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杏坛
北京中华传统乐会将于2023年7月2日举办首期“华乐杏坛”活动
“华乐杏坛”,拟邀请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专家、理论家、演奏家、学者担任嘉宾,以包括但不限于雅集、沙龙、音乐会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
活动将面向各界群众,宣传、推广、普及音乐艺术,旨在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为教育家、理论家、演奏家、学者、从业人士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同时,也为对音乐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介绍、普及。
第一期
The First Lecture
民族器乐演奏中 的“腔韵”问题
——从 王范地的“腔韵说”谈起
主讲:修海林
特邀嘉宾:张先玲
主讲人
修海林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团队中国音乐史教学团队带头人、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音乐学院建院50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住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中国音乐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会理事、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领域。学术论文曾被译为英文、日文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主要学术著作有《古乐的沉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与李吉提合作,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乐妓史》(与学东合作)、《看得见的音乐:乐器》(与王子初合作)、《音乐美学通论》(与罗小平合作)、《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集体二等奖)、《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音乐学之统合》(文集)等。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国家重点项目《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特邀编基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等重要辞书撰稿人。北京市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资助项目《中国音乐学术史》负责人。主持编基《中国古代音乐典精精诠》《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中国艺术史·音乐卷》《中华音乐风采录》(与王镇华、李文珍合作)、《中国古典音乐欣赏(CD系列)》《小学艺术课程与救学》(部编教材)、《大学音乐》等。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规划项目成果《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新版)》副主编。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主要撰鹬人、教育部《艺术》课程教材审查组召集人。
对话嘉宾
张鸣
国家机关退休公务员。教育心理学博士(专业能力研究方向)。医学考试研究员。少年、青年时期师从杨少彝、樊伯炎先生学习《李氏谱》曲目。中学时即接受王范地老师的基本功训练。还曾师从林石城先生学习浦东派琵琶艺术。曾在海军服役、工厂做工,后长期在卫生系统从事管理工作。曾以WHO访问学者身份出国学习并获MHA学位。在医学教育、考试管理、专业能力研究、医疗纠纷预防化解等领域有所建树。
2013年经王范地教授引荐,受邀参加平湖派琵琶艺术研讨、交流和演出活动。2014年协助乔建中教授筹办杨少彝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退休后致力于《李氏谱》研习。受邀参与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研究生平湖派曲目研习辅导,参与筹划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10月受邀参加沪浙高校师生平湖派琵琶艺术研习和演出活动,被上海音协琵琶专委会聘为授课导师,以“国乐学习——真、善、美的感知与淬炼”为题,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课程授课;2019年12月受邀参演琵琶音乐剧《湖上琵琶行》,饰演古乐名家李芳园;2021年3月被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聘为项目专家,参与杨少彝先生年谱研究;2023年4至5月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授课专家。
宋飞
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职于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二胡学会会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北京市长城学者、“高创计划文艺界领军人才”和“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中国“金唱片”奖、杰出民乐演奏家等重大奖项。
宋飞曾随诸多国乐大师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是当代国乐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首演有60余部新作品,出版有十余张独奏专辑,录制有数十部二胡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魏育茹
著名中阮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阮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华传统乐会常务理事,国家职业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文化行业职业修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2008年当选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家。编著出版多本中阮教材,以及三度应香港演艺学院邀请讲学和演奏。1998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雪雁南飞》魏育茹阮独奏音乐会。2019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琴者.茹诉》魏育茹与中央民族乐团阮独奏音乐会。
自1981年入职中央民族乐团至今,近40年来在民族音乐特别是弹拨乐阮的演奏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7年参演了中央民族乐团委约的首部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这部中阮协奏曲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推动阮的演奏发展。
陈音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琵琶首席 弹拔乐声部长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会长
1986年作为中国音乐家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拥有10万观众由中、日、美、苏(前苏联)联合举行的为“自由女神”落成100周年的纪念演出活动,独奏琵琶名曲“霸王卸甲”。
多次举办琵琶独奏音乐会,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主要琵琶创作作品:《西风词》、《山之舞》、《山之韵》、《秋月吟》、《草原行》、《水墨江南》、《恰少年》、《指舞弄月》、《惊回首》(莫凡、陈音作曲)。主要改编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编曲、陈音改编)等。
林玲
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天津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林玲留校执教已有30多个年头,她以多年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和教学实践为依据,致力于古筝演奏以及教学法的研究。梳理、总结并形成了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古筝演奏理论和教学系统,在业内以授课严谨、方法科学著称,执教以来、成绩斐然。
