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在中央歌剧院成功上演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4-10

4月9日晚,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音乐会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成功上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刘晓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刘学俊,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长吴玉霞,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杨雄,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王次炤,陕西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冰等出席并观看演出。

本场演出由著名青年指挥家孙鹏执棒,胡琴演奏家沈诚、唢呐演奏家王展展、陕北说书非遗传承人高永原、陕北民歌手苏文领衔演绎,乐团演奏家们倾情合奏。

指挥/孙鹏

板胡/沈诚

唢呐/王展展

陕北说书人/高永原

陕北民歌手/苏文

整场音乐会气势恢宏,高潮迭起,丰富多元的音乐艺术表达,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千沟万壑、辽阔壮丽的黄土地:一张张诠释生命图腾的剪纸、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褐色群山、一阵阵卷作千雷震地声的黄河斗鼓、一曲曲嘹亮的唢呐朝天歌……既是浓墨重彩的陕北风情画卷,也是荡气回肠的生命史诗!

2017年,作曲家王丹红以“山丹丹”为意象创作了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组曲以党中央和毛主席在陕北工作十三年为背景,通过陕北腰鼓、唢呐、信天游、陕北说书等艺术形式,展现了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陕北人民“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的生活。

王丹红设计了八个段落的结构与主题。序曲改编自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黄钟大吕之声与《信天游》这种陕北独有的民歌形式带来了令人震撼的听觉效果;《壶口斗鼓》用强劲的吹打乐展现了千面斗鼓的赫赫声浪;民歌《祈雨》以民歌手沉郁粗旷的嗓音,唱出大旱之年百姓求雨祈雨的苦苦渴盼;《五彩的窑洞》渲染出一幅窑洞里充满美好憧憬的画面,与接下来的陕北说书曲牌《刮大风》形成强烈对照;《赶脚的人》表现的是赶脚走西口的悲愁以及女人们的思念之情,末章板胡有如华彩般的独奏乐段,将带有宿命感的悲情慢慢带走;篇幅最长的乐章《朝天歌》抒发着陕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唢呐这一黄土高坡上独有的音色;尾声《永远的山丹丹》则在令人亢奋的陕北民间高亢调子,连同强劲的吹打乐,高奏如云地结束了全曲。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观众纷纷起立致敬喝彩,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有观众表示:“我仿佛已经置身黄河岸边,这是一次感官与想象融为一体的审美体验。”著名音乐理论家于庆新教授也来到了演出现场,他感慨道:“这已是我第三次走进《永远的山丹丹》演出现场,但仍然被饱含着浓郁的陕北泥土气息,细腻深情、粗犷豪放的音乐以及演奏家们的精湛技艺所感染。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及可听性向世人彰显了黄土高原文化迷人的魅力及强大的生命力!《永远的山丹丹》是近年来我国民族管弦乐创作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百听不厌的“山丹丹”!永远的“山丹丹”,永远的艺术享受!”

本场音乐会也是《永远的山丹丹》第三次进京演出,在中央歌剧院这座将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与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完美融合的音乐殿堂中“山丹丹”再一次展现了它的艺术魅力。

“山丹丹”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凝结。它让我们看到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正以千年传承的原生力量从远古走来,更以豁达、乐观的生命精神走进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未来,《永远的山丹丹》将继续在国内外的舞台上“绽放”。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也将不断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经典传承和多元创新,用民乐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采、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FROM: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