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千年琵琶汉字情”琵琶艺术赏析——暨李宗励琵琶专辑《汉字》首发分享会在京举办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4-26

琵琶演奏家李宗励现场讲解

“千年琵琶汉字情”琵琶艺术赏析——暨李宗励琵琶专辑《汉字》首发分享会于4月15日下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阅空间举办,本场活动亦是天桥艺术中心公益活动品牌2023周末艺聚——“音.悦”系列的首场活动。

“ 琵琶专辑《汉字》 是中央民族乐团的优秀青年琵琶演奏家是李宗励的首张专辑,也是“大音国乐——中国乐器优秀演奏家独家版本系列”第一集。本张专辑由品风音乐制作出品,收录了中青年作曲家张一兵、刘畅、李玥锦、苏子麟近八年来创作的琵琶原创佳作。有琵琶协奏曲《汉字》、吉他与琵琶二重奏《七个瞬间的随想曲》、琵琶独奏曲《独有风情》和《台湾印象》,以及已故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任鸿翔(与作曲家梁欣合作)创作的《柳丝》。这些作品本次录制的版本均为首次出版唱片。

分享会现场发言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李晖、青年作曲家李玥锦、中阮演奏家魏玉茹、青年作曲家苏子麟(排名不分先后)

分享会现场,著名音乐制作人侯钧向公众普及了琵琶艺术的历史沿革;著名中阮演奏家魏玉茹讲解了中阮与琵琶在音乐表现力上的区别以及在民族乐队中的角色;青年作曲家李玥锦、苏子麟谈为琵琶创作的体会;青年琵琶演奏家李宗励为观众们演奏了专辑的两首主打作品琵琶协奏曲《汉字》及《印象台湾》。讲述、演奏、互动等多元素的融入,令聆听音乐更具仪式感,也让现场观众从趣赏、感知等方面充分领略到琵琶独特的艺术魅力。

分享会现场

琵琶专辑《汉字》 由著名音乐制作人侯钧先生策划并担纲制作人和音乐总监,他丰富的制作理念与对民族器乐曲的音乐把控力,使作品得以更准确地呈现。资深录音师沈援之先生对古典音乐声场的还原、琵琶音色的处理严谨、真实,音质清晰,层次分明。

作为中央民族乐团优秀青年琵琶演奏家李宗励的首张个人专辑,李宗励投入了饱满的热情练习这些新作品,录音时几乎都是一气呵成,他的音色干净圆润、技巧娴熟、对作品风格把握准确,情感表达内在细腻而富有激情,使大家可以通过这张专辑领会到琵琶这件乐器的独特魅力。

琵琶演奏家:李宗励

琢玉成器,淬铁成钢

——写给李宗励首张专辑《汉字》出版

仲秋之际,在侯钧老师的精心策划与雕琢之下,由中央民族乐团青年琵琶演奏家李宗励演奏的琵琶音乐专辑全部录制完毕,即将问世。

这张专辑所遴选、收录的作品均为首次出版唱片或本次录制版本为首次呈现。其中既有仰望中华传统文化厚重底蕴的《汉字》,也有浸润渲染西南少数民族灵秀俊逸之气的《独有风情》;有对故土情怀《柳丝》般亲切的诉说,也不乏用现代音乐语言呈现地方音乐特色的《印象台湾》;而充满异域风情的《七个瞬间的随想曲》,则勾勒碰撞出中西音乐的交织与共融。独奏、重奏、协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近年来琵琶音乐的发展。

整张专辑在创作上展示出近年来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在琵琶艺术天地的不断挖掘和辛勤耕耘,体现了新时代琵琶音乐的新风貌、新生机。在专辑的演奏层面上也完全展现出演奏者李宗励对于演奏技术的把控力和对音乐较为丰满的诠释,是迄今为止李宗励在琵琶音乐艺术上的累积与历练的阶段性总结。琢玉成器,淬铁成钢。这种阶段性的“汇报”是李宗励漫漫艺术之路中的一个台阶,希望他以此为新的契机、新的起点,蓄力远航,不负自己的奋进与理想。

期盼琵琶音乐创作和舞台实践的不断蜕变,更期待琵琶音乐艺术以传承为根基,以发展为活力之源,迈入更加繁盛的百花之春。作为琵琶音乐人,更要甘当传承的每一块铺路石,做好时代的每一个接力棒!

李 晖

2022年9月10日

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晖

琵琶自带耀眼的光环,可能是除了古琴之外其他民族乐器所不能及的。它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有从西域传入的异国风情;它倍受皇室权贵的宠爱,也深受黎民百姓的追捧;它曾被白居易领衔的众诗人发自内心的咏叹,也曾因康昆仑与段善本的长安竞技留下美谈;它既有敦煌飞天反弹的绝美造型,也有破译古谱遗音再响的绕梁之声;它演绎着《十面埋伏》胜者为王的金戈铁马,也抒发着西楚霸王别姬时的愁肠欲断;它记录了清代民国四大流派的争奇斗艳,也见证了当代德海大师与西乐合作的艺惊五洲……

琵琶有令人炫目的历史,更有值得期待的未来。新的作品、新的演奏家对推动琵琶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年轻演奏家也需要用原创作品逐渐树立自己的演奏风格。这张专辑中的五首作品除了《柳丝》是1988年的作品,其他几首均为近七年内的新作品,我想,这多少能反映出当前琵琶创作上的一些情况,诸如题材、体裁、写作手法、演奏技法等各方面。

