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UNDOF
ORIENTAL WISDOM
云,无界;乐,无界,
云端之上,天籁之乐。
云之上艺术总监
罗小慈/乐团团长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在东方的艺术观念中,音乐生发自心灵世界,关乎自然、生命和情感。琴音起落,自成气韵,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生趣盎然。《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的创排过程,是一场“回归—探索—再出发”的音乐旅程。以放松、纯粹、开放的态度回归东方美学精神的怀抱,用音乐的本体抒情造境,描摹自然生命的本真状态。我们也很想突破固有的“东方”听觉印象,构筑别具一格的声音图景,探索民族音乐当代表达的新路径。
1862时尚艺术中心
李艳/董事总经理
2023年,1862时尚艺术中心开业五周年之际,提出了构建发展新角色,致力于突破剧场单一身份,建立“空间+平台+生产”的多元角色。作为剧场空间角色,1862驻场+沉浸的2.0内容在新阶段也得到了巩固和升级,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的环境式民乐现场《云之上》是传统民族音乐打破镜框舞台的创新呈现,希望带领观众步入奇妙的听觉盛宴,营造沉浸式国乐新体验。
作曲/作品创意
/圆声场概念
E.宋歌
作曲家、阿秘厘创立者、何鼓演奏家、听觉设计、“音乐新意识新语言”理论研究者。
极具原创精神和自然主义意味的作曲家。她以全新的创作理念将作曲、演绎与听觉设计融于一身,提出「刷新听觉概念,创建乐场理念」。
1999年学生时期,提出「声音场域造型」,之概念相应作曲法以特定造型的声点形态构建声音「场域体」。系列作品:交响乐《夜歌》(1999)「意大利圣玛利诺首届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名」;交响乐《了歌》(2007)「中国上海首届钟鼓奖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单簧管协奏曲《娑罗树歌》(2013)「上海音乐学院附中60周年校庆音乐会委约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冥想中跳舞》(2015);合唱《如果我推开那座没有被阳光污染还没有被建成的城市之门》(2005)「2006ISCM世界新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十四弹拨乐室内乐I《徒息》(2017)「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多媒体音乐剧场委约作品」、II《鼓踏》(2018);亚洲笛三重奏《美角灵美纹奴与香卷草》(2003)「东亚西亚现代音乐节」;单簧管独奏曲《也墨竖笛》(2001)「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音乐节」等。
2008年创立「阿秘厘体」,以「圆」声场造型与“光一样的节奏、甘露般的旋律”艺术风格构建音乐「场域体」。专场系列作品:「阿秘厘时光」系列I-IV《阿秘厘人》(2009)《圆圈现场》(2010)《阿秘厘歌》(2012)《冥想中跳舞》(2012)「上海世博会2009-2012世界音乐周开幕式&特邀专场系列」;系列V《水上阿秘厘》(2013)「黄浦江上首次音乐现场」;《上海计划·冬日彩虹》(2016)「上海民族乐团原创专场委约项目」等。
音乐现场/艺术现场/何鼓演奏等世界首演项目包括世界新音乐节、东亚西亚现代音乐节、汉堡戏剧学院与音乐学院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茱莉亚音乐学院音乐节、上海世博会世界音乐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海西岸”首个文化艺术项目等。合作机构包括三栖山声音实验室、Ehe工作室、以色列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合唱团、法国现代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世博会世博局、上海西岸、上海艺博画廊、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无锡灵山文旅集团、台湾风潮、杨丽萍孔雀舞团、ELA友人室内乐社等。
担任音乐制作总监/声场总监项目包括现代舞剧《春之祭》2018;无锡灵山梵宫地涌宝塔项目2017;上海世博会上海馆《永远的新天地》2010;无锡灵山梵宫圣坛大型演出《吉祥颂》2008;作曲家何训田全集唱片系列《波罗密多》(2002)《神香》(2006)《如
来如去》(2008)《一訸上歌》(2008)以及中国首款3D网络游戏音乐《神迹》2003等。
“音乐新意识新语言”研究包括《RD作曲法略说》《如是我闻何训田》《自己是自己的创作源泉》《菩提树叶与<米囊书>》等,文章发表于《人民音乐》《读书》《书城》《生活月刊》等刊物。
排练指挥
彭菲
上海民族乐团驻团指挥,哲学博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幼绕足外祖父指挥家熊冀华教授跟前体悟音乐,于四川音乐学院取得钢琴、指挥双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而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深造,师从指挥家张国勇教授,获艺术硕士学位。旅沪期间,舅外公指挥家黄晓同教授就近引领指挥艺术的深耕。同时追随Prof. Gennady Rozhdestvensky, Prof. Joema Panula,Prof. Thomas Sanderling等当代指挥大师,在研习课程中受益匪浅,深获大师赞赏。其指挥的语汇里已有自我鲜明的符号。后进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潜心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每一次与不同乐队的合作都是来自于她心灵的音乐之境。其指挥风格纯然发舒内心情境,以女性细致的思维及肢体天性,同时具有强盛刚劲的气度,用最贴切的碰触,去呈现作品的音乐生命。既有柔性的细致委婉,同时亦有刚性的豪情洒脱,刚柔并序。其音乐领域广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当代音乐,荣获三十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新人表演奖、等诸多奖项。
