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格琵琶室内乐新作品集》
著者:陈思昂、缪晓铮
发行: 上海音乐出版社
扫码购买
《岭南风格琵琶室内乐新作品集》是作曲家陈思昂和琵琶演奏家缪晓铮聚慧凝思,乐思相融,意挚情真,细琢精雕首推的琵琶新作。
作品集共辑录四部作品,分别为三部琵琶重奏作品《临风》《海心沙》《嬉·戏》和一部琵琶独奏作品《水沐莲清》。其中《海心沙》《嬉·戏》这两部作品有演奏分谱,四部作品均附扫码音频以供爱乐者聆赏和学习。
四部琵琶作品均经历了从采风到创作雏形,从实践到乐曲编订,从研讨到舞台呈现的精磨过程。
创作者和演奏者以当代音乐人的视角对琵琶音乐的情、意、趣进行解读与阐释;运用具有地域音乐风格特点的音乐元素,并结合琵琶音乐语汇和演奏技巧,充分展示以单一乐器音色营建多彩绚烂的音响空间的可能性,以此获得非凡审美体验,也使琵琶演奏艺术再入新的表现层面并传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风貌。
序
一
文/吴玉霞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青年作曲家陈思昂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学会是他一路成长发展的加油站、见证者。其作品《坐看云起》曾获 2014 年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三届“新绎杯”作曲比赛银奖;《日月光华》《星际》《海纳百川》分别获得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作品征集铜奖。作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广东音乐“一荐一”名家荐才行动十大青年音乐家、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陈思昂将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语汇与先进的创作理念相结合,力求呈现紧随时代步伐的优秀作品,使传统的岭南音乐作品在听觉上更为立体、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语境,为推动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播传扬尽心尽力。
陈思昂音乐功底扎实、勤奋努力,创作中能积极调动乐器性能传达乐意、表达心性。他善于捕捉,个性中充满了好奇。他的创作面较广,器乐、声乐、音乐剧、歌舞剧均有涉猎。2022年2月,陈思昂的新创音乐剧《有一天》,突破了我对他以往创作形态的印象,可谓不拘一格。同时,他是一位多产的创作者,将音乐艺术的“灵性”,艺术表达的“手段”,反哺于哲学意味的两极观照,从技术维度支撑美学意义的内在张力,以作品回应时代需求,以真诚展现人文旨趣。
初识陈思昂,是因他的琵琶与民族管弦乐《坐看云起》获得殊荣。我清晰记得当时在颁奖音乐会的排练现场,这位青涩的年轻人彬彬有礼,交谈中散发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信念。他善于倾听,懂得积累,苦心孤诣,持之以恒。《行歌坐月》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侗族音乐诗剧,作品以强大的阵容,讲述着有侗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称的国家级非遗民间故事《珠郎娘美》。陈思昂的创作突破原始侗族大歌单纯的配器格局,使民族管弦乐与族大歌巧妙融合,给这部唱响世界级非遗的侗族大歌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注陈思昂,是因他是一位认真执着、努力作为、追求上进的作曲家。我与他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在 2016 年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吴玉霞与北京交响乐团《珠落玉盘》琵琶独奏音乐会,邀请他为我的作品《风戏柳》编创。他潜精研思,既保留了作品的自然形态和艺术肌理,更是注入了专业技巧、独特韵致,最终以琵琶与长笛、弦乐四重奏恰到好处的编配深得好评。之后我们又有了拓展琵琶与民族管弦乐《乐之舞》等作品的创作。
陈思昂对岭南文化情有独钟,不仅因为长期工作、生活在此的缘故,还包含他与琵琶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缪晓铮的情意。作为国家一级演奏员,广东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柳琴、三弦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广东民族乐团琵琶首席缪晓铮,出身于琵琶世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因长期致力于民乐艺术传播,积累了大量的舞台实践经验,她的演奏具有音色甜美,追求朴素的自然之风。近些年夫妻二人深知发掘岭南音乐的重要性,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对岭南音乐的深思长计,以及对岭南风格如《寒鸦戏水》《出水莲》《柳青娘》《梳妆》《过江龙》等作品的青睐。
