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初心
INITIAL HEART
丹阳,古称曲阿,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之城。丹阳有2400多年建城史,是春秋时期德者延陵季子的封疆之地,也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凤凰山遗址见证了丹阳6000多年的文明史,葛城遗址证明了丹阳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西晋玉乳泉、北宋嘉山寺、明朝万善塔、西门老街等众多名胜古迹更是丹阳悠久历史的有效见证。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广为流传,岳氏报本、陈东上书等动人故事名扬天下。
丹阳人杰地灵,不仅孕育了春秋季子、齐梁帝王等历史名人,更诞生了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等近现代名家。丹阳的民间文化艺术亦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曲艺戏剧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剧,就是取自民间艺术精华“啷当”,成为优秀稀有的地方剧种。丹阳的琵琶艺术教育也是硕果累累,陈迎娟、俞晓玲、张秋霞等琵琶教师长期扎根于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琵琶学子,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琵琶专业大赛金银铜奖,已成为江苏省琵琶教育行业的一张名牌。
一路成长,一路学习。学,然后知不足;习,然后弥不足。研修,是汲取大家智慧,获得技艺、心灵共成长的平台。以丹阳、镇江为中心,辐射全国,大家对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的呼声愈发强烈。终于,在金桂飘香的秋天,当十月的第一缕阳光洒进丹阳文化城,耳边又响起优美的琵琶声,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如期而至。
这是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第十四期,也是继宜兴之后又一次在江苏地区举办的琵琶研修班,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琵琶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琵琶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学生演奏技术的训练、琵琶传统经典曲目和现代作品的诠释、乐曲音乐风格的把握、名家音像赏析及教学研讨等方面,研修班的课程从多个视角使学员们获益良多,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研修班教学团队包括张强教授,江苏省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江苏省琵琶学会副会长王琛,天津音乐学院教师、博士生张雅迪,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熊婧怡。此次琵琶研修班招生信息公布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讯息不断,报名踊跃。至开班时有150余位学员到场,除丹阳、镇江本地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温州、苏州、济南、哈尔滨、厦门以及贵州、江西 、四川、陕西、内蒙古等地。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动力十足、情绪高涨。
此次研修班分为初级班A班及B班、中级班、高级班共四个班级,教师团队特别选择了包括《紫竹调》《老六板》《出水莲》《龙船》《童年》《狮子滚绣球》《天鹅》《霸王卸甲》《天池》《渭水情》等30多首乐曲及《节奏练习》《瑶族舞曲》《打音、带起练习》《比耶比耶》《苏里兰》《莎丽楠蒂》等20多首练习曲,供不同层级学员学习研修。研修班前三天为上、下午授课、晚上排练,第四天颁发结业证书、音乐会彩排及当晚的音乐会。研修班全部结束后,学员们反应热烈,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每天八小时的专业系统练习,犹如军训一般辛苦并快乐着,学员们期待能与四位老师们再次相聚,再续师生“琴”缘。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修班开班前的9月29日晚,张强教授教学团队与研修班学员一同参与了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诗画江南·风雅丹阳”万善游园会中秋国庆主题活动,小学员们精彩的演奏展现了琵琶艺术的风雅底蕴,让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民族乐器的魅力。9月30日晚,张强教授教学团队还邀请到丹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章晓兰女士为学员们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国学讲座《国学与美育》,让大家走近国学、了解国学、感受国学,这是本次研修班又一个亮点。
10月4日的结业音乐会在镇江西津音乐厅举行。当晚的音乐厅座无虚席,学员们衣着光鲜靓丽的演出服,演奏各自精心准备的琵琶曲目,把最美好的瞬间留在了舞台上。整场音乐会共演奏了15首曲目,既有独奏《彝族舞曲》《江南三月》《新翻羽调绿腰》,也有齐奏《金蛇狂舞》《十面埋伏》《草原小姐妹》,还有《阳春古曲》《梦入江南》《野蜂飞舞》《楚汉之战》等多首重奏曲。特别是丹阳的陈迎娟老师、镇江的俞晓玲和张秋霞老师的学生们演奏的《三六》《牧羊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音乐会的最后,在张强教授的带领下,老师与学员共奏了《唱支山歌给党听》《送我一枝玫瑰花》,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在优美动听、激动人心的琵琶声中落下帷幕。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理解并实践,坚定不移,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修为,这也是张强教授举办研修班的初心。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相约下一期!
