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讣告 | 中国第三代琵琶制作大师 高占春先生逝世
华音网 2021-10-02

讣 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中国第三代琵琶制作大师 高占春先生于2021年10月2日凌晨1:05病逝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享年84岁。告别式将于2021年10月4日上午9:50,在上海市宝山区杨行殡仪馆垂芳厅举行。


沉痛哀悼。


附 告别式地址:上海市宝安公路111号。



高占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

中国第三代琵琶制作大师


编辑发表《琵琶制作》一文:于1982年在《乐器》杂志上分9期连载发表,为我国琵琶制作史上第一次发表的专业性文章。此文发表使琵琶制作在形制、规格、音响品质等方面有了一个趋于规范化等参照系数。

60年代:“八字音条”—使琵琶的声学品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成为国家琵琶制作行业标准的主要参考依据。解决了钢质琴弦声音散而空的问题。

60年代:根据演奏家及作品的需求,高占春等同事们在琵琶音色、琴弦和防裂等方面研制改良,琵琶等环境适应能力上升,音色更加灵敏而有厚度,将古时候所谓“铄绝竽瑟”发挥到了极致。卫仲乐和孙裕德对此感到十分满意,当场拍板买下这两把琵琶。


1964年,全国琵琶制作交流会,评为一流产品。

1984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80年代初:我国音乐家叶栋对“敦煌琵琶谱”中的《品弄》等25首曲进行了解释,但需要用唐代4弦4品等琵琶演奏,仿制这种唐代琵琶等担子就落在高占春等身上。父亲高双庆原有一把唐代形制琵琶,可惜文革中被毁了,高占春凭记忆,再参照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唐琵琶的照片,在上海音乐学院叶绪然教授的配合下,试制成了仿唐琵琶,并由叶绪然在1982年“上海之春”活动中演奏。这种琵琶琴项向后弯曲几乎呈90度,4根弦、4个相、无品、面板中部两边各开有半月牙形音孔,发音清空幽柔,颇有古韵。在此基础上高占春又成功研制出唐代五弦琵琶和六弦柳琴等改良产品。

80年代初:“六弦柳琴”—与上海歌舞剧团演奏员高华信共同改革创造出六弦柳琴。在四弦柳琴的基础上把共鸣体加宽、加长,背板加厚。高占春又将琵琶中的八字音条移植到六弦柳琴当中,使其音色更加柔和、饱满、纯净。中央民族乐团张兴华1986年4月出访美国就使用了六弦柳琴,得到美国音乐界及观众的好评。

2016年8月15-19日,一部专门讲述中国传统乐器的大型记录片----《中国乐器》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他从乐器的历史、人物、演奏、制作等多方面,一次讲述了琵琶、古琴、二胡、笛子的世界。其中“琵琶”一集,重点采访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琵琶制作高级技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占春。


FROM: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