《岭南风格琵琶室内乐新作品集》是陈思昂、缪晓铮伉俪近年来为推动岭南风格琵琶作品所创作的优秀成果,所收录的四部琵琶作品均经历了从采风到创作雏形,从实践到乐曲编订,从研讨到舞台呈现的精磨过程。这套谱集从创作风格的奠定,到清新淡雅、可听性强的岭南音乐风格元素的阐释,具有独特的艺术意蕴。中国音乐文化有其自身的多声思维和多声觉知。琵琶四重奏《海心沙》《嬉·戏》正是基于此理念,注重声部之间的配合,音乐织体丰富,层次感强。
琵琶艺术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珠落玉盘之音,铁骑刀枪之鸣的精彩描述。如果说,二重奏《临风》宛若两把琵琶“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对话,展现竞技性和互动性,那么,独奏曲《水沐莲清》则着重体现音乐中的禅意,讲究琵琶音韵中富有哲理观照的强弱虚实。
道存于心、不拘于术,风格迥异、璀璨生辉。业界钟情于民乐艺术创作的不乏其人,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携王丹红、常平、陈思昂等青年作曲家,执着地奉献琵琶佳作,《春秋》《东北风》《西域交响》《云想花想》《龟兹乐鸣》《梦入江南》《墨章《坐看云起》《云开日出》《天山骏马图》......只有心无旁鹜、专心致志,才能将内心那份激情和艺术的冲动上升为创作的动力。随着这本《岭南风格琵琶室内乐新作品集》的付梓,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岭南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之美好愿望的实现近在咫尺。
是为序。
序
二
文/张强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教授
博士生导师
《岭南风格琵琶室内乐新作品集》共辑录四部作品,分别为三部琵琶重奏作品《临风》《海心沙》《嬉·戏》和一部琵琶独奏作品《水沐莲清》,由作曲家陈思昂与琵琶演奏家缪晓铮共同创作完成。
作品集有以下特点:其一,音乐伉俪聚慧凝思,乐思相融,意挚情真,细琢精雕,首推琵琶新作;其二,鲜明岭南音乐风格有别于其他琵琶作品,彰显出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三,《海心沙》《嬉·戏》这两部作品有演奏分谱,四部作品均附扫码音频,以供爱乐者聆赏和学习。
谱集中的作品创作手法新颖,音乐具有较强的可听性,旋律清新明畅,细拢轻捻繁弦急拨,缭绕还旋,由耳入心;看似繁复错杂的琵琶演奏技术和难于把控的音乐默契,也并非演奏娴熟后不可驾驭,这些都契合了创作者的音乐创作初衷。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乐坛陆续出现由琵琶演奏家编配、创作的重奏作品,开启了重奏演奏形式的初步探索。之后,多种题材的琵琶重奏作品相继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琵琶重奏已经成为当代琵琶演奏艺术中重要的演奏形式之一,不仅深受演奏者青睐、展示于音乐舞台,也成为海内外器乐演奏赛事中不可或缺的项目类别。近年来,更由于演奏家群体的积极编创、众多当代专业作曲家的热情参与,琵琶重奏作品纷纷涌现,频频上演,佳作选出,流传甚广。
这本专为琵琶创作的、具有新意的谱集,选曲侧重于琵琶重奏作品。有别于琵琶独奏形式的琵琶重奏,重在合作之中的紧密依托,须在多声部并行中确立自身角色、建立各声部之间的音乐关联,从而体验声部结构本身在交织进行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美感,进而相互感染,共入佳境。毫无疑问,谱集中的三部重奏作品对于当代琵琶重奏的演奏与救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其中的作品均已在多种场合精彩呈现或已被演奏家收录于演奏专辑之中。
《岭南风格琵琶室内乐新作品集》的创作者和演奏者对琵琶的演奏技法、音色特征、音乐语汇等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当代音乐人的视角对琵琶音乐的情、意、趣、境进行解读与阐释;运用具有地城音乐风格特点的音乐元素,并结合琵琶音乐语汇和演奏技巧,充分晨示以单一乐器音色营建多彩绚烂的音响空间的可能性,以此获得非凡审美体验,也使琵琶演奏艺术再入新的表现层面并传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风貌。
目前,精品佳作正在预售中。
仅200本,欲购从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