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香港中乐团】「春颂」音乐会与新加坡观众贺岁迎春!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12-28

2023年1月28日,香港中乐团将重返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与当地观众共谱迎春颂。届时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执棒,由欢庆春节的《春颂》开场,借彭修文大师的《十二月》选段抒发对时节的印象与感悟。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第二琵琶协奏曲》将由张莹担任琵琶独奏。乐团笙首席陈奕潍、管风琴演奏家Jonathan Scott将演绎王乙聿的《簧》,最后在谭盾《西北第一组曲》中为音乐会拉下帷幕。

曲目介绍

《春颂》伍敬彬曲

“灯棚龙凤起祥氤,喜庆新春巧匠勤,灯明戏美音声亮,万紫千红天下春。”

《春颂》以激昂欢腾的乐句颂扬春节之始至,描绘万家万户隆重而热烈庆贺春节之喜,呈现「喜溢龙颜,欢腾黎首」的欢腾景象。此曲起首之旋律,乃以粤音朗读不同贺年句的音调而谱曲,当中隐含着不少贺年名曲,俨如张贴着一幅幅有声画的音乐挥春。

《第二琵琶协奏曲》赵季平曲

赵季平《第二琵琶协奏曲》是悉尼交响乐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联合委约的作品,于2013年在悉尼歌剧院音乐厅世界首演。该作品采用了苏州评弹的音乐元素,在创作意义上并没有拘泥于西方传统协奏曲的结构,而是采用单乐章的形式在思想和情感诗意的表达上做更多的探索。以凝炼的音乐线条,舒展的和声气质激发听众丰富的想像力。

*香港中乐团委编,并于2019年4月12-13日于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风雅颂之交响—新时代赵季平与历史时空对话”音乐会中作中乐版首演,指挥阎惠昌,琵琶吴蛮。


《簧》王乙聿曲

乐曲从传统笙悠远的长音揭开序幕,演奏者伫立于管风琴旁,两个同一祖源的乐器,开始诉说出"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传统笙由长音逐渐发展成和音,管风琴演奏的分解音堆也迈向和声,以基础主题音Sol、Si、Do,衬托着传统笙的演奏。接着,管风琴用亮丽的色彩,带出笙节奏性强烈的块状音型,演奏者回到舞台前方,更换36簧高音笙,与国乐团中的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群组,以及舞台底端的管风琴,形成"簧"家族的立体音场。纯音乐的写作手法,只为引领观众心跳,以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狂喜的律动节奏,使每个音符都成为令人心跳加速的吗啡,更让这个古老的乐器家族,跨越古今东西的文化藩篱。

乐曲中最惊喜之处,则是邀请了大家族中的远房始祖——"口簧琴",用即兴的方式穿插在乐曲当中,单簧、双簧、四簧即兴变换,淡淡的赛德克旋律,在36簧高音笙、管风琴、国乐团间隐隐穿梭,那份朴实与自然,或许才是"簧"家族在跨越古今东西后,最终的回归。

套曲《十二月》(选段) 彭修文曲

以《四季》或《十二月》为题在中国的音乐作品中由来已久。诸如《四季歌》、《十二月对花》等等。这样的题目在外国音乐作品中也有,如韦华第《四季》、柴可夫斯基《四季》、施托克豪森(德国现代作曲家)长笛合奏《十二月》。

本人不才,也写了《四季》,之后还写了《十二月》。这并非有什么宏大构想,更不是攀比前人,只不过是要表现自己对古人、今人生活中的一些印象与感受。

《十二月》是一部套曲。各曲独立成篇(我写的《四季》也是如此)。每月均有副题,也有题记。音乐非俗非雅。只是试图把音乐处理得易懂,还有点听头(可听性)而已。是否如此,有待诸位明公指评。

——彭修文

八月 - 晚来香

庭院纳凉,花影星光。

暗香浮动,神怡心旷。

门外卖花声,院里晚来香。

——彭修文

正月 - 元宵

火树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

——朱淑真


《西北第一组曲》谭盾曲

民族器乐管弦乐《西北第一组曲》是中国作曲家谭盾根据他的舞剧《黄土地》的音乐所创作。原始的舞剧音乐由香港舞蹈团1985年委托作曲家创作,整个舞剧于1986年首演。最初作曲家从舞剧音乐中选出四段,命名为《西北第一组曲》,并在全球的华人乐团中广泛流传、演出,成为历史上民族器乐管弦乐曲中最为大众喜欢的作品之一。2010年,作曲家在原《西北第一组曲》的基础上再做修改并以原始舞剧之名作为乐曲的标题。

民族器乐管弦乐《西北第一组曲》的音乐多以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音乐素材为源,高亢、挺拔、自信中亦渗透着苦难的怆然。作者紧紧地捕捉着这种气息,并以动人的旋律和生动的音色,刻画出那种爽直而深沉的人情、苦难和欢乐。乐曲共分四段:〈老天爷下甘雨〉、〈闹洞房〉、〈想亲亲〉、〈石板腰鼓〉。

音乐会详情

时间:2023年1月28日星期六19:30

地点: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指挥:阎慧昌

琵琶:张莹

笙:陈奕潍

管风琴:Jonathan Scott

购票方式 :

FROM:香港中乐团HKCO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