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正逢上海民族乐团建团70周年大庆,本应举办重大的演出和研讨活动来纪念和庆祝,可惜让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完全搅黄了。但是,上海民族乐团仍然于2022年10月5日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演出了《丝竹交辉——“上海民族乐团经典作品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演奏了《东海渔歌》《山村变了样》《胡笳十八拍》《喜报》《江南风韵》《花木兰》《秋湖月夜》《洪湖人民的心愿》《京调》等历代优秀作品,都是上海民族乐团在70年间涌现的出类拔萃的曲目;之后,上海民族团又在11月份又相继上演了《国乐咏中华》《海上生民乐》《英雄》和《栀子花开了》新创作的专场节目,这些新的节目,以丰富、多样、创新的理念,见证了海派民乐发展的新面貌,体现了上海民族乐团“民族音乐,国际表达,当代气质”的新理念。
2023年4月14日,我应邀到上海,聆听了上海民族乐团为建团70周年而举办的最后一场音乐会——《著名作曲家顾冠仁新作品音乐会》。音乐会演奏了顾冠仁从2012—2021年间谱写的七部新作品,全部是顾冠仁退休之后、年届七八十岁的时候创作的,有的甚至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创作的,如2020年创作的第二笛子、古筝双协奏曲《思念·教我如何不想他》和2021年创作的第三琵琶协奏曲《飞天——礼赞古代浪漫与现代神话》。这是对顾冠仁晚期民族乐队作品的一次“大检阅”,这些作品也代表了老一代音乐家老骥伏枥、不倦探索、不断创新的顽强作风。
指挥:张艺
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是民族管弦乐合奏《起航》(2018),作品气势磅礴,表达了新时代创业者奋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在中间的慢板段落,顾冠仁从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的“海州五大宫调”(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汲取了特性音调素材,表现了舒展的奋斗豪情,而两端的快板音乐,则洋溢着豪迈志气,像一首雄伟的新时代进行曲——“起航!起航!面向未来,铸就新的辉煌!”这场音乐会是我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后所听的第一场音乐,中国、世界和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疫情后”重新“起航”。音乐中奋进的气氛扑面而来,创新的豪情令我感同身受。充满活力和浩然之气的《起航》为音乐会开了一个好头,掀起了听众的欣赏激情。
顾冠仁是随着上海民族乐团的发展而成长、成熟起来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中都有着上海民族乐团70年以来的风格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派风”、“江南雨”和“中国情”这三个方面。
所谓“海派风”,是指“海派文化”浸润下的海派音乐风格,海派文化特别注重文明的互鉴互学,注重思想的开放包容。“海派风”的核心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传统民族音乐,立足于表现“当代上海人”的精神面貌。这在音乐会演奏的高胡协奏曲《紫荆花》(2011)和民族管弦乐《火树银花》(2017)这两首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前一首是广东民族乐团的委约,后一首是澳门中乐团的委约,因此这两首作品都很自然地采用广东音乐风格。高胡协奏曲《紫荆花》中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歌颂香港的流行歌曲《东方之珠》(罗大佑曲)的旋律素材,大胆地将流行歌曲的因素融入民族管弦乐创作之中;民族管弦乐《火树银花》是表现节日之夜欢腾热烈气氛的,因此创作中采用了许多现代音乐手法来拱托节日气氛。高胡独奏者应怡婷的演奏出神入化,将广东风格的旋律风格作了细腻精彩的演绎。
高胡独奏:应怡婷