教师感悟
大运河流淌两千年,纵横六千里,写下了壮丽诗史。丹阳,作为运河沿线建城最早的古邑之一,已有2400多年历史。这颗“运河明珠”,因水而生,沿河而长。久远历史必积丰厚文化,秋风和煦,张强教授第十四期研修班选择在丹阳举办。沉默矗立的丹阳文化城,首次承载了这么多悠扬、明朗、整齐的琵琶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段的学员们奏响的乐声拉开了研修班的序幕。
为期四天的研修班,时间不长,但足够有趣,值得回忆和铭记。我授课的初级班里,孩子们年龄很小,有的活泼,有的文静,不同的性格在相同的班级里交映成趣,在相同的乐曲中各成风景。这四天让我明白,快乐很简单,可以是雨后空气中桂花的幽香,是孩子们领到糖果时的笑脸,是疑惑得到解答的学生的一句“谢谢老师”……这些属于丹阳这座城市数不清的点点滴滴,交织成快乐而独特的记忆。
孩子们的热情好学,让我们的课堂时间一延再延,上课和排练的时间往往比原定计划要长。每次下课,看到家长们静静地等候在门外,眼神充满期待,我都会为此感动。透过他们的身影,我想到曾经我的家人也无数次站在放学时分的暮色里等我回家,在我练琴时的安静守候,在我赴外地演出时的一路陪伴。每一个努力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努力的家庭,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感谢家长们对我们研修班的鼎力支持!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我认为老师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美好的陪伴者。研修班不是为琵琶演奏书写标准答案,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追求艺术的平台。感谢张强老师带领大家共同体悟琵琶艺术的“真、善、美”;感谢王琛老师、张雅迪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陈迎娟老师、俞晓玲老师、张秋霞老师、岳伟英老师等为研修班默默付出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学员、家长的支持。
十月浸润在三秋桂子的幽香里,微风微雨拂过丹阳的楼台我们的心。秋天应是有所收获的季节,张强教授第十四期研修班圆满结束,愿我们带着这一期研修班收获的成果大步迈向更远的坦途,一直丰收,一直前行!
(完)
学员感悟
上海学员
王希睿
在2023年的国庆佳节到来之际,我们终于等来了与琵琶名家张强教授的琵琶之约——丹阳琵琶研修班。我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大二年级琵琶专业的学生,有幸参与其中并得到了张强教授的亲自指导,为我的琵琶学习生涯添上了隆重而深刻的印记。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四位老师认真负责,细心耐心,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瞬间让我收获颇丰。老师们授课十分有针对性,根据当天讲授的曲目,挑出有针对性的练习曲,先解决技术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曲子。晚上《梦入江南》和《野蜂飞舞》的排练让我懂得要有团队意识,不能以自我为主,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我们一起参与研修班的其他同学,也对这次学习有非常深的感悟想要与大家分享:
大二学生李昊原:在这次讲座里,我学习了很多张强老师编写的练习曲,懂得了基本功是乐曲演奏的重要基石,每天上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学习练习曲,并加以练习,这更加能说明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熟练高级班的所有曲目,所以老师会从头开始详细的讲解指法,在我们对谱面有一定的理解之后 ,老师会将乐句逐一分析并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思考 ,如何能把这首曲子更好的演奏出来,这对以后弹奏任何曲目都非常有帮助。老师说,在乐曲的演奏表达上,双手都会有很多的技法 ,如曲目《渭水情》左手的推拉吟揉是重中之重 ,《童年》对于右手的机能有一定要求,这些技术都可以通过练习曲不断练习去加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希望下次还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大二学生马嘉翼:参加为期四天的张强老师琵琶研修班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琵琶指法、触弦以及乐曲情感运用方面的知识。研修班安排的学习、排练时间紧张有序,使整个学习过程轻松高效,老师们每天都认真负责的指导,《梦入江南》和《野蜂飞舞》两首曲子也让我拥有了一次跟不同音乐学院的同学合作的机会和经验,结业仪式上的音乐会也给了自己一次展现的机会和宝贵的舞台经验,希望下次研修班也能参加学习,取得进步。
大三学生朱嘉怡:在这次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中,我们从零开始,从基本功、练习曲到曲目的研习都收获颇丰。在研修班课程中,我学到了新的练习方法,且更加重视左右手的配合。除此之外,我也感受到不同曲目中情感表达的变化与不同。在最后一天西津音乐厅的演出中,我也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和观众的热情,此次活动令我受益匪浅。
研究生彭璐莹:此次研修班的三天学习,曲目安排丰富,课程环节设置紧密。两位老师对基本功、乐曲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梳理,并细致的讲述了打、带、推拉、揉弦、摭分、勾搭等演奏技法的练习步骤与要求。张老师在课上强调,研修班并不仅仅是来学习演奏几首曲目,更多的能够让我们打开视野,启发思考,把弹琴变复杂从而提炼。作为琵琶专业的学生,显然我对本专业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发现许多琵琶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关联,希望这次特殊的艺术实践能够促进我对其他领域知识的了解,深化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己的演奏技术,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