作为上海民族乐团驻团指挥,成功指挥了《海上生民乐》、《锦绣中华》、《上海传奇·外滩故事》、《梨园》、《栀子花开》、《梦想新声音》、《禅意东方》等主题音乐会 。并在《寻找中国的声音》第六届刘天华奖民乐室内乐作品征集终评暨颁奖音乐会中,其指挥的首演作品荣获金奖。作为客席指挥曾先后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民族乐团、香港宏光国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珠海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无锡民族乐团等合作演出。
演奏家
(按声部次序排列)
笛/箫
金锴
上海民族乐团笛子声部首席。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随戴树红先生学习笛子,2000-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青年笛子演奏家袁非凡先生,并拜师于北派笛子大师曾永清先生学习北派笛子艺术。精湛纯属的演奏技巧和沉稳大气的舞台风格是他最大的艺术特色,大气浑厚的音乐风格之中不失细腻俊逸之感,他的竹笛演奏中所包含的稳定的状态、扎实的功底、对音乐良好的表现不仅能给人以充分的演奏技艺欣赏和艺术享受,亦可感受到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当代发展的美妙融合。
作为演奏家,金锴的音乐足迹几乎遍布了全球各地几十个国家。近年来,金锴随团赴欧洲、美国等参加《海上生民乐》巡演,他的竹笛独奏均受到音乐媒体的赞誉。金锴多次在乐团的重大演出中有着出色的笛子独奏。2008年作为乐团BAO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获得专业组合类银奖。2012年在乐团获得的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剧目“锦绣中华”中,以协奏曲《飞歌》技惊四座,获得最佳演员奖。2016年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成功举办《飞歌》专场音乐会。2017年,以主奏出演《栀子花开了》音乐现场获2017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小型优秀作品奖。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笛/箫
赵韵梦
上海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排箫艺术研究会理事。连续获得两届“松庭杯”竹笛少年组银奖及竹笛专业青年组金奖;获“西湖国际”专业青年组金奖。
201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戴亚教授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笛子声部首席侯长青老师。 多次受邀于CCTV风华国乐栏目;连续荣获上海民族乐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进入乐团以来,参加多部大型作品并担任独奏。并随团出访多个国家。无论在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法国巴黎爱乐音乐、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还是在林肯艺术中心,她的舞台表现均收获中外观众的好评。
管/唢呐/都都克
闫晋龙
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2012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唢呐组第一名获得者,9岁起学习唢呐,2010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2014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本院研究生,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教授。
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他的演奏真实自然、严谨细致,同时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心情感张力。首演作品有;新版《金蛇狂舞》、《玄》、《狼烟》、2016年参演乐团《上海计划·冬日彩虹》音乐现场担任主要演奏、2018年参演乐团《牡丹亭之梦的十二个瞬间》民族音乐会当中担任主要演奏、2018年参演乐团民族交响史诗《英雄》担任主要演奏,移植作品《野蜂飞舞》于2018年收录至《刘英唢呐师生演奏专辑CD》中并出版发行;曾获: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大奖、第二届中国器乐大赛唢呐专业银奖、2012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职业组吹管类”唢呐组第一名等奖项,出访多个国家演奏,均获各界人士好评。

扬琴/桑图尔
曹蕴
