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五四青年节】情动声震传汪韵——“琵琶汪派传承演奏与理论人才培养”结项音乐会今晚直播!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5-04

情动声震传汪韵

2022国家艺术基金“琵琶汪派传承演奏与理论人才培养”结项音乐会

汪派琵琶演奏艺术,由汪昱庭先生初创,历经近百年的时光,倾注了四代琵琶艺术家们的集体努力与辛勤耕耘。汪先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身雅正自然、纳古汇新、融会贯通的艺术特点。据相关文献及传承人口述,汪先生师承浦东派王惠生先生,继承了平湖派殷纪平先生的乐谱,他的演奏艺术汇集了多种传派,并将它们融合为自己的演奏风格,最终自成一家。汪派是琵琶演奏艺术园地中开出的一支多元、融合、且具有旺盛艺术生命力的花朵。汪派琵琶演奏艺术是中国近现代琵琶艺术传派之间深度融合、交流的成果。

当代中国琵琶演奏艺术,尤其是专业院校成为琵琶传承的主体活动场域后,其传承与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音乐思潮的碰撞、影响,琵琶的音律、形制、音响、审美趋向等方面或许与200年前遗存的“华氏谱”也相去甚远。“汪派琵琶演奏艺术”“脱胎”、“传承”于无锡、平湖、浦东等传派,并在新中国的琵琶教育史中承担了重要的使命。汪派为当代中国琵琶演奏艺术回望传统留下了珍贵的窗口,为中国琵琶由传统走向现代架起一座桥梁,是中国琵琶演奏艺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准备阶段。

一个月的传承学习活动,对一个传派的学习远远不够,我特别希望参与项目学习的30位老师能够成为一颗颗炽热的火种,在关注琵琶传派艺术传承的同时,能够走入琵琶艺术研究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传人、传谱、演奏风格、特色性技法与代表性曲目等方面,汪派琵琶演奏艺术还有很多领域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拓展、梳理、研究。这一个月的所学、所思,也一定会对我们今后的琵琶人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也给坚守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青年文艺人才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要感谢国家艺术基金能够关注琵琶传派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给予青年琵琶艺术家们最大的支持;感谢卫祖光、郝贻凡、周韬三位汪派传承人的倾囊相授;感谢所有参与项目导师团队的精彩授课;感谢上海音乐学院各职能部门对本项目的全力支持与后勤保障。

谨以本场音乐会纪念在疫情中离开我们的郑汝中先生。

汤晓风


直播时间

2023.05.04(周四)19:30

直播链接

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华音直播间


琵琶汪派传承演奏与理论人才培养

“琵琶汪派演奏与理论人才培养”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以上海音乐学院为项目实施主体。

项目历程

2022年6月20日,面向全国发布学员招生简章,共选拔出30名优秀中青年琵琶演奏、教学及理论研究人才作为此次项目的参训学员。

2022年10月2日,在上音歌剧院举行开班仪式。所有学员通过为期30天的集中学习,在琵琶传统曲目演奏、音乐理论研究及艺术修养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开班仪式合影

集中授课阶段结束合影

2023年2月12日,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结项音乐会。通过9首经典曲目的精彩演绎,让汪派精神再现舞台,让琵琶古曲重焕生机。

2023年5月4日,「情动声震传汪韵」——2022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琵琶汪派传承演奏与理论人才培养”结项音乐会线上直播。依托新媒体平台,展示新时代下民乐青年的精神风貌!









欣赏琵琶演奏家们风采


曲目单

一、塞上曲 李廷松演奏谱

演奏者:杨 艺 天津音乐学院附中

《塞上曲》是琵琶传统文曲套曲,其曲名是李芳园根据《南北两派秘本琵琶谱真传》中《昭君怨》的标题文字引申而来,又从《武林逸韵》中选取了其他四首独立的小曲 (《思春》、《泣颜回》、《傍妆台》、《诉怨》) 连缀而成。

乐曲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旋律委婉悲切,扣人心弦,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响将悲凉的场面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

作为琵琶代表性文套曲,本曲主题鲜明,它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使得本曲成为琵琶文曲中的典范,在琵琶文曲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二、青莲乐府 孙裕德演奏谱

演奏者:徐 贺 武汉音乐学院

《青莲乐府》是一首琵琶传统大套文曲,由清代后期民间流行的琵琶小曲连缀而成。华秋萍的《琵琶谱》中有《清平词》、《凤求凰》、《三跳涧》、《玉连环》四首独立的文板小曲。后李芳园在其琵琶谱中将这四首小曲连成一套,全曲包括四个部分:(一)清平调,(二)举杯邀月,(三)风入松,(四)石上流泉。伪托“青莲居士”李白所作,即名《青莲乐府》。

