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风》
——中国民族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
2023年5月24日/周三 19:30
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
圣风室内乐团
艺术总监:于红梅
指导教师:胡瑜
01
曲目
张 帅
《舞!舞!舞!》(2013)
李 博
《海洋的回声》(2013)
徐之彤
《悲歌》(2013)
贾国平
《雪江归棹》(2013)
----中场休息----
陈欣若
《生死场》(2015)
李滨扬
《花鼓》(2013)
常 平
《圣风》(2012)
02
作曲家介绍
《舞!舞!舞!》
作曲家:张帅
张帅,著名作曲家,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华社“声在中国”栏目音乐总监,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主题曲《雪花》作者。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包括两次中国音乐“金钟奖”。
基于早年在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创作表演经历与学院派作曲家的背景,张帅自由穿梭于多种音乐风格之间。从古典音乐到当代音乐、从流行乐到电子乐,他的音乐创作跨越多个领域,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多元音乐语言特征。
代表作:《雪花》《三首前奏曲》“熊猫组曲”《玺徙喜》《祝你生日快乐》《一叶红船》《太阳的女儿》、《不屈的信仰》《我们一起远航》《抱月入怀》等。
《海洋的回声》
作曲家:李博
李博,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美国密苏里大学作曲博士,师从陈怡,周龙,Reynold Simpson教授。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师从徐之彤教授,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唐建平教授。
曾获中国文化部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评选(民乐)一等奖,第五届Con Tempo国际室内乐作曲比赛一等奖2014年全国⻘年作曲家⺠族管弦乐作品评选二等奖,2017年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二等奖,2018年日本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2018年美国作曲家协会ASCAP青年作曲家比赛大奖,2019年第一届意大利鲁契亚诺·贝里奥国际作曲比赛荣誉奖等。
代表作品:《飞寒》《北方音诗》《光的力量》《醉想》《月光 城墙 散文诗》等。
《悲歌》
作曲家:徐之彤
徐之彤,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
曾获“文化部交响乐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剧目奖”、2018“歌唱北京”歌曲创作二等奖、“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奖”、“浙江省第十一届音乐舞蹈节兰花奖创作金奖”。作品在2022“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乐展演。曾任2022、2019、2018、2017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山如画”国庆交响音乐会音乐总监、作曲。
主要作品包括:大型交响套曲《锦绣红旗》《港通天下》;交响诗《英雄之城》《古道诗情》;交响合唱《你好,北京》《夺冠》;交响组曲《倾城之恋》;民族管弦乐《节日欢歌》;古筝协奏曲《江南西道》;交响序曲《亚洲之光》《日照海天》《茉莉花》等。影视音乐作品《三八线》《南泥湾》《倾城之恋》等40余部。
《雪江归棹》
作曲家:贾国平
贾国平,作曲家,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他是“德国高等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奖学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北京市第十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其创作体裁广泛,作品被许多世界著名室内乐团和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国演奏,并由德国Sikorski国际音乐出版社、英国Peters国际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7年创办“中国Con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现已成功连续举办十届;2011年组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2011至2014年,参与策划主持“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5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
《生死场》
作曲家:陈欣若
陈欣若,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博士,曾任和声教研室主任,现任音乐综合理论学科副主任,曾师从罗新民教授、郭文景教授。
2018年1月,大型混合室内乐作品《大协奏曲》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首演;2018年5月,作品《色俱腾》在 “第六届刘天华民乐室内乐作品征集”中荣获一等奖与最受媒体推荐奖;2018年10月,管弦乐作品《云韶》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首演;2019年,二胡协奏曲《弦舞妙墨》、唢呐协奏曲《谪仙》先后由上海民族乐团首演;2021年7月,应国家大剧院委约将著名作曲家陈其钢的《金陵十三钗》电影配乐改编成为交响组曲。曾与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王弢合作,创作并录制了八张单簧管演奏专辑。
《送你冬日蓝》获第18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演奏专辑,《爱无界》获第24届台湾金曲奖演奏类最佳作曲人。
《花鼓》
作曲家:李滨扬