上海民族乐团乐团扬琴声部首席,国家二级演奏员,亚洲扬琴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曾先后郭敏清、洪圣茂、成海华、项祖华诸位教授。在多年合奏、重奏的舞台实践中,她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同时不断精炼演奏技能,扩大曲目积累,以自如的演奏技巧和意境深远的音乐感染力,演绎出诸多感人富有张力的扬琴独奏作品。曾移植改编多部外国经典作品,部分作品现已出版并选为专业教材曲目。2006年,参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委员会主办的“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荣获一等奖。2008年3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题为“扦舞·弦吟·心韵”的个人扬琴独奏专场音乐会。2013年,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获得最高奖项——最佳演奏奖。此外,她多次赴新加坡、奥地利、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广受赞誉。
琵琶/阮
李胜男
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务院特批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
6岁学习琵琶,200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于李晖教授,并一路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本科、研究生。2018年考入上海民族乐团担任琵琶演奏员至今。曾荣获第六届“文华奖”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最高奖等重大奖项。李胜男的演奏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近年来成功举办十余场个人专场音乐会。曾多次受邀出访几十个国家参加演出与文化交流活动。她的演奏技巧娴熟、基本功扎实、音乐收放自如、内在有张力,演奏风格热情而富有内涵。
琵琶/阮
刘嘉
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先后师从郭胜红、赵鸿础先生。20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兰维薇副教授。在校期间积极参与重大活动及艺术节,如第二届弹拨乐艺术节、第二届胡琴艺术节等获得好评。曾多次参与影视剧配乐及歌曲录制,如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谷建芬新学堂歌》等。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声部首席。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任南京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员,担任独奏演奏家。其足迹遍及北京及江浙沪各地。曾获2021年“青乐杯”第五届国际琵琶比赛银奖,2022年首届“国韵杯”“未来之星”奖。
柳琴/阮
李霖
上海民族乐团阮、柳琴演奏家。曾获得2007年CCTV民族器乐大奖赛传统组合满分金奖;2008年春节,应中央文化部特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团拜演出;同年,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岸三地大型中秋文艺晚会的演出;2010年获北京首届柳琴邀请赛银奖第一名;2012年获文华奖比赛组合优秀奖。
进入乐团后,她多次参加重大项目的演出并担任独奏,在乐团的大型原创演出《海上生民乐》、《冬日彩虹》、《栀子花开了》等中均有出色的表现。她的演奏风格利落干脆,音色清丽透明,舞台形象清新脱俗、充满青春朝气。在2018年乐团出访欧洲4国8城的巡演中,她和另外四位演奏家以充满炫技性的《蜂飞》受到了欧洲各国观众的满堂喝彩。
阮
杨净
上海民族乐团阮演奏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阮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徐阳教授。2016年入上海民族乐团工作至今。原中央音乐学院阮族室内乐团成员。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的录制演出。曾获首届全国阮专业比赛专业青年组银奖、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专业组银奖,第二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浙江阮分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工作以来多次参加“G20峰会”及“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活动。在《共同家园》,《海上生民乐》,《栀子花开了》,《脱颖而出》,《思南赏艺会》等乐团的大型原创作品中均有出色表现。202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两场“净听阮语—杨净与少年阮族”专场音乐会,致力于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弘扬阮乐的发展。曾与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携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参演《中国大运河-水韵》,担任中阮演奏。她的演奏风格时而清新灵动,时而爆发力实足,音乐演奏注重音色细节,擅长诠释不同的音乐风格。
阮
李晨晓