课后,我们分享着各自的心得,更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炎黄子孙,学习、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不仅提高手与脑的协调能力,也会让思绪与乐曲共情,排解成长的压力和烦恼。我们坚信,民族的,一定也是世界的;坚持民族自信,传承民族文化,必将夯实我们的民族信仰,也一定会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完)
内蒙古学员
刘爽
在国庆长假期间,我来到江苏丹阳参加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体验到了特别的假期生活。
课程开始前一晚,我有幸参与了国学班的课程,聆听了孔夫子的儒学风采,欣赏了古代的文学礼仪,收获颇丰,在国学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研修班课程开始后,在每天正课之前,老师们都会带着大家一起练习基本功,很多都是张强教授亲自编写的练习曲。在雅迪老师的课上,她先是带着同学们进行了一部分时间打带音的训练,随后引出学习的第一首乐曲——《天池》。雅迪老师讲述到,这首乐曲是刘德海老师于1991年创作,大部分人听到这个名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新疆的天池,但实则刘先生描述的是位于奥地利的埃特拉赫湖,因此乐曲具有西方的音乐风格,却运用了东方的音乐作品特点。雅迪老师先给我们整体梳理了乐曲的旋律结构,然后分段讲解重点,比如左手要连贯,粘在弦上,保持余音,右手慢过弦,用手臂带,这样才能够体现音色的干净,厚实;再比如乐曲中的装饰音不要太慢,要注意体现旋律的灵动性,更要注意点与线,连与断的结合与切换等等。
张强老师上课时,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训练场景,老师先带着我们做了轮指的训练,我们着重练习的是强弱,即最强的轮指和最弱的轮指,由此延伸到,由最强突然到达最弱,反之,由最弱突然到达最强,在这个练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由最弱到达最强总是无法做好,我想是因为我右手耐力的练习程度不够,所以导致我无法很快找到最强的着力点,这还需要我反复的多加练习。后来老师又扩展了练习方法,由弱渐强,由强渐弱,这个练习更加考验我们对于强弱的把控,所以在这一系列的练习过后,我对于轮指的强弱把控方面有了新的收获和理解。接下来,张强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渭水情》这首乐曲,这是一首陕西音乐风格乐曲,老师也为我们普及到,乐曲中采用了陕西秦腔的音阶曲调,旋律优美婉转,深沉细腻,情感丰满。在慢板部分,老师着重讲解了旋律之中的强弱规律;乐曲中轮指在渐强时可以适当加入渐快,加深情绪;以及一些推拉音的演奏技巧等。
课程最后一天的音乐会给了我们一个实践的机会,在《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个节目中,我很开心能和四位老师同台演出,一睹老师们的演奏风范,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将老师们作为我的榜样,不断前进。
(完)
江西学员
华瑾怡
有幸通过我的恩师——卜卉老师的介绍参加第十四期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我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也非常感谢能给我们这次学习机会的老师们。
金秋十月,我们怀揣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奔赴丹阳,经过四天的学习最终取得了结业证书。研修班的老师都是琵琶界著名的教授和演奏家,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对琵琶演奏技法的论述,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他们用全新的理念打开了我们固化的思维,用丰富的知识和演奏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这次研修之行,已经为我们学习琵琶的道路铺上了一层层进步的台阶。我们除了获得知识,还有一些感受和体会:
在练习曲和乐曲两个方面,张强和张雅迪两位老师强强联手指导我们,一开始老师是让我们注重左手的技法,我的左手远远跟不上其他同学,首先是灵活度不够,其次是没有力量,特别是打音、带起,但是老师在课上悉心的指导我们,掌握到方法后我逐渐地能够跟上大家的进度。以前我对左手技巧的练习是肤浅的,一贯注重右手的速度和力度从而忽略了左手的重要性。现在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同样重要,练习也需要明确目标,不可以盲目的练。
在此之后研修班练习曲的难度是逐渐上升,通过张强老师的层层引导和带领,我大致可以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张强老师说,弹琴的最高程度就是做到人琴合一,带着情感和律动去弹琴,把自己和琵琶融为一体,不要干巴巴的演奏,练习曲是这样,乐曲更是如此。
在研修课期间,听到了张强老师演奏的《渭水情》,第一个琶音从琴上划出时,就仿佛听到了河流潺潺的声音。当下就体会到了张强老师所说的人琴合一,不只是《渭水情》这首乐曲,还有《天鹅》、《霸王卸甲》等经典名曲,张老师都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这些乐曲注重“快与慢”“强与弱”“渐慢与渐快”等琵琶演奏中的技巧和理念。
张强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一起交流,老师很幽默,很有亲和力,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经过四天的学习,对于练琴,从零散变得有规划、有目的性,对琵琶的思考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从感性变为理性。我们虽然已经结业了,但这不是学习的终点,反而是新的起点,琵琶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能给我们这次研修的机会,期待下一次的课程!