《青莲乐府》风格典雅清新,曲中用了不少次的“ 提”的技法,使乐曲加强了对比,于文静中见豪放,别有一番情致。

三、浔阳夜月 李廷松演奏谱

演奏者:童 莹 南京艺术学院

《浔阳夜月》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古曲。其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以及1775 年吴畹卿的手抄本,原为七段。1895 年李芳园将此曲改名为《浔阳琵琶》,将音乐发展为十段,在曲调上精工雕琢,繁加花音,并且每段前都加有文字小标题,使得音乐富有文人旨趣的意境,成为士大夫阶层所欣赏的乐曲。

李氏的学生汪昱庭对《浔阳琵琶》又作了加工润饰,改名《浔阳夜月》,又名《浔阳曲》,使得曲谱变得较为朴素,风格也较为完整和统一,更接近于民间乐曲的原貌。因此,汪昱庭的曲谱流传了下来,成为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

四、霸王卸甲 李廷松演奏谱

演奏者:汤晓风 上海音乐学院

《霸王卸甲》,著名的传统琵琶大套武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其曲谱最早见于1818年整理刊印的华秋萍编《琵琶谱》。乐曲的结构严谨。它的主题材料是由主题核心展开而成,每一个乐节间头尾相叠使乐曲连成一片,类似民间的连环图案及民间文学中的顶真手法。

《霸王卸甲》以项羽为故事主角,乐曲沉闷悲壮。其中别姬一段极为哀痛,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

五、十面埋伏 李廷松演奏谱

演奏者

王一平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田 甜   沈阳音乐学院

吴 宇   吉林艺术学院

吴 爽   上海音乐学院

邹 宇   四川音乐学院

黎 芸   武汉音乐学院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它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之战中垓下决战的场景,以胜利的刘邦和汉军为故事主角,乐曲高昂激烈、气势磅礴。

《十面埋伏》的音乐内容十分丰富,在2004年出版的《汪派琵琶演奏谱》中,根据李廷松教学谱、演奏谱所整理的《十面埋伏》把此曲的标题段落细化为了21个,分别为:列营、分营、擂鼓、掌号、放炮、吹打开门、点将、排阵、走队、埋伏、小战、大战、呐喊、重围、复起、传号、败阵、乌江自刎、汉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六、汉宫秋月 孙裕德演奏谱 周韬整理

演奏者:周 韬

《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整个曲子主要由六段主体段落及尾声构成,演秦时通常弦的定音不高,演奏相当细腻。左手利用拉,吟,推,打等特殊性技巧,加之右手采用了“下出轮”轮指法,又赋予了整个音乐弱起强收的声效。

《汉宫秋月》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都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七、月儿高 李廷松演奏谱

演奏者:郝贻凡

琵琶传统文套大曲,清嘉庆年间,此曲在南北方均已流传开来,李芳园琵琶谱中,此曲又名《霓裳曲》,《弦索备考》对《月儿高》原注云:“相传曰,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乐曲主要描述月亮从海上升起到西山沉没的景色意韵,全曲华丽缠绵,极具舞蹈性,是一首描写月亮的极品佳作。

八、灯月交辉 李廷松演奏谱

演奏者:郝贻凡、朱宏伟、朱慧佶、宋雪洁、庞培婕、李璐璐、李 艺等

《灯月交辉》由同名十番锣鼓乐曲演变而来,其乐谱见于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每到这个节日,锣鼓齐鸣,月光和灯光交映生辉,构成一幅节日的热烈欢腾景象,这首乐曲正是表达了这种气氛。

这首琵琶曲的分段沿用了锣鼓曲的小标题《寿亭侯》《薛仁贵》和一个《尾声》。李廷松演奏谱,旋律间有模拟锣鼓的鲜明节奏。其旋律刚劲有力,节奏活泼跳动,具有得胜回朝,庆功贺喜的感觉。

九、阳春白雪 卫仲乐演奏谱

演奏者:卫祖光、马艳艳(特邀)、王 琛、赵 瑾、张 凌、张 帆、李 曼、施劝耘、林 妍等

《阳春白雪》是中国传统琵琶古曲之一,也是琵琶十大名曲之一。整首作品构思精巧、一气呵成,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回顾千年历程,

追忆汪派精神。

新时代民乐青年应在理论学习与锻造技艺中,

再现传统文化之生机。

五四青年节,民乐正青春!


直播链接

识别二维码

进入华音直播间

FROM:华音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