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作为全国民族器乐展演的首场演出,《永远的山丹丹》在河北省廊坊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音乐厅成功上演。
△《永远的山丹丹》演出现场剧照
6月6日,来自全国民族音乐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一团一评”“一场一评”的方式,对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带来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展开研讨。
△研讨会现场专家评议
以下为现场实录(按照发言顺序)
▼
杨青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发言词:不管是从情感表达、创作技巧还是乐队的整体演奏来看,《永远的山丹丹》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的出现不是偶然,在前期的素材积累和采风阶段,乔建中老师和王丹红的合作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让我们看到作曲家和理论家的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民乐作品如何吸纳民间素材、如何阐释和表达民间精神的问题,这对音乐学院的作曲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同时,我觉得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能通过委约创作的方式来吸纳优秀原创作品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办团方向,值得很多乐团借鉴,对于职业乐团来说,承接演出不是目标,抓创作才是生命。在这些成功之后,我也希望乐团可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让《永远的山丹丹》获得更广的传播,如何能打破地域限制和文化界限让更多优秀乐团去演奏这部优秀的民乐作品。
▼
陈佐辉
打击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发言词:《永远的山丹丹》对陕西本土诸多民间音乐形式做了一个提炼,这种提炼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经过不断地升华和爆发,从而形成一种适合现代审美的乐队演奏形式。这部作品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职业乐团管理中,作曲家、指挥家、乐队以及乐团管理者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一部好作品的诞生和传播缺一不可。《永远的山丹丹》命名也很有意思,包含了一种历史性,既然是永远的山丹丹,那就要永远演下去,永远扩大影响,永远成为经典。
▼
朱昌耀
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发言词:《永远的山丹丹》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索,不管是在作曲界还是表演界都是一个楷模,民间素材和作曲家以及乐队之间形成了非常精彩的互动及碰撞。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植入了大量的陕西本土文化和红色基因,它可以作为一张陕西的名片去演奏去传播去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
赵东升
国家一级作曲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发言词:《永远的山丹丹》是一个全面成功全面开花的精品力作,它集结了行业内非常优秀的创作者和演奏家们,如何将这部优秀作品延续下去:一方面是要抓细节,各声部的音准问题和配合程度都可以继续修正、打磨和提升,朝着更为精致、更为成熟的方向去努力;另一方面就是必须要培养新生代演奏家,以老带新的方式去传承和延续,这也是新时代职业院团和民族音乐从业者应有的担当。
▼
唐建平
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发言词:山丹丹是野生野长的,带有不息的生命力,这正如我们国家厚重的文化底蕴,一部宏大题材作品的成功,首先要仰仗的就是我们不竭的民族文化。希望有更多的有担当的作曲家敢于去创作更多像《永远的山丹丹》一样宏大题材的音乐作品,让我们的民乐像交响乐一样成为世界性的音乐。
▼
沈诚
板胡演奏家、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发言词:这部作品能够成功我觉得有三点:一是定位准确立意高,陕西人讲陕西故事既得天独厚也是使命和担当;二是陕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强大感染力,越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越能产生打动人的音乐;三是作曲家学院方法论和民间文化精神结合得非常巧妙,作品艺术性非常强。《永远的山丹丹》值得被继续打磨,成为王丹红(作曲家)、成为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成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作品。
▼
莫凡
国家一级作曲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发言词:整个作品的结构非常精巧,陕北民乐里最经典的部分都被保留了,《刮大风》这个章节中有很多野生的原始的艺术本能,这既是这个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非常考验乐队配合度和节奏感的一个章节,可以继续去提升。特别要提到孙鹏指挥,手势精确风格鲜明,与阎惠昌老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带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感召力。
▼
张居淮
国家一级导演
国家艺术基金资深评审专家
发言词:被这个作品震撼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一部优秀的本土民乐作品本身就是一堂非常高质量的音乐党课,将它传播下去,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了解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就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就是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就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
曲祥
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
发言词:《永远的山丹丹》可以说是“粗中有细、土中有洋”,粗是陕北这片民乐沃土上特有的粗犷和奔放,细是作曲家设计的精巧与细腻;土是陕西本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示和情感爆发,洋是当代舞台呈现方式和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
于庆新
著名音乐评论家
发言词:《永远的山丹丹》,永远的艺术享受,她应该进入21世纪中国音乐史的史册!这是一部饱含时代性、观赏性、艺术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虽然是第四次欣赏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已经没有悬念了,但是本场演出依然有两处非常打动我的地方:一是沈诚老师《赶脚的人》章节,人生的酸甜苦辣百感交集被板胡全情演绎生动阐释;二是孙鹏指挥在乐队全奏主题时的完美把控,准确度与细腻度兼具,将整个空间氛围带到巅峰。《永远的山丹丹》应该成为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的镇团之宝!
在专家团队评议之后
《永远的山丹丹》主创团队进行回应
▼
王丹红
《永远的山丹丹》作曲
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
发言词:感谢每一位专家给予《永远的山丹丹》的厚爱,这部作品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陕北本土文化深厚的根基,也离不开众多行业领路人对于作品的关爱。音乐作品是流动的,每一次演绎都是一次成长,在今后,我也会继续携手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将新的思考注入作品中,让作品与乐队形成新的融合,给予《永远的山丹丹》持续的生命力。
▼
宋小雷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
发言词:昨天是《永远的山丹丹》第80场演出,在80场之后这部作品应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很感谢各位专家今天给了我答案。首先,我们会联合作曲家和指挥,继续打磨和提升作品本身,在现有积淀的基础上,注入更多活力;其次,乐团一定会加大对新生代演奏家的培养和训练,提升乐团整体的演奏实力和队伍凝聚力;最后,我们会不断拓宽民乐作品的传播渠道和方式,通过主题音乐党课、职业乐团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扩大《永远的山丹丹》的传播力,不辜负各位专家给予它的厚爱。
▼
孙鹏
《永远的山丹丹》指挥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副主任
发言词:非常有幸能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去演绎这么一部优秀的民乐作品,对于《永远的山丹丹》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作为观众欣赏过,也作为指挥执导过,陌生是因为它所包括的无限可能还有待我们继续去挖掘,期待下一场演出能更淋漓尽致地呈现它。
研讨会最后,主持人作总结发言
▼
席强
中央民族乐团原党委书记
发言词: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讨论《永远的山丹丹》这么一部优秀的民乐作品的成功,我们也在讨论新时代民族乐团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作为新生力量,民族乐团要从一个地区性乐团提升到具有国家站位的职业院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要被更多的目光所关注,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为才有位,我们的民族乐团必须依靠执着的信念去坚守使命和责任,以深厚的民族精神为依靠,以专业化乐团管理为基础,以作曲家群体为核心,以优秀作品为生命,去演绎更多舞台丰满、视野丰满、学术丰满的民乐作品,去争取来自世界的关注!期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乐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