(完)
丹阳学员
陈迎娟
在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最美好的季节,在一个琴弦为益友,笔墨是知音的幸福时刻,江苏丹阳迎来了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全国各地的学员们也满怀对导师们的期望双向奔赴而来。
四天紧张、有序的研修让我们收获颇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学,内心涌动着学习的热爱与激情,如饥似渴,一种想通过研修来蜕变提升自我的共识空前统一。
作为丹阳一位基层琵琶教师,张强教授教学团队的到来,令我心潮澎湃,一首首经典琵琶曲的练习,加深了对传统作品的认知;一遍遍技巧要点的讲解,学会了灵活运用;练习曲的复弹,启发我制定了每年一到两次学生基本功比赛的计划。
希望每位学员能从苦弹琵琶到乐弹琵琶逐步升为醉弹琵琶,醉在一曲曲“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曲声中,一切皆苦尽甘来!
期待下次张强教授研修班我们丹阳再聚!
(完)
四川学员
李馨
当看到研修班的招生简章后,我脑子里一个巨大的声音告诉我:去!再远也得去!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四天的生活,我们所有班级的学员和四位老师朝夕相处,颇有一种军训的感觉,这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从早到晚八小时的系统训练,20余首练习曲和乐曲,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竟然变得简单易上手。不得不感叹好的教学循循善诱,能让学生每一步都踩的踏踏实实,不急不躁。而张强老师对于练习曲音乐性的强调、对各类指法练习的方法,雅迪老师对于乐曲与诗的结合思考,和给我们排练时小到一个气口和节奏的把控,更是让我对琵琶,对练琴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感谢老师们分享如此宝贵的经验给我们,还有一起排练的老师们小伙伴们,期待下次相聚!
(完)
哈尔滨学员
边莹
9月30日,我带着哈尔滨的三名学员一起来到美丽的丹阳,正式开启了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的学习。
从基本功的梳理到乐曲的讲解,再到不同风格的乐曲处理方式,张强老师和张雅迪老师一直耐心细致的讲解。右手强弱的变化,左手技巧推拉音的音准,以及吟揉弦的控制,再到乐曲层次感的梳理都体现了老师对研修班课程编排的良苦用心。每天6-8个小时的学习与排练,孩子们收获颇多,每天都沉浸在老师们时而刚劲有力,时而温婉细腻的琴声中,每一分钟都是美好。学习期间每层楼都是琴童们苦练的声音。张强老师一直强调弹琴要有灵性,同样的练习曲,要找到新的目标和方向。不断的学习,打破固有的认知与观念,一次学习,一次蜕变。镇江的音乐会更为精彩,孩子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是一次美好且充实的旅程。
(完)
温州学员
林烜如
手轻轻挑起,只见那有力的指尖飞速在琴弦上弹奏着,琴声高昂、强劲,却不突兀。犹如万马奔腾,热烈壮丽……
这是张强老师在台上弹奏着著名琵琶武曲《霸王卸甲》,震撼投入的弹奏让我心泛涟漪,让我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静态的诗句有了画面,更是震撼人心。
国庆假期能有机会来到张强老师的研修班学习,我感到很幸运。这样一位琵琶界的大师给我们授课,喜悦的心情藏不住。张老师上课时并不像我想象的那般严肃,在讲每一处指法与音色时非常有趣,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神态来表达弹琴的技巧,通俗易懂。听张老师演奏时,我的情绪会随着他的琴声、动作、表情的变化而起伏,不自觉地摇摆身体,这也许就是音乐表演的魅力吧。
不只张老师,还有其他几位漂亮厉害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优美的琴声同样婉转动听,不同的曲子有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老师的弹奏和授课让人沉浸其中,收获满满。来到研修班练琴与学习很充实,更加让我感受到了琵琶艺术的魅力。
(完)
枣庄学员
孙可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一首《泊船瓜洲》让我从小就对江南充满了向往。在中秋遇上国庆的金秋时节,周婷婷老师带领我们一行六人,从山东枣庄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江苏丹阳,由此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学习之旅——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
刚得知要参加张强老师的研修班时,虽然内心激动万分,但更多的是紧张。本以为张强教授和雅迪老师会非常严厉,不苟言笑。然而,第一天的学习就让我非常意外,两位老师竟如此风趣幽默,整个课堂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课上,张强老师通过带领我们练习左手不同指法,让我们认识到了左手技法的重要性,通过右手触弦时的速度和角度的练习,让我们掌握了诠释乐曲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讲解曲目背后的故事、情感和意义,让我们明白了演奏诠释一首作品一定要完整、精准,要把静止的音符和固定的技法变成生动形象的音乐故事和生命乐章。我们接受了四天高强度的训练,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内心却感到十分充盈。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音乐技能,还提升了音乐素养,收获颇丰。
课间,在丹阳文化城的教室、排练室、大厅、走廊、电梯口等地,随处可见找张强老师拍照签名的大小琴迷。而张老师也来者不拒,全力配合,始终保持着亲和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巨大魅力。
在此次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我还交到了几个新朋友。我们有着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经历,因此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愈加深厚。正所谓“以琴会友”,说的便是如此吧!
