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濮存昕震撼朗诵《琵琶行》!在诗乐和鸣中走进仇英名作《浔阳琵琶图》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9-13

明代画家仇英的《浔阳琵琶图》页

纵41.4厘米,横33.8厘米,

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琵琶行》(节选)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用寥寥几句

便勾画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江边秋景图

深深打动了之后几代文人墨客

明代画家仇英便是其中之一

他独具匠心地在有限的画面中

将一系列秋日意象有机统一起来

树叶、山石、水波都尽显浓浓秋意

同时,仇英也擅长工笔刻画人物

画面中间的小船上

琵琶弹奏者和听者都表情各异、栩栩如生

完美复刻了白居易诗中的意境

可以说,他在有限的空间里

将笔法发挥到了极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洋认为

仇英在此画中的构图极尽诗意

用线条有节奏、有韵致地构建出山水的形象

才华横溢,独具一格

在这次舞台上

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吴玉霞强强联手

将朗诵和琵琶演奏结合起来

带观众回到了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故事和场景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吴玉霞精湛的演奏技巧

将琵琶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或许千年前的曲调已不为人知

但那份艺术带来的触动永留在心间

在舞台中央,濮存昕专心伏案书法

随着琵琶声悠悠响起

他饱含感情的朗诵也回荡在整个演播厅

敲击着每位听者的内心

让观众体会到诗文本身的深意与魅力

仿佛让千年前白居易看到的秋色、听到的琵琶曲

跨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

康震随后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诗歌背景

他谈到了白居易对于被迫离开长安的无奈和痛苦

以及他在听到琵琶曲后

所萌生的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

惺惺相惜之感

诗人曾在诗中感叹:

“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那悲苦的环境中

诗人与琵琶女间的共情无法不令人动容

白居易一生坎坷

但他仍勇敢地抗争,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

这种坚韧的品质

无论在什么时代

都是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此次精彩演出,濮存昕谈到

他似乎已经在和吴玉霞老师的多次磨合中

达成了一种即兴的默契

表演因此愈发自然且投入

吴玉霞也谈到了自己对于这次演出的体会

她感受到:

“由琵琶女带来的,

我们潜藏在音乐和诗韵之后的诗乐和鸣。”

同时,她希望此次演绎

能够更好地表达当时的文人气象

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诗中有画,画中亦有诗

在没有照相术的千年之前

画家自觉地承担起了

刻画生活、记录生活的文化责任

这或许正是艺术家内心对于文化的一份热爱与敬畏

白居易的一首诗触动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内心

激励他们进行一次次的艺术创作

而今天,我们再度将这些作品搬上舞台

用更为多元的方式进行演绎

让艺术的河流不断积蓄新的活力

可见,一代代中国人

都在为文化长河的不断奔流

做出自己的努力

或许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力量

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历久弥新

让这条文化长河从未断流

FROM:濮哥读美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