李滨扬, 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Dinos Constandinides 教授。1992年获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其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比赛第一名,Yavanavich Society Contest比赛第一名以及最近的第十二届中国全国民乐大型作品创作比赛第二名,第六届“金钟奖”民族室内乐创作比赛总评分第一名,2008TMSK比赛总评分第一名等等。
其作品在包括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等多个世界殿堂级舞台奏响。2008年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曲,为奥运会开幕式签约作曲家之一。近年创作了大量的(包括委约作品在内的)作品,包括歌剧,管弦乐,音乐剧,室内乐,影视作品等。2011年7月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李滨扬民族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
《圣风》
作曲家:常平
常平,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首批双方向博导,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
作品屡获国家级奖项,包括四次文华创作奖,其中《乐队协奏曲》获文华奖大型乐队作品第一名。民族管弦乐作品《风弦》获民族管弦乐协会全国作品评选金奖。2015年10月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创作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我的母亲叫太行》。大型交响合唱《光耀神州》、五幕大型舞剧《汉颂》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22年10月负责16集大型电视政论片《领航》创作组织工作并创作总主题音乐。大型交响乐《祖国颂》获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出版个人专著《二十世纪管弦乐作品选例分析》;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建设计划;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8年拿索斯唱片公司出版常平交响乐作品专辑《东方水墨》,全球发行,并于次年选送格莱美古典音乐评奖。
03
演员介绍
圣风
室内乐团
艺术总监:于红梅
指导教师:胡瑜
乐团成员:
高胡:I王梓同、毕友恒 / II黄紫沐、何蔚雅、陈以轩
二胡:I周艺妮、邰一笑 / II张佳昕、许艺凡 / III谭靖奕、牟晓南 / IV李奥扬
中胡:I季金、蒲一萌 / II薛颢、朱俊帆
中阮:张彧、薛淼、艾芳舒、尹约儿
大阮:刘晓木子、陈隆、康庭硕、卢颢文
打击乐:董羿琳、刘子健、张艺馨、王庶羽
“圣”是圣洁而高雅,代表对艺术至高的追求;“风”是风格与风尚,在《诗经》的风雅颂中,“风”也代表民族民间音乐。
圣风室内乐团是2012年7月,在于红梅教授的策划和组织下创建的第一个以弦乐为主的民族室内乐团,由胡瑜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乐团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优秀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构成,致力于发展和创新民族室内乐,力图让民族音乐在这个新形式上焕发出崭新的风采。乐团获得了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组合类总冠军;2013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金奖;2015“金胡琴”小型作品展演优秀演奏奖;入选文化部举办的2017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获得最高奖。是当今最优秀的民族室内乐团之一。
圣风室内乐团成立以来,演奏了众多量身定制的作品,并获得了丰富的舞台实践机会。曾在北京、内蒙、西安、深圳、青岛、无锡等各地举办了多场专场音乐会;代表学院赴南非、泰国进行访演活动;为来我院参观访问的国家领导人和专家教授们演出,并得到极高的评价,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先生(已故)在听完圣风的演出后评价道:“太完美了、太不可思议了,你们演奏时互相倾听的感觉和对音乐的演绎让我惊叹,简直太完美了。”圣风还参加了众多高水准的学术活动和重大演出,其中包括:2012年、2014年、2018年胡琴艺术节,2015年、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节,2016年、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节,数届北京青年艺术节,国家大剧院五周年庆典,全国艺术硕士音乐专业优秀教学成果展演,“新组合新声音”中国新时代民族器乐室内乐作品展演,首届刘文金艺术节室内乐专场音乐会,新时代国际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演出活动等。
圣风室内乐团在技术把握、声音控制、艺术表现、舞台气质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央视大赛评委之一,著名录音师李小沛老师这样评价“圣风”的演奏:“当时一曲下来,已是令我目瞪口呆,乐曲之难度、乐队之整齐、音乐之美妙,无不是这几年我所听到过的器乐组合之最。乐队的全体队员可说个个都是民乐器演奏的顶尖高手,且个个都心向集体,极高难度的曲子被他们奏得沁人心脾。声音细致入微,音色绚丽多彩,动态丰富多变,充分体现了民族乐器组合的音响美。不造作不媚饰,美在音乐,美在音响。是民乐乐队舞台形式的一个很好的实践,也是一个好音乐好表演完美结合的不可多得的案例。”
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
5月22日至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级音乐艺术盛会——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Beijing Modern Music Festival)将在北京举行。
从2002年创办至今,北京现代音乐节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音乐发展,促进中外音乐文化艺术交流,为青年音乐家建立发展平台。回眸走过的二十载,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经建立起国际化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形成演出、教育、交流三大板块的特色发展模式,逐步发展为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音乐盛会和文化盛会,成为全球备受瞩目的现代音乐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