第四天晚上,我有幸和张强教授在镇江西津音乐厅同台表演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和《送我一枝玫瑰花》。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多么希望这样的研修班可以持续更久,多么希望还可以和张老师一起同台演出。
回顾这次学习之旅,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艺术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愿我们都能保持这份热情与执着,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前行。
(完)
枣庄学员
赵雪静
我自6岁起开始学习琵琶,当时科技没有现在那么发达,我的城市很小,教育资源也有限。我的启蒙老师林老师会经常提到一个叫张强的老师,说张强老师演奏的琵琶很好,她经常看他演奏的视频,然后从中学习到一些方法,再细致的教授给我们。所以有段时间很是疑惑,张强老师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有一天,林老师给我们放了张强老师的演奏视频,当时很是激动。原来,还有男老师演奏琵琶那么好,用现在的话说,张强老师成为了我的男神。而这次丹阳研修班,就是大型追星的奔赴现场。
说到去研修班参加学习,家里很是支持,特别是我的妈妈。因为从小妈妈就陪我学琴,跟我一起欣赏张老师的演奏视频,她也很崇拜张强老师。妈妈听说我要参加张强老师的研修班,很是激动。我还特意发了信息给我的启蒙老师,启蒙老师说,一定好好学习,对我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带着激动的心情,驱车近500公里,踏上了研修学习之路。第一天的开班仪式中,我看到了张强老师,真是很激动。追星奔现成功了!张强老师也从曾经视频中的黑发变成了白发。同行的老师还有王琛老师、张雅迪老师、熊婧怡老师,每一位老师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十月一日,带着激动紧张的心情我真正开始了本次研修学习之路。第一天上午是张雅迪老师的课程,这几年我也会经常看一些雅迪老师的演奏视频,被她的演奏所感染。雅迪老师先后对基本功以及乐曲进行了讲解。下午是张强老师授课,张老师站在讲台的一瞬间,我真的很激动。终于见到自己的偶像了。张老师侃侃而谈,在他的授课中,不仅针对基本功,也对演奏的情感情绪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张老师告诉我们,作为高级班的同学,更要全方位的了解琵琶,了解民乐。有些问题,通过短短一天的授课,就豁然开朗。老师都是耐心的解答着我们的疑惑。
晚上,为了准备音乐会,要加班排练。雅迪老师对我们的《十面埋伏》这个曲子进行了排练与指导,张强老师对我们一起合奏的《唱支山歌给党听》《送我一枝玫瑰花》做了进一步指导。真的很庆幸自己参加了音乐会,得到了深入的训练。很多学员练琴练到了晚上10点,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琵琶的热爱。
说到热爱,我也不会曾想过有一天,我会如此热爱琵琶。从小开始学琴,刚开始仅仅是一个爱好,每天会很用心的练琴。在小学有段时间,怕练琴的时间没有保障,妈妈会早晨5点半叫我起床练琴,因为她觉得,早晨练琴时间一定可以保障住。也正是这段时间,我的基本功突飞猛进。
最后一天我们一起参加了音乐会。音乐会上,我竟然和张强老师同台演出了!而且就坐在他的后面。我激动的告诉了妈妈,激动的让其他同学帮忙录像照相。我想,我曾经的梦想似乎实现了!
