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央民族大学】胡美玲作品音乐会暨教学成果音乐会成功举办!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4-25

“美美与共·玲珑和鸣”

胡美玲作品音乐会暨教学成果音乐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中讲到:“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胡美玲老师以中央民族大学多民族融合的校园环境为基础,紧跟党的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汇集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及文化,不断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

4月21日晚,胡美玲副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中慧楼第一排练厅成功举办“美美与共,玲珑和鸣”胡美玲作品音乐会暨教学成果音乐会。

本次音乐会得到了音乐学院民乐系与少数民族器乐系的大力支持。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白艳秋女士、原中央民族大学机关党委书记韩国刚先生、中国音乐学院唢呐教授侯彦秋女士、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宋扬女士以及许多音乐学院的教师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教师简介

胡美玲,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国器乐发展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民族管乐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 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北京葫芦丝巴乌协会监事、新加坡首都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创编唢呐独奏曲《苗岭飞歌》、《侗族大歌》、《达坂城的姑娘》、萧独奏曲《凤萧吟》;小闷笛独奏曲《彝家欢歌》;巴乌独奏曲《彩云之韵》;筚篥独奏曲《欢歌》;鼻笛独奏曲《鼻笛悠悠》等多首独奏作品。多次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名家专访栏目,创演的作品多次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受到业内专家一致好评。


作品展示

音乐会以少数民族管乐小合奏《彝乡秋色》开场,乐曲以云南无量山一带流行的彝族《山歌调》为基础改编而成。展示了彝乡喜获丰收的美景和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巴乌与四胡合奏《彩云之韵》,乐曲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乐曲改编而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旋律悠扬。

《满族人民的春天》这首作品情感真挚、朴实无华,既包含了优美的满族民间音乐,同时又以中西方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乐曲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与地方特色。

《欢歌》是作者根据朝鲜族民谣改编而成,乐曲融入朝鲜族特色乐器筚篥、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曲风欢快热烈,表现了朝鲜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烈场面。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作者在读宋词《凤箫吟》时有感而发,因此创作同名乐曲,其曲调颇具空灵之美。乐曲表达了难以言表的点点离愁之情以及对美好愿景的向往。

由小闷笛与龙头三弦共同演奏的《彝家欢歌》,节奏明快,旋律悠扬,生动地表现了彝族人民能歌善舞丰富多彩的生活,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和谐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春到苗寨》融入了芦笙、扬琴、打击乐,充分挖掘了芦笙特有的音色与灵活多变的技巧优势,生动地描绘了苗家美丽如画的风光与苗族人民在欢度节日时热闹非凡的场面。

唢呐独奏《沙驼铃》,乐曲具有浓郁的西域音乐风格特点,以沙漠和驼铃为基点,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西域,再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繁荣盛况,让人不禁追忆古今,无限遐想。

吐良独奏《快乐的目瑙节》,乐曲用景颇族特有的乐器吐良吹奏,以浓郁的景颇音乐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方式,突出展示了人们在目瑙节欢乐的心声。

《鼻笛悠悠》乐曲根据黎族传统音乐改编而成,将鼻笛与芦笙两件乐器融合在一起交相呼应,表现了黎族人民淳朴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出场的《苗岭飞歌》运用苗族最具特色的飞歌的歌唱形式,声振原野、飞越群岭、山谷回应的演唱形式,造就了激越豪情,独具苗族风味的歌唱形式。表达了苗族人民抒发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音乐会作品汇集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胡老师在创作、演出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再通过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器将其情感传达出来。各具特色的乐器与表演风格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少数民族人民清新、朴素、快乐的生活状态。

此次音乐会也通过抖音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大力宣传了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的校园氛围,并使音乐学院在网络上得到了更多关注。音乐会的节目不仅收获了领导和业内老师的一致好评,在网络上也是好评如潮。身在海外的老师们也通过网络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本场音乐会不仅给观众们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盛宴,同时还给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艺术思政课,感受民族融合的魅力与民族大团结的氛围。尽管音乐会这一流动的“思政课”时间较短,但相信借此次音乐会的这一契机,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加入到传承与弘扬民族音乐的队伍中来。

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白艳秋女士赞扬了本次音乐会内容形式多样,对胡美玲老师及全体演职人员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也肯定了师生们为弘扬少数民族音乐做出的贡献。

中国音乐学院唢呐教授侯彦秋老师对本次音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肯定了胡美玲老师的教学成果,她鼓励学生们多学习一些不同民族的乐器,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美籍华裔作曲家、作曲博士、美国巴德音乐学院李昕艳教授在观看本场音乐会后表示:“胡美玲作品音乐会暨教学成果音乐会的作品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多种乐器,风格鲜明,旋律优美,节奏丰富,音色独特,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喜欢为芦笙、扬琴和打击乐而作的三重奏《春到苗寨》,亲切自然,很有画面感和律动感,让我想起了当年在苗寨采风的情景。热烈祝贺胡老师以及您的学生们!”

参演的学生在音乐会结束后发表了感想:“这场音乐会让我迅速的成长了不少,台下一次次的练习,与老师一次次的沟通,与伴奏一次次的磨合,想尽力将作品完美的演绎出来。感谢这次音乐会不仅给了我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呈现给观众一首新作品的难度,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未来学习与练琴的道路中会继续努力!”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融合与碰撞中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特征与开放的文化内涵特征。本场音乐会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理念,运用多元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魅力,奏响民族大团结的和谐乐章,同时也祝愿我们优秀的民族音乐事业能够蓬勃发展!

FROM:国家轻工业乐器信息中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