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琵琶演奏家吴蛮谈音乐文化融合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10-09

中国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和中国音乐大使-吴蛮于 10 月 4 日受邀参加纽约巴德音乐学院(美中音乐学院)在纽约林肯中心爵士乐玫瑰剧院举办的第六届年度 “China Now Music Festival” 当代中国音乐节。

琵琶演奏家吴蛮谈音乐文化融合

美国小提琴频道(violin channel)

2023年10月3日

中国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和中国音乐大使-吴蛮于10月4日受邀参加纽约巴德音乐学院(美中音乐学院)在纽约林肯中心爵士乐玫瑰剧院举办的第六届年度“China Now Music Festival” 当代中国音乐节。

该音乐会由中西乐器结合、开创跨文化演出新模式的创新音乐团体巴德东西方合奏团以及众多特邀指挥家、独奏家和作曲家组成。带来谭盾和周龙等作品,以及包括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中国杰出青年作曲家的多部新作品。

国际知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加盟音乐会,演绎周龙脍炙人口的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新编版。

音乐会前,我们采访了吴蛮,深入了解了她的职业生涯以及她对东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想法。

NO.1

VC: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琵琶及其乐器的历史吗?

吴蛮:琵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乐器之一。


NO.2

VC:是什么吸引你弹琵琶的?

吴蛮:当我12岁的时候,我的父母鼓励我学习琵琶,因为他们相信我有音乐天赋,而且他们都喜欢传统音乐。


NO.3

VC:能给我们讲讲《霸王卸甲》吗?这首作品的基础是什么?

吴蛮:《霸王卸甲》是古典琵琶曲目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所有琵琶演奏者都必须演奏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乐谱首次出现在19世纪末的手抄琵琶乐谱中。它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汉代时期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场大战,最终,项羽战败。这里的“楚王”指的是项羽,为国人所熟知。

音乐运用了多种琵琶演奏技巧,描绘古战场、兵器声响、马匹声响、战争喧嚣等,其特点是戏剧张力和激昂十足。当然除了这种描述性的模仿音效之外,其中有一个片段叫“霸王别姬”,旋律非常细腻温柔,语气哀伤,描述了他作为一个失败者的内心动荡和他与妻子的告别。总体而言,该作品的特点是琵琶武曲风格,融入了许多锣鼓节奏和非常戏剧性的元素。然而,旋律也有异常抒情而优美的缓慢行驶,让人想起京剧唱腔,唤起人声般的旋律品质。


NO.4

VC:您以前合作过或演奏过周龙的作品吗?

吴蛮:自从30多年前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以来,我与作曲家周龙合作了很多作品。当年周龙在大学部,我在读音院附中,所以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合作。

90年代初,我们都来美国深造学习,每当周龙创作琵琶曲时,我都为其作世界首演,我们之间最具历史意义的合作是他为琵琶和弦乐四重奏创作的一首作品《魂》(1992年)。

至于《霸王卸甲》,琵琶部分的原曲并没有变动,仍然是根据19世纪末(浦东派)的古谱,但周龙进行了配器和编曲,使其可以与管弦乐队一起演奏。周龙最初1992年为我编曲创作了一个完整的琵琶与管弦乐队版本。这次,对于巴德东西方合奏团来说,室内乐版具有特殊的意义。我非常期待这个新的演绎。

吴蛮与巴德东西乐团

NO.5

VC:为什么你认为演奏跨越东西方文化的音乐很重要?

吴蛮:事实上,音乐是人类表达的一种形式,是传达情感的一种手段。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这是普遍的基本真理。区别在于他们采用不同的音乐语言和风格。

作为一名音乐家,有机会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中其他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语言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这种超越文化界限的合作努力,我能够沉浸在广泛的音乐体验中。我开始体会到西方音乐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之处,以及东方音乐固有的美。在音乐中经历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是一种财富,我很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

多年来,我进行了无数的努力,并通过融合不同文化和音乐传统的合作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一代的音乐家来说,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相互沟通和合作是我们非常重视和需要的。


NO.6

VC:根据您的经验,当您融合中美文化时,会产生什么样的音景?

吴蛮:中国音乐和美国音乐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他们有不同的语言。然而,在某些方面,它们非常相似。我记得某次演奏了一首传统的琵琶曲,叫《夕阳箫鼓》。在音乐会结束后,一位观众告诉我他们听到了让人想起密西西比蓝调音乐的元素。我很惊讶,

怎样可能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识别出美国布鲁斯音乐的风格呢?的确如此,有时音乐有着惊人地相互关联。

通过经验和文化交流,音乐显然有能力拉近不同文化的距离。

将两种不同文化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一种非常新颖的声音、一种独特的体验就出现了。这正是像我们这样的移民所发生的——将我们的传统音乐带到美国并学习美国文化。通过在音乐中融合这两种文化,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和方向。


NO.7

VC:您建议非中国观众在聆听中国音乐时遵循哪些音乐原则?

吴蛮: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最显着的区别在于后者丰富的传统。当我谈到中国传统音乐时,你会听到音乐中往往有很多时间留白、想象的空间,唤起生动的意象。很多时候,音乐的沉默(停顿)是最有分量的时刻,尤其在琵琶曲中。许多古代琵琶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观众在听《霸王卸甲》这样的中国曲子时,会听到具有鲜明中国语言特色的元素,即琵琶特有的技法。例如,在我们的左手中,我们使用推拉琴弦、使用大揉音和滑音等技巧,这些技巧在许多西方乐器中并不常见。例如,小提琴是弓弦乐器,而不是手指拨弹。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例如,小提琴的旋律是用长弓来演奏的,类似于说话的语气。在某些方面,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惊人地相似。

当观众聆听一首中国音乐或中国乐器的演奏时,应该更像是带领他们踏上中国之旅。这是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一次走进中国故事和风土人情的旅程。有些作品会有一种视觉体验。

这就像我听美国民歌或其他国家民歌时的感受一样。我能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山川河流等土地的独特风貌。

这种意象感在中国作品中非常突出。所以观众听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遇到不同的声音、乐器的声效。特别是在这个例子中——琵琶演奏的《霸王卸甲》,一首非常古老的中国传统曲子,而这次是中与西方室内乐的混合合奏,其中包括二胡、阮、琵琶和唢呐、笛子等管乐器以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就声音而言,它非常独特和丰富,其中包含来自两种文化的不同乐器。我个人对此感到非常兴奋,热切期待听到这种中美音乐的融合。

吴蛮与巴德美中音乐研习院院长东西乐团指挥蔡金冬

NO.8

VC:对于想要在当今国际背景下推广中国传统音乐的年轻音乐家,您有什么建议?

吴蛮:首先,清楚地了解自己是谁,以及对中国文化了解多少?此外,对您正在使用的那件中国乐器是否有深入的理解?这件乐器在音乐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自我意识至关重要。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有效地推广传统音乐(器),及理解乐器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涉及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音乐作品。了解它们的文化特征亦至关重要。这种理解使我们能够探索合作并确定我们中国传统乐器在国际舞台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对于了解如何有效地推广介绍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会照片@ LI Rui 摄影

FROM:吴蛮琵琶与文化漫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