林玲教授的演奏蕴含深厚的传统功底,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曾被香港《文汇报》誉为“首屈一指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古筝独奏专辑有《山魅》、《春涧流泉》等12套;专著和曲谱集十多部,DVD音像教材《古筝名曲指导》、《古筝演奏教程》等数十张,并于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第3套音乐教室中连续播放半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弦索备考》筝曲之古谱释译及其意义”一文2013年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科研成果三等奖。担任《中国音乐学院校外考级古筝教材》执行主编。古筝行业标准制定、评定组专家。
李玲玲
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扬琴协会副主席。荣获“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光荣称号。
师从著名扬琴教育家项祖华,是我国第一位扬琴女硕士。1982年在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扬琴专组第一名)。撰写出版了中国传统乐器中首部研究乐器法的专著《中国扬琴乐器法》和《扬琴技法系统分类的构想与实践》《扬琴制音类技法研究与运用》等多篇学术论文。对现代扬演奏技法进行了新的系统分类--“扬琴技法五大类”, 这一成果为现代扬琴技法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参照。编写出版了一套“中国音乐学院扬琴教学系列教材”十余部,填补了扬琴专业教学领域系统教材建设的空白。
2004年,创建了“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作为中国首个专业扬琴艺术团,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艺术活动并获奖。自2006年设计研发了新一代“蝶梦扬琴”系列产品并获多项国家专利。2019年作为主要组织者和艺委会主席在中国合肥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世界扬琴大会,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扩大中国扬琴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超慧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导、器乐系主任,中国音协琵琶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华传统乐会常务理事、新加坡琵琶学会海外顾问。
在文化部第11届“孔雀奖”、文化部第4届“文华艺术院校奖”、第28届“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暨江南丝竹邀请赛”、2012“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斩获最高奖、银奖等奖项;出版发行《琵琶行—王超慧琵琶专辑》《怎样弹琵琶》等光盘,出版《琵琶弹奏入门》《琵琶考级实用教程》《琵琶名曲教程》《琵琶演奏教程》等教材;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音乐足迹遍及亚、欧、澳和北美洲;在CCTV全国电视器乐大赛等重要赛事任评委,所授学生在国内外重要专业赛事中摘金夺银,屡创佳绩;入编《中国音乐家词典》《华乐大典—琵琶卷》。
任宏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副教授
多年来悉心教学、尊于师道,一直致力于琵琶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颇丰。发表过《琵琶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之点滴》、《德无常师 主善为师—记琵琶艺术家王范地先生》、《静夜思--浅析王范地<虚籁>的艺术特点》、《专业音乐院校附属中专琵琶教学初探》等论文。录制《琵琶名曲欣赏》、《琵琶易学通》、《琵琶考级辅导大全》、《且听弦吟—任宏琵琶名曲独奏》。曾担任“小金钟奖”琵琶比赛、“天华杯”全国少年琵琶比赛、“敦煌杯”全国琵琶演奏比赛、 “辽源杯”琵琶演奏比赛等评委。本人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艺术委员会授予的“园丁奖”、优秀教师奖。荣获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院校奖”民族乐器比赛银奖。
徐晓燕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碩士學位。師從著名資深琵琶教育家王範地先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琵琶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教学二十余载,多次在北图嘉言堂音乐厅及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跟随中国音乐家小组多次赴欧洲、澳洲,在维也纳、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演出、交流。
曾组建以琵琶、笛箫和古筝组成的《幽兰》三重奏,出版发行了《幽兰》三重奏及《幽兰雅韵》專輯。
罗慧芳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弹拨乐声部长,兼琵琶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化传统乐会常务理事,河北大学研究生导师。
罗慧芳2003年获乌兹别克斯坦第九届《东方旋律》国际大赛二等奖,器乐演奏最高奖, 首演琵琶协奏曲《长歌行》、琵琶与乐队《楼兰姑娘》、《绽放》、琵琶与笛子《枉凝眉》等作品,艺术足迹遍及五大洲的著名音乐殿堂。录制了《七彩祥域》、《国韵流芳》、《春之序曲》等系列主题音乐会,参与编辑并录制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琵琶考级教材》。
曾多次担任全国性重要的民族器乐大赛的评委,如:文旅部主办的“文华杯”大赛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敦煌杯”大赛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等等。
张弩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北京中华传统乐会理事。
1974年出生于天津,1987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陈英端教授;199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199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硕士研究生,在此期间均跟随著名琵琶教育家李光华教授学习;2001年硕士毕业,成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教师。2005年开始追随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王范地教授,学习中国琵琶传统音乐、琵琶系统教学体系及科学研究理论。2006年起,跟随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韩宝强教授系统学习音乐声学研究方法及理论,长期致力于琵琶传统音乐与教学理论的研究。
多年间,于中央电视台、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音乐厅、天津音乐厅、北京联合大学等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或担任音乐会主演演员。
杨婷婷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民建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华传统乐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琵琶比赛金奖、第二十四届朝鲜“四月之春艺术节”「国际艺术奖」器乐独奏家金奖、全国优秀文艺奖项琵琶演奏一等奖。2005年被授予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10年当选为“江苏省首批中青年优秀演艺人才”,入选2018年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当选2019年京津冀高层次人才计划。2022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资助项目,同年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京郊行”,受聘担任通州台湖演艺小镇专家顾问。
活动时间
2023年7月2日
9:30-11:30
具体地址
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甲91号
如有疑问,请咨询:18810913369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