锣鼓曲为唱腔 的戏。“‍弄仔‍戏”指以民歌小调、快板为主要声腔,诙谐、搞笑的民间小戏。“科白戏”即是武戏, 以表演历史演义和“官场袍甲戏”为主。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的白字戏是“童伶制”,这种白字戏多以演出“生旦”为主角的文戏为主,擅唱功,擅演悲情戏、苦情戏,并呈现柔美哀怨的艺术风格。白字戏的另一艺术特色是重丑,传统上白字戏的丑角地位是最高的,丑的角色也是最多的,丑的行当发展也最丰富,虽然白字戏主角都是“生旦”,但“一对生旦三个丑,外加两个半丑”,所以民间又称白字戏“无丑不成戏”

参考资料:

[1]詹双晖:《海陆丰民俗演剧研究》,北京:光明日报,2016年,第44-45页。

[2]文中图片与视频由白字戏国家级传承人吴佩锦提供。

[3]文中文中视频来源:

https://v.qq.com/x/page/b0893kylhqu.html

《白字戏纪录片》片段。

FROM: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