上海民族乐团阮演奏家。11岁师从著名阮演奏家刘波教授,2017年以专业第一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现为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
曾获“第六届国际音乐艺术大赛亚洲总决赛少年组金奖”、“2010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展评活动银奖”、“第六届国际音乐艺术大赛亚洲总决赛中阮专业金奖”、“江浙沪柳琴中阮大赛中阮专业银奖”、“2015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大赛职业少年金奖”。
在校期间随校赴各地参加演出受好评。曾参演2020美国传承杯国际艺术节展演;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并成功在沪首演作曲家邱晓柳的《弹·谈》。
阮
唐一雯
上海民族乐团柳琴、阮演奏家,上海首位柳琴专业文学硕士,全国柳琴大赛金奖获得者,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国文华奖等组合类金奖,被业界誉为“中国柳琴公主”,特聘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专业导师。她极具天赋和乐感,对音乐有着与生具来的领悟力,技术娴熟精湛且收放自如,音色细腻且极具灵气。师承著名柳琴演奏家顾锦梁、吴强教授。
近年来,她始终致力于柳琴、阮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委约首演了《俏》、《思·云》、《仲冬夜歌》、《青铜乐舞》、《柳依》、《苏堤漫步》、《扎西德勒》、《仓颉》、《血色黄昏》等多部协奏曲,作品和演奏屡获嘉奖。同时,作为青年独奏家受邀于欧、美、亚、非、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的国际音乐节,并带着多部柳、阮协奏曲与新加坡华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湖南民族乐团、台湾高雄国乐团、 台湾新竹国乐团等多个海内外乐团及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在瑞士琉森音乐厅、奥地利埃尔节日剧院、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皇宫、荷兰格罗宁根文化艺术中心、德国埃森爱乐音乐厅、挪威国家音乐厅、日本大坂音乐厅、澳门文化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世界各地进行巡演,深受全球爱乐者的好评与喜爱。
打击乐
王音睿
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上海市政协委员、IPEA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理事、中国民管学会理事、中国音协民族打击乐学会理事、中国民管学会打击乐专委会理事、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上海音协打击乐专委会常务理事、上海打击乐协会理事。
出生于音乐家庭,三岁起学习钢琴,十岁学习双簧管,后师从杨茹文教授学习打击乐。其艺术足迹遍布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获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打击乐重奏作品演奏比赛一等奖。2012年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演员奖(最高奖)。2013年,获上海优秀文艺工作者奖。2015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金奖。同年,再获第三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金奖。2017年被推为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2018年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入选上海文艺最高奖“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2020年作品《争·融》获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小型作品)优秀作品奖(最高奖)。近年来,王音睿更是创作出了诸如《争·融》、《心之旅》、《风》、《林》、《集结》、《技·炫》、《鼓趣》、《三小兵》等多部优秀的原创打击乐作品,向多栖全能型人才目标进行发展。被媒体誉为“打击乐王子”。
打击乐
蒋元卿
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在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中获专业青年组一等奖,二等奖。
他的演奏风格多样化,精通现当代打击乐作品,并善于驾驭中西多种打击乐器。其演奏形式涉略独奏、室内乐、重奏,并大胆与不同风格的多民族器乐广泛合作、跨界交流。其演奏沉稳娴熟,功底扎实,曾经合作过的著名音乐家有阿曼德·阿马尔,克劳斯,瞿小松,谭盾,蒂埃里·米罗里奥等。他曾为世博系列主题音乐录音,同时还涉及戏曲、民族音乐、交响乐、歌剧、室内乐、通俗歌曲等音乐形式的录音。进入乐团后,随团出访过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共同家园》、《海上生民乐》等乐团大型原创演出中均有出色表现,并在《栀子花开了》、《冬日彩虹》中担任主要演奏。
打击乐
胡嘉倩
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艺术硕士。
