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剧照
在北京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办公楼里藏着一座国礼乐器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近百件乐器。“它们来自世界各大洲,时光跨越数十载。拉弦、弹拨、吹管、打击……每一件乐器都凝结着新中国的文化故事。很多乐器都有六七十年的历史,非常珍贵。”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器乐中心主任李冰川介绍,这些乐器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创作紧密结合,活跃在多部舞台艺术作品中。
卢旸/摄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建乐器博物馆
作为国家级演艺文化集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多年来创作演出了众多深受中外观众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代表中国出访过五大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发挥了“文化使节”的独特作用。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陆续收藏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大洲的拉弦、弹拨、吹管、打击和键盘乐器。很多乐器都是两国之间互赠的国礼,见证了新中国文化外交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这些乐器演奏出的美妙旋律不仅开启了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成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友谊的重要象征。”李冰川说。
2019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国礼乐器博物馆建成,2021年6月随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人民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来访参观,正式向社会开放。
卢旸/摄
摆放在展厅中的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吉他钢鼓,非常吸引眼球。“当地盛产石油,有很多石油桶。这些乐器就是当地艺术家经过近百年的研究,用石油桶制作的。”李冰川多年来从事乐器演奏、研究工作。他查阅大量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将这些藏于库房的珍贵乐器进行逐一考证,整理分类,陈列展示于国礼乐器博物馆。
国礼乐器亮相舞台
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台作品中,不少国礼乐器都曾在舞台上展示过。“国礼乐器博物馆不是静态的,舞台艺术让这里的乐器‘活’起来。”李冰川介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十二生肖》《乐·界》《守望中国》等舞台作品都有这些乐器的身影。比如,轻音乐会《守望中国》中的“彩云随想”节目使用了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中的乐器根德尔和萨隆,它们在舞台上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演出通过讲解让观众了解到这件传统的印尼乐器背后的历史,以及与中国音乐音阶的相似之处,那清脆明亮的音色让观众领略着国宝级乐器的独特魅力。
卢旸/摄
在国礼乐器博物馆一架展柜中间位置摆放的“安格隆”(angklung)多次亮相舞台。这件来自东南亚的传统乐器由竹筒制成,是一种古老的摇奏体鸣乐器。在竹制框架上穿以2至3根长短粗细不等、音高彼此相距8度的竹筒。长的竹筒发低音,短的发高音,顶部由一支框架固定,下方的竹棍是可以活动的。安格隆通过竹筒和竹棍间的相互碰撞发声。演奏时,乐手前后摇动框架,让竹筒撞击槽壁,发出“格隆格隆”的清脆声音,如同潺潺流动的溪水一般。
2015年12月,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并演出的大型环球情景秀《东方之爱》中,安格隆曾以前所未有的演奏方式呈现在舞台上,演奏家们手脚并用、边奏边舞,营造出灵动活泼的旋律。今年央视春晚中的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作曲家洪兵编曲、演奏家赵洁楠等携中外艺术家“云相聚”演出。其中,演员用安格隆为印尼民歌《美丽的梭罗河》现场伴奏,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这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尼国宝级传统竹筒乐器。
挖掘古老乐器中的传统文化
除了充满异域风情的乐器之外,国礼乐器博物馆还着重整理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老乐器,设图片墙集中展示。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击筑而歌的这首《大风歌》人们耳熟能详,而击筑而歌中的‘筑’却鲜为人知。”李冰川指着图片墙上展示的筑介绍,这件形似现在的筝的中国古代汉族击弦乐器,起源于楚地,在先秦时广为流传。战国末年燕国人高渐离,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击筑能手。其声悲亢而激越,不绝于耳。
《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剧照
去年10月,筑与编钟、箜篌、埙、古琴等中国乐器一起登上音乐诗画《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后更名为《江山竞秀》)的舞台。《听此青绿》以“霆荡苍岳”“凤翔经野”“江山竞秀”十多幅图景展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地理景观和人文风情,借鉴《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夕阳箫鼓》《空山鸟语》等古曲的艺术表达,表现对青山绿水与大好河山的讴歌与崇敬。音乐会创编运用了箜篌、编钟、筑、埙等众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老乐器,邀请作曲家孟可、青年作曲吕亮进行编创,创新地实现了与西洋乐器的融合演奏,让飘渺幽远的古曲焕发新意。
在《听此青绿》的图景“霆荡苍岳”中,筑、琵琶、竹笛、古琴与小号、长号、萨克斯对奏,立体的音色、丰富变换的舞台效果、高超的演奏技巧,生动诠释了千里胜景之风骨。图景“凤翔经野”中,凤首箜篌奏出贯穿天地山川的空灵之音,恰如凤凰翱翔四海之逍遥宽广。结尾“江山竞秀”中,编钟奏出的《春江花月夜》主旋律空灵深厚,波澜壮阔的神韵勾勒出盛世华章。“编钟、箜篌、筑、埙这样的古老乐器的使用,体现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作品中西合璧,开创了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融合演出的先河,以民乐为支撑,与西洋管乐融合与碰撞,最终表达的是中国语言、中国符号。”作为这部音乐诗画的主要创作者,李冰川表示,国礼乐器博物馆将继续挖掘中国古老乐器蕴涵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通过舞台介绍给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