丝绸般柔和、细腻的江南春雨,给江南文化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湿润了肥沃的江南文化土壤,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江南文艺。本文所谓的“江南雨”,具体是指在“江南文化”大背景上产生的江南风格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包括受到了古代“江南诗词”的艺术启发而创作的新作品。这次音乐会演奏的笛子独奏、混声合唱与小乐队伴奏的《江上清风》(2017)和民族管弦乐音诗《忆江南》(2010)就是代表作品。产生于江南的、咏唱江南名胜、风光的古典诗词,是星汉灿烂的先贤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绵延流常的江南文脉的一部分,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总能够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丰沛的灵感。上述两部作品,就分别来源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和白居易的《忆江南》。《江上清风》用笛子独奏、混声合唱及弹拨乐、打击乐小型乐队伴奏的形式,音乐完全是江南山歌委婉抒情、幽默风趣的特色。金锴演奏的笛子对江南风格的把控非常精准,尤其是对江南风格的装饰音演奏得非常到位,笛子和合唱队、小乐队的结合也天衣无缝。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是模仿民间情歌的风格所写的,顾冠仁刻意追寻着诗意,采用江南山歌风格的旋律充分表达着纯真而幽默的诗意。而民族管弦乐音诗《忆江南》,则是把白居易的《忆江南》的诗意全面“移植”到了民族管弦乐队上:乐曲以古琴领奏为引子,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古代文人在面对江南山水思考着社会和人生。顾冠仁从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摘取了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和“吴娃双舞醉芙蓉”,作为四段音乐的小标题,分别表现了江上日出、月夜静思、钱塘观潮和民间歌舞这四个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古琴的音调贯穿全曲,评弹素材的旋律也贯穿始终。第四段音乐中出现了悠长深情的评弹唱腔,将音乐推向高潮,这在整部作品中起了核心作用。白居易的一首颂咏江南的诗歌,经过作曲家的巧妙构思,变成了一首颂咏江南的民族器乐曲。上面两首乐曲,都能把人带到以往真实的江南。
笛子独奏:金锴
本文所谓的“中国情”,是指音乐会上所有的曲目都洋溢着对祖国的挚诚火热之情,这又充分地体现在第二笛子、古筝双协奏曲《思念·教我如何不想他》(2020)和第三琵琶协奏曲《飞天——礼赞古代浪漫与现代神话》(2021)这两首最新完成的乐曲中。传唱全国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赵元任在1926年谱写的艺术歌曲,表达了对祖国和友人深切的思念。歌曲中最大的亮点是:赵元任把京剧“西皮”过门的音调融入歌曲旋律之中,极其妥贴自然。而顾冠仁是将《教我如何不想他》中这一句带有明显“西皮”音调的旋律也融进了《思念·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旋律之中,目的都是为了表现强烈、深沉的中国情。顾冠仁对谱写“飞天”这个题材已经孕育了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当2021年中国的“神州13号”航天飞船成功上天的消息传来之后,作曲家突然找到了创作的切入点:将历史上敦煌壁画中的艺术想象和现实中的神舟飞船上天做一个跨越式的“穿越”,总的目的,是对历史的歌颂和对现实的歌颂结为一体,表达一种历史连续的“中国情”。
笛子演奏:赵韵梦 古筝演奏:陆莎莎
琵琶独奏:李胜男
顾冠仁是一位从上海民族乐团成长起来的作曲家,他从上海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聆听了这场“顾冠仁新作品音乐会”,我感到了丝竹交辉,海派风华,江南情韵,与上海民族乐团的悠久传统薪火相承。我所听到的是一种中西深度交融汇流之后的新的民族交响音乐。
这场音乐会特邀了著名指挥家张艺执棒。张艺是侧重于指挥西方交响乐队的,而当我聆听了他指挥的这场音乐会之后,才感到原来他对江南民间音乐也有深刻的理解,对江南风格的细致入微的装饰音的控制都很到位,因此能够将民间旋律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江南味”表现得细腻而鲜活。音乐会最震撼我的是:张艺对乐队的整体控制力是超强的,能够将每一位演奏者的精神都充分调动起来,乐团的每一位团员都是全神贯注于音乐,对每一个乐句、每一个音符都投入了生命。《顾冠仁新作品音乐会》的巨大成功,指挥家张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生命表达音乐,身心灵一体的演奏,这是演奏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