曾获:“2020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小型作品)新人奖”;“第一届日本国际打击乐大赛”青年组 世界打击乐 金奖;“PAS·第二届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成人组独奏 传统打击乐 金奖;“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专业青年组 民族打击乐组合 第一名 等;
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音乐会中担任马林巴独奏,首演月琴、马林巴与乐队《彩云悠悠》;创演的打击乐二重奏作品《争·融》,荣获由上海市文化旅游局颁发的“2020 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小型作品)”优秀作品奖。随团出访国内外多地进行交流演出,也曾多次受邀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等;受邀参演谭盾作品《武汉十二锣》、《天顶上的一滴水》;受邀于 IPEA 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与国际打击乐大师Nebojsa Jovan Zivkovic教授同台“大师之夜”,参演其重奏作品《Uneven Souls》。
手风琴
尹异文特邀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上音巴扬五重奏首席,巴扬风琴音乐创始人。
201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手风琴,2015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2019年保送上海音乐学院研部,先后师从张妍副教授,徐达维教授。2020年1月赴波兰肖邦音乐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学习,师从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克劳迪斯·巴兰教授。
曾荣获第70届CMA手风琴锦标赛中国赛区大师组一等奖,第十六届俄罗斯萨马拉国际手风琴比赛重奏组第一名等重大奖项,自作曲《沉钟》入选出版《第二届中国手风琴新作品征集优秀作品选》。多次受邀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合作。2019年加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海音乐学院中外经典手风琴作品巡演”团队。其艺术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始终致力于展现手风琴音乐的多样性,与各种艺术风格合作,多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歌剧院、上海音乐厅、长沙音乐厅、琴台音乐厅等著名艺术场馆参演并举办手风琴专场音乐会。
歌者
歌者
温婷婷
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教育部主任。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本科,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MFA艺术硕士。多年从事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工作,并擅长跨界演唱与歌曲创作。曾为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录制歌曲《世界有你有我》。2016年公开出版发行原创及改编歌曲专辑《Devotion执爱》,同期网络发布改编单曲《车站》、《为爱而生》。2018年独立发行原创数字歌曲专辑《如意》。2023年独立发行原创单曲《马拉松》、《小橘》等。
歌者
林琳
上海民族乐团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嗓音甜美动人,气质典雅大方,艺术表现丰富自如。201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艺术硕士,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方琼教授。进入上海民族乐团工作以来担任独唱、领唱以及节目主持人。曾荣获第五届“恒顺杯”长三角青年歌手大赛民族唱法金奖;首届“珠峰奖”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金奖等。受邀CCTV录制《音乐告诉你》栏目。受邀亚欧第二届世界音乐节开幕式担任独唱嘉宾。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多次合作深受好评。曾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举办声乐专场《青春飞扬》独唱音乐会。
歌者
史国虹
上海民族乐团歌唱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曾随团参加全国各地的大型文艺演出并出访澳洲国际风筝节开幕式担任独唱,曾担任黄山旅游形象大使。
歌者
陈翔翔
国家二级演员,上海歌舞团独唱演员。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上海歌舞团出品的原创歌曲《道路》。“能不忆江南”—古谱诗词音乐会。“春风又绿江南岸”情景音乐会。在谭盾先生作品《水乐堂·头顶上的一滴水》担任女高音。在音乐剧《白夜行》中饰演唐泽礼子。“日本大阪神户国际艺术节”音乐剧专业组金奖。2018年7月代表上海出访古巴、秘鲁进行友好交流访问演出。参与录制谭盾先生作品“生物多样性公约”主题曲《和光同春》。录制CCTV-3《天天把歌唱》。
歌者