回到家中,似乎做了一场梦。我告诉我的孩子,妈妈和小时候的偶像一起同台演出了,还告诉她,等你学一段时间琵琶后,有机会妈妈一定带你去参加张强老师的研修班。虽然孩子不太懂,但是她开心的点着头。希望琵琶的故事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她,喜爱她,传承她。
最后衷心的感谢张强老师、王琛老师、雅迪老师、婧怡老师,感谢同学们,感谢很多很多~我们下次见~!
(完)
镇江学员
王一诺
不知不觉学习琵琶五年多时间了,琵琶丰富多变的音乐风格,让我越来越痴迷,仿佛它有一种“魔力”。国庆期间有幸跟着张强教授学习,我觉得这既是对之前学习的一次检验,更是提高琴艺的一次良机。从上课前的好奇与期待,到第一堂课的懵懂与茫然,再到后来的渐入佳境、重拾自信,这几天的学习让我对以往忽略的音乐理论以及弹奏细节有了新的认识,打开了新的视野。
张强教授、王琛老师、张雅迪老师等专家老师的倾囊相授,让我领略了琵琶学习过程中的别样风采。张强教授(我们私下称他为强强老师)满头银发,一看就是满腹经纶。讲课的时候更是和蔼可亲,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如何弹出更美的音乐。笑呵呵的样子总是让我们轻松地沉浸在求知的状态中,一点都感觉不到枯燥。王琛老师话虽不多,但总是能指出问题的关键。说实话我对王老师又怕又爱,害怕她会不留情面的批评我,却又希望她指出我的缺点帮助我成长。我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张雅迪老师不光长得漂亮,弹琴还特别的飒。尤其是课间休息的时候,她还经常和学员们打成一片,了解大家的问题和困惑,手把手地教大家。别看她是大学老师,一点架子都没有呢。有时候我就想长大后和张雅迪老师一样,长得漂亮,还弹得一手好琴。最好也能当个琵琶老师,被小朋友们喜欢。
最后,真诚地希望张强教授团队能经常来镇江做客,到时候我想和强强老师在北固山上共弹一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让强强老师看看镇江的美景,更看到我琴艺的进步。这次培训让我重新理解了琵琶,我一定以更勤奋的求学精神和更端正的学习态度,再续师生“琴”缘!
(完)
张家港学员
张馨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值此中秋国庆双节之际,为期四天的张强教授第十四期琵琶研修班在丹阳拉开帷幕!本次研修班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强老师,江苏省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王琛老师,天津音乐学院教师、博士生张雅迪老师和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熊婧怡老师,以前只能在手机视频里和音乐会上远远望着的专业老师们,现在能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教学指导,对广大琵琶学习者和爱好者来说是一大幸事!
本次研修班人气爆棚,学员分为四个班进行教学(初级A、B班,中级班,高级班),高级班由张强与张雅迪老师轮流教学。本次研修班的教学内容可谓是多角度,全方面,针对左右手演奏技术训练的练习曲有十几条,比如左手的打音带起练习,轮指分半轮、长轮、挑轮、双轮、轮的分解练习、轮指的强弱耐力练习,二十四指序的3种练习方式,“里外外里、外里里外”过弦练习等等。曲目上,老师们详细地讲解了《天池》、《童年》、《天鹅》、《霸王卸甲》、《瀛洲古调》、《诉》等多首琵琶经典曲目,张强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以前的琵琶是什么样,根据记谱展开为什么要这么演奏,我们应该弹什么版本的作品等等问题,发人深省。三天密集的课程,全是干货,似乎又回到了当年考学的时候,琴怎么都不愿意离手,手机也没有了诱惑力,就怕错过了哪个重要知识点。每天晚上,老师会带领我们排练音乐会的曲目,并为我们指出问题,答疑解惑,我们也与一同参与节目的小伙伴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日后的习琴之路上有了新的队友。这次的研修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请来了琵琶制作师田建壮师傅为学员举行乐器制作维修与保养专题讲座,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与琵琶打交道,但是对于琵琶的“内在”与“性格”还是知之甚少。田师傅提出琵琶要定期保养的这一观点更是别出心裁。
第四天的音乐会精彩纷呈,有清新流畅的江南民间音乐《三六》,有热烈奔放的异域风情《送我一枝玫瑰花》,有小桥流水《梦入江南》,有历史瞬间《楚汉之战》,好一场琵琶的饕餮盛宴!伴随着音乐会的落幕,本次的研修班也结束了,回家的路上,第一次参加研修班的小吴同学(我的学生)激动地对我说,下一期她还想来!研修班虽然结束了,但是经过四天学习之后的我们,“新”的弹琴之路才刚刚铺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基层琵琶青年教师,我将继续学习,提高自己,把对的知识和理念传播给我的学生,尽我的一份力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琵琶艺术。感谢各位老师对此次研修班的付出,期待下次相见!