“汉字”这个题材很大,用抽象的音乐去表现有相当的难度,容易写“空”了。作曲家张一兵创作的这首琵琶协奏曲《汉字》,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它以单乐章套曲形式完成。“书写汉字”作为引子,音乐空旷大气,让人感觉书法大师将展纸挥毫、笔走蛟龙;“中华民族主题”深情优美,充满了令人感动的自豪感;“学堂传承”俏皮活泼,童趣盎然,带有鲜明的河南民间音乐色彩;“节日喜庆”中锣鼓的节奏营造出欢乐、热烈的氛围;“远古的甲骨”“祭祀”让人体会到后人对先辈的无限敬仰,还有一丝宗教的凝重与神秘之感;“秦始皇战车和战争”将战争的紧张、激烈与残酷刻画得栩栩如生;“中华民族主题”的再现告诉人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几千年来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它奔涌向前。作曲家用深厚的写作技法、生动的音乐语言完美驾驭了“汉字”这一创作难度极大的题材,充分发挥了琵琶这件乐器的丰富表现力,听后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我认为这是一首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的民族器乐协奏曲。作品原是用民族管弦乐队协奏,首演后获得好评,作曲家又配了钢琴伴奏谱,这次我们录制的是钢琴伴奏的版本,也是首次出版唱片。

《七个瞬间的随想曲》是吉他与琵琶二重奏作品。琵琶与吉他这两件分别来自东方和西方的代表性弹拨乐器,二者本身在乐器形制、发音特点、演奏技法等方面就有一些天然接近的东西,作曲家为它们写重奏有“和谐”的基础,但要写好也非易事。乐曲表达了作者单纯对音乐本身的律动之美与音响之美的追求,无须体现更深邃的东西。我们这次录制选择了在音乐会上常演的其中第一和第四、五三个乐章。录音前,我们讨论了用琵琶与吉他还是用琵琶与中阮,我坚持了用琵琶与吉他,原因有两个,一是作品本身就是写给琵琶与吉他的,自有作曲者的用意;二是虽然在音乐会上常看到是琵琶与中阮重奏,主要原因我想是由于琵琶乐手要找到能合作的吉他手远没有找个中阮乐手方便所造成的。中阮与琵琶重奏虽也很和谐,但其音色与演奏特点与吉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些“区别”恰恰正是作者要在作品中体现出两件乐器自身的“个性”,吉他的声场宽大柔和,衬托出琵琶清丽的音色,二者在“和谐”中产生细微的对比与变化,从而给听者带来新颖的听觉体验。

《独有风情》和《印象台湾》是两位年轻的90后创作者,大自然美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触动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学院派技法的大胆使用,增加了作品的现代性,听上去富有年轻人的活力与想象力,让人感叹琵琶的表现力依然有挖掘的潜力与空间。

《柳丝》是这张专辑中从创作时间上看相对“老”一些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民音乐出版社就出版过曲谱,但音乐会上却鲜有听到。我想,可能是因为代表当代西北风格的琵琶名曲《渭水情》影响太大了,而《柳丝》与《渭水情》的作者又同是任鸿翔先生。这两首作品的素材虽都采用了陕西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素材,但仍有一些区别。《渭水情》的素材是秦腔曲牌音乐,《柳丝》是根据西安鼓乐的素材作为音乐动机创作而成。《渭水情》抒发的是作者对三秦故土的真挚情感,音乐具有叙事性,韵味浓郁,戏剧冲突也更强烈;而《柳丝》则借景抒怀,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任鸿翔先生曾师从平湖派传人杨少彝,平湖派艺术风格对他影响很大。《柳丝》的慢板音乐旋律淡雅,含蓄隐秀,古韵更浓,是典型的平湖派风格。录音前我们得到任鸿翔先生之子任畅教授提供的原谱和其演出录音,希望这次录制的版本能得到更多朋友的喜爱。

青年琵琶演奏家 李宗励

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李晖教授邀请我观看她的学生音乐会《琶音·花漾》,李宗励是当晚参加演出的七八名学生中唯一的男生,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演奏时的状态——专注而投入。他的面部表情和演奏的形体随着音乐的律动起伏而变化,给听众传递出一种对乐曲的引导性,也表现出他完全投入到音乐中。我当时对他的印象是,这个男生是发自心底的喜欢弹琵琶。当我这次准备策划录制一张全新的琵琶专辑时,希望找一位年轻的演奏家,李晖老师恰给我推荐的就是李宗励,这时他已是中央民族乐团的主要演奏员之一了。专辑从选曲、排练、录小样到正式录音的一年时间里,我和李宗励之间的配合十分顺畅,他的悟性、勤奋和谦虚使他出色驾驭了专辑中不同风格的作品,纯净饱满的音色,多种技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张弛有度的艺术处理,使专辑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这是他的首张专辑,也是他在艺术上一个阶段的总结,期望他今后在舞台上、在唱片里为大家呈现更精彩的演出和录音。

“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在世界大同、文明互鉴的今天,千百年来融合了多民族文化血脉的国乐大器——琵琶,必将发出新声,传出新韵,让人侧耳倾听,流连于心。

侯 钧

专辑制作人

FROM:华音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