黄珺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音乐剧系声乐教师,音乐剧演员。本科硕士均以全国第一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师从女高音歌唱家方琼教授。主演音乐剧作品有《上海方舟》,《薇信》,《吉屋出租》《国王游戏》《下一站爱人》《繁华尽落的青春》等。曾主唱新编《从前慢》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曾获福建省“金钟花”声乐大奖赛厦门赛区流行声乐组金奖。
歌者
曹琳
女中音,国家二级演员。201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表演系,师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钱晓平教授。2003年开始跟随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饶余鉴教授学习声乐至今。曾于2008年5月,2009年10月和2010年4月三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10年10月获第十一届“人民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大赛中荣获“中国民歌”十佳演唱家金奖。2010年进入上海歌剧院,参加的主要演有:大型音乐史诗《华夏礼赞》演出担任独唱、歌剧《江姐》中饰演杨二嫂、原创歌剧《天地神农》中饰演玄姜、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中分别饰演小丽和包租婆、《长征组歌》中担任“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
主创
舞台导演
龚玉娇
上海民族乐团舞台导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系导演专业硕士,现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攻读博士学位。
龚玉娇拥有大量国际剧目的制作和导演经验,其独立导演作品包括:《特洛伊妇女》《未完待续(InConclusion)海鸥》纪录剧场《家》以及与希腊当地艺术家合作创作实景演出《Thucydides Dramaticus:TheTheater of War在上海民族乐团工作期间,导演音乐剧场《霸王》赴纽约亚洲艺术节演出,执导原创作品《牡丹亭之梦的十二个瞬间》民族交响史诗《英雄》获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奖,助导《海上生民乐》音乐现场参演第46届塞万提斯艺术节及欧洲七国的巡演,致力于民族音乐当代舞台语言的探索与表达。
音响设计
顾昱
上海民族乐团音响设计、中国录音师协会特聘青年顾问专家。
从业以来,顾昱以细腻、自然和极富活力创造性的现场音频制作风格享誉业内,曾与艾薇尔、胡夏、冯满天与满天乐队、中国武警文工团、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湖南省演艺集团等国内外艺术家艺术团体及艺术院校进行过密切合作。近年来专注于制作管理、舞台传统艺术相关音频制作技术,其戏曲及国乐制作作品曾多次获省部级奖项。
舞美设计
洪艺桐
上海民族乐团多媒体设计、宣传策划执行。中级舞美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方向硕士,师从代晓蓉教授。2010 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本科。2014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工作,担任《海上生民乐》《共同家园》《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等多个原创项目的多媒体制作执行。2016年作为项目统筹制作《栀子花开了》上海民族乐团多媒体音乐现场,2017年该项目获得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优秀舞台作品奖(小型作品),先后赴北京、上海、内蒙古及江浙地区巡演近二十场。2020年,担任乐团原创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多媒体设计,并于2022年获第七届上海舞台美术学会舞台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同年,《数字影像艺术在戏剧舞台中的表征》《谈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舞台项目策划与创作—以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为例在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论文集中出版。2023年担任乐团原创作品《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舞美设计。
服装设计
黄婉冰
她毕业于全球顶尖艺术院校——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及设计学院。
她的创作曾在Art021、北京今日美术馆、巴黎时装周、伦敦时装周和上海时装周进行展示,并屡获殊荣。被行业顶尖媒体《Vogue》、BoF誉为最值得关注的“中国创意新锐”,她也获邀与Nike全球合作。
灯光设计
曹炳亮
就职于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任灯光设计。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灯光设计专业。获得奖项:
江苏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大奖
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
设计作品:
话剧:《沧桑巨变--我们的卧鱼岛》《董竹君》《索玛花盛开的地方》《铸魂达玛拉》《孙子兵法》《坚定的小锡兵》《北上海》等。
藏族音乐剧:《多杰》《多杰Ⅱ》《糌粑!赞吧!"