(完)
山东学员
卢文涵
国庆假期,我参加了张强教授的研修班,从山东到丹阳的距离刚好是520km,驾车跨越520km奔赴我热爱的专业,去领悟琵琶演奏的奥妙,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9点多,我们都在学习、练琴、排练,我们的齐奏《十面埋伏》得到了张强教授和王琛老师、雅迪老师很多宝贵的建议,我学到许多在音乐会现场演奏时的处理方法。
这次研修班我收获满满,我深切的体会到要想把琴练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量变到质变,时间从不会辜负努力的人,为我自己加油!再次感谢张强老师,王琛老师,雅迪老师!
(完)
镇江学员
王沁仪
盛世华诞,金秋月圆。当中秋佳节与国庆盛典相逢之际,我参加了2023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
在这为期四天的课程中,收获颇多。学习到了很多演奏时的技巧,提高了自己读谱和视奏的能力。夯实了基本功,加强综合素质。
通过这次课程,我还了解一些曲目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素材,使我有了更深厚的理解。
此外,我还学习到琵琶的制作过程和如何保养维护。
最后,我有幸与张强教授,王琛老师,张雅迪老师和熊婧怡老师同台演奏,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
音乐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对琵琶有了更新的认识。
(完)
厦门学员
张叶妮
时光飞逝,在高强度的练习时间中,四天的研修班之行已接近尾声。在这里,我看到了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于琵琶的热爱,也在丹阳之行中收获颇多……
在音乐的道路上,有四“份”:天份、勤奋、缘分、本分。充斥在我们音乐人生活中的本份便是高效练琴。在这三天的高效学习中,我接触到了基本功的高效练习技巧,还有各位老师对于滚奏、轮指的针对性练习与讲解。我从各位老师的授课中了解了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与技巧,感触最深的是轮指的针对性练习,轮指作为琵琶技巧中重要的重要一环,轮指的不同演奏方法对于曲目的表现力是不同的,此次学习中,我接触到了“点轮”,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我的轮指清晰度和力度均得到了提升,例如在《出水莲》开头的轮指,此处用点轮更能突显曲目的韵味。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在诠释乐曲时,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会对音色、曲目完成的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在此之前我的右手触弦位置些许靠下,在经过老师指导后,通过上移我的右手手位和右臂位置,弹出的音色更加柔和,饱满。除了基本功的提升,此次旅程还学习了对于不同曲目间的技巧处理,乐句乐段的换气、强弱对比、譬如更细节的指甲触弦位置,这都使我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也通过各个老师的授课了解到不同的讲课方法,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很荣幸能得到此次研修班各个老师的指点,使我日后能以更深入的理解去演奏、教学每一首乐曲。
(完)
镇江学员
卢怡辰
音乐之魂,琵琶之美
国庆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在丹阳举办的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的学习,这次研修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宴。大师们灵巧而娴熟地运用各种演奏技巧,让琵琶发出了如泣如诉、如泉如水的音色。从柔和到激昂,音乐的情感在大师们的指间流转。琵琶的音色婉转动听,结合大师们的精湛技艺和情感表达,令人陶醉其中。
此次琵琶研修活动不仅展示了琵琶音乐的魅力和大师们的技艺,还让我对琵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琵琶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令人称叹,我对琵琶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和学习这个神奇的乐器。
(完)
镇江学员
张俊承
我叫张俊承,来自镇江市,是江苏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学琵琶刚刚1年零9个月,教授我琵琶的老师是俞晓玲老师,暑假我刚刚考完六级。今年国庆,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在镇江丹阳文化城举办的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为了能够充分吸收张强老师即将教授的知识,亲爱的俞老师不辞辛苦,提前一个多月对我和小伙伴们进行了突击训练,查漏补缺,熟悉曲目。但是因为我学琴时间太短了,好多曲目没有熟练掌握。但即使是这样,等我到了上课的那天,我也被震撼了!原来在我身边,还有这么多小伙伴学习琵琶。
张强老师非常温和,教我们的时候非常有耐心!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学了新的曲目,比如《江南三月》,也学了老师亲自编配的练习曲,还提前学习了揉弦,用手指的哪个部位发力,要揉多长时间以及轮指的训练方法等等。我们白天学习新的内容,晚上排练音乐会的曲目,课间很多小朋友都在积极的练习,学习氛围特别浓厚,每一天过得特别充实!音乐会上台演奏,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第一次跟这么多小伙伴一起,在没有妈妈陪同的情况下独立的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对我来说是个挑战,需要我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一旦走神就会错过很多重要内容,但也是对我的锻炼,我要学会慢慢脱离妈妈的陪伴,独立自主专注地学琴。
俞老师说,我们很幸运有这样的机会现场聆听张强老师的琵琶课,认真听讲,一定可以快速增进技艺。短短几天的课程,干货满满,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琵琶新知识,还得到了老师的“独门秘籍”,更感受到了大师的魅力。上课的第一天,我们就都争相找张老师和其他老师签名,我还和张强老师合影了。爸爸妈妈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追星”,这样的“追星”他们特别支持!希望我以偶像为榜样,坚持学琵琶,学好琵琶。练琴很苦,但坚持很酷!
(完)
丹阳学员
李婉瑜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硕果累累,在这充满了浪漫和收获的季节里,在大家欢度中秋和国庆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张强教授琵琶研修班,曾经在“小茉莉花杯”与张强教授同台演出,我心里一直记得那个难忘的时刻。这次当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和开心。
从开班仪式开始,短短三天的学习时间里大家一起认真听课,努力练习,详细记录,一天 8 个小时的练习时间非常辛苦但是也收获了好多,老师们从最基本的弹挑,轮指,挑轮,24 指序,到《金蛇狂舞》《旱天雷》《欢乐的日子》《阳春白雪》这些曲目的精讲,演奏时候力度表情的调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舞台的表现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四天的研修班学习即将结束,有不舍也有期待,舍不得刚刚认识的小伙伴,期待着下一次的研修班,同时也坚定了我练琴的信心,树立了我更加刻苦练琴的决心和恒心,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始于热爱,忠于坚持,带着这样一份信念,我会继续努力的走下去,最后感谢四位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
(完)
丹阳学员
庞岚
我姐姐从7岁开始学琵琶,参加了“小茉莉花”、“辽源杯”和“敦煌杯”等琵琶大赛,拿到了一个又一个金奖和银奖。每次翻看姐姐厚厚的获奖证书,看到她和张强教授的合影,我都羡慕不已。
八月份,陈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张强教授要来丹阳授课啦!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催着妈妈赶紧给我报名。10月1日,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张强教授的研修班学习,
张强教授、王琛老师和熊婧怡老师轮流给我们上课。从基本功的练习到乐曲的演奏,从指法的讲解到弹奏的示范,从集体授课到个别指导,老师们兢兢业业,没有因为我们是“小萝卜头”有丝毫的懈怠。三天的学习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了学习琵琶的乐趣,明白了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符。感动研修团队的精心组织,感谢研修班给的学习机会,感恩教师团队的悉心教导!
(完)
贵州学员
许亚萍
二零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中秋佳节,我与同门在黄恒老师的带领下,从贵州跨越了两千多公里来到江苏丹阳,参加张强老师的第十四期琵琶研修班。为的是开阔眼界,打好基础,提高技能,去感受琵琶真正的魅力。
此次学习,倍感珍惜,我们想去真真切切的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去浑浑噩噩的度过国庆五日游,这趟旅程对于我们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原本就起步晚的我们认为,必须在留校期间快速成长起来, 不然我想再过一两年就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好好学习琵琶了,留给我们好好学习琵琶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我们为了这次学习准备了许久,为的是不虚此行,为的是心中热爱。
研修班的四天,我们的学习氛围特别的浓烈,每天都忙碌又充实着,张强教授和三位导师也都有来指导我们,王琛老师作为我们班的带班老师更是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一直在强调不懂的就随时问老师,老师都会随时解答。您真的很负责很亲切,上课的时候也很照顾我们,会走下来看我们的手型与指法,单独揪出每个人的问题,对我们的问题都是特别有耐心的一一指导,真的非常感谢您,谢谢您没有因为我们基础薄弱而忽视我们,短短相处的几天,到离别时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流泪,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我们真的感到很舒适、很自在、很有安全感,特别感谢。
我想说每个老师都很好很亲切,这是我最大的直观感受,我们真的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技法和技巧。演出那天看了张雅迪老师和熊婧怡老师的《楚汉相争》更为震撼,让我又坚定了要好好学习琵琶的决心。
这次学习我愿称之为“不虚此行”。说到这里,我还要感谢一个特别的人,是她带我们入门,让我们对琵琶有了更深的了解,她是我们的黄恒老师,在准备去学习的这段时间,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尽管她很忙,她也抽空会来梳理我们的曲子,没事儿的时候还会带点“小福利”来给我们。在我们灰心的时候不断的鼓励我们向前走的人是她,请我们吃团圆饭的也是她,带我们来学习的也是她,真的很感谢,您在我们的心里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的学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