戏曲:《浣纱记》《描朱记》《红娘》
民族音乐会:《英雄》《霸王》《琴情》《琴情Ⅱ》《栀子花开了》《牡丹亭之十二个瞬间》《琵琶弹戏》
音乐剧:《寻找声音的耳朵》《胡萝卜》《爱丽丝梦游仙境》《绿野仙踪》《跳到天明》
儿童剧:《大森林里的小故事》《你好,我是你姐姐》
音乐事件:《德彪西遇见杜丽娘》
现代舞:《Fragile》《匿名来信》
文旅项目:四川《寻味乐山》《熊猫》、黄山《花山迷窟》、南京《白鹭洲》、厦大百年《南方之强》文艺晚会等等。
造型设计
李琳洁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修舞台人物造型,学士学位。自 1999 年起,从事人物造型设计、杂志造型、舞台造型至今,曾为各大时尚杂志做服装化妆造型,服装流行趋势发布,开设专栏造型设计及评论;多个杂志和电台采访、报导,曾任多个艺校服装设计、化妆设计整体造型设计专业讲师,开设影视造型设计、时尚服装设计时尚化妆等课程;曾为多个化妆品品牌做春夏、秋冬彩妆色彩预策、彩妆造型设计,应邀为多个时尚杂志俱乐部做特约造型设计讲师;为大型综艺节目如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好声音》、《达人秀》、《妈妈咪呀》、《天籁之战》、《花样姐姐》、《花样男神》、《放开我北鼻》、《百里挑一》、《谁能百里挑一》、《笑傲江湖》、《笑声传奇》、《生活大爆笑》、《创客星球》、《极客出发》、《演员的品格》等节目艺人、主持人做整体造型。
上海民族乐团
上海民族乐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现代大型民族乐团,一直以风格鲜明、演奏精湛著称,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涌现张子谦、陆春龄、孙裕德、顾冠仁、闵惠芬、俞逊发、龚一等一批声誉卓著、对民族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
海派风华,薪火相承,上海民族乐团一代代艺术家不断为海派民乐事业添砖加瓦,创作和首演了《东海渔歌》《亚非拉专场音乐会》等一批广受好评和赞誉的优秀作品。
如今的上海民族乐团已成为一支拥有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四个声部全编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自2005年起首创专业演出季,并积累了一批当代经典作品和品牌项目。与此同时,乐团还推出许多公益性演出,为普及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做出努力。乐团演奏家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最优美的中国乐团”。
近年来,乐团以推动中国民乐创新性发展为己任,提出“民族音乐、当代气质、国际表达”的发展思路,不断追求海派民乐的当代价值,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时代气质融入民族音乐创作中,打造了《海上生民乐》《共同家园》《国乐咏中华》《上海传奇·外滩故事》《栀子花开了》等风格多元、主题各异的海派民乐原创品牌,形成了新时代海派民乐的品牌效应。这些作品,有的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闭幕式演出;有的作为庆祝中外建交的专场演出,为文化外交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有的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地巡演,均得到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未来,乐团将继续努力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机,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民族之声,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展现中国民乐之美。我们期待与每一位知音温暖相遇、携手同行,用海派民乐丰富生活、培植力量。
1862时尚艺术中心
2005年,始建于1862年的上海祥生船厂走完了在浦东的岁月,厂区的土地上建起了光鲜繁华的金融区,作为黄浦江畔见证历史的文化保护建筑,船厂被保留了下来,并在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设计之下成为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体——船厂1862。
在船厂1862的建筑格局中,隈研吾设计保留了一个800座的中小型艺术空间——1862时尚艺术中心。
生锈的铁管、风化的混凝土柱子,甚至油漆涂就、隐约可见的生产标语,都形成了1862时尚艺术中心独特的建筑风格。1862时尚艺术中心内设伸缩式活动座椅及升降舞台,两个楼层共800个座席,能满足各种演出、活动需求。舞台面江的墙壁上装有电动玻璃隔音门,观众可透过玻璃门看到黄浦江奔流的江水、来来往往的船只和夜间璀璨的霓虹。
1862时尚艺术中心是一所专注经营先锋时尚舞台剧、驻场秀、室内乐、现代舞、时尚发布会、艺术展览展示等活动的艺术空间,连接传统与时尚、经典与普世、现代与未来,致力于推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打造立足浦东、面向上海、走向国际的多元艺术平台。
如今,156岁的航船重新扬帆启航,侧畔奔流而过的黄浦江承载着这艘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巨轮,将为这座走在全球时尚前沿的国际化大都市添加一抹独特而奔放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