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艺术指导/导聆:葛詠
演奏:葛詠、邱佳裕、王禹乔、温佳艺、郑舒文、曹孟瑶、李大威(特邀)、“琵琶π”乐团
时间:2023年11月18日(周六)晚7:00
地点:讲堂李莹厅
校内票价:20、40、60元(凭北京大学校园卡购买)
校外票价:40、60、100元
(本场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演出票售出后概不退换,请勿为1.2米以下儿童购票)
温馨提示:
1.学校现在实行预约入校,讲堂任何活动票无法作为入校凭证,校外人员请通过北京大学公众号自行预约,无法预约的校外人员请不要购票。
2.校友可凭校友卡入校,所携家属请提前通过所在院系联系入校预约事宜。
3.票品具有特殊的文化服务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购票后不支持退换。
4.活动前30分钟开始检票,凭票、扫码均可入场,对号入座。
5.选择扫码验票入场的观众,请提前将验票二维码截屏保存,以免造成入口拥堵。二维码使用一次即自动失效,请妥善保管。
6.扫码验票入场后如需换取纸质票,请于活动结束后5日内凭订单记录至讲堂售票窗口人工兑票。
2018年4月,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建实践基地。五年来,双方不断深入挖掘素质教育新亮点,积极探索开拓美育新路径,以艺术培养情操,以美育健全人格,持续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双方策划推出讲演结合、知识性强的系列专场音乐会,开展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燕园弦歌系列讲座,为北大师生提供了认识和了解国内外音乐文化的窗口。
琵琶迄今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国家宝藏”。本场音乐会精选八首琵琶作品,由中国音乐学院葛詠教授率领“琵琶π”乐团,倾情演奏,带你一起对话琵琶。
节目单
1.《晚秋》/李博禅 曲
演奏:王禹乔 钢琴艺术指导:李大威(特邀)
2.《秦俑》/刘德海 曲
演奏:邱佳裕
3.《磨坊》《纺车》/刘德海 曲
演奏:曹孟瑶
4.《夏》/孙晶 曲
演奏:邱佳裕 郭晓千 王禹乔 温佳艺
中场休息
5.《老童》/刘德海 曲
演奏:郑舒文
6.《昭君出塞》/刘德海根据张正秋谱改编
演奏:温佳艺
7.《霸王卸甲》/古曲 刘德海演奏谱
演奏:葛詠
8.《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麦丁曲 张强根据刘德海同名琵琶曲编配
演奏:“琵琶π”乐团
(曲目、演员如有变动,以当日演出为准)
本场演出时长约100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
曲目介绍
1.《晚秋》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晚秋》是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于2014年创作的一首专为琵琶与钢琴而写的现代作品,抒发了作者在人生低落时的惆怅忧郁、伤感悲凉之情。
2.《秦俑》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他吸引着全人类的注目,更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面对庄严威武,势不可挡的先祖形象,艺术家的血沸腾了,他们苦苦寻求我们中华民族之魂。
3.《磨坊》《纺车》
乐曲选自刘德海先生于1996-2000年创作的琵琶组曲“乡土风情篇”。全篇以乡村景色、民间杂耍、回忆童年轶事为题材,推动并发展了琵琶的“反正”弹技法。
4.《夏》
乐曲选用新疆民间音乐素材,在灵动多变的节奏框架下,四声部琵琶精致对位,运用丰富的琵琶技法语言,极具想象力的呈现了夏日晨露般的纯净,夏日骄阳般的热烈。
5.《老童》
《老童》创作于1984年,是刘德海先生创作的"人生篇"五首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虽历经沧桑,但不失积极乐观且幽默风趣的心态。
6.《昭君出塞》
此曲为刘德海先生于1986年根据张正秋谱和广东音乐《昭君怨》为素材加以改编而成。乐曲通过描写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作者对遥远和无限的追求。
7.《霸王卸甲》
传统主张文武载道。武,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不以成败论英雄。
刘德海先生根据汪派李廷松演奏谱进行了大胆创编,将“情”融入乐曲,使项羽这位英雄人物更加丰满富有人性,这也是《霸王卸甲》区别于《十面埋伏》的立足点。
8.《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此曲原为麦丁1953年改编创作的同名合唱曲,表现了云南撒尼人民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优秀品质。本场音乐会版本为张强根据刘德海先生改编的琵琶独奏曲编配而成的琵琶二重奏版本。
艺术指导/导聆
葛詠
博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弹拨教研一室主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理事。CCTV中国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人。
本硕博学习阶段皆师从当代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作为刘德海先生的亲授弟子,随先生在海内外成功举办20余场师生音乐会,并首演多部先生原创作品,如《平安之夜》《龟兹思乡曲》《平安玉珠送亲人》等,获得一致好评。在致力于琵琶艺术传承的同时,葛詠还尝试与多位中外作曲家合作,首演多部独奏及室内乐作品,成功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学术讲座,演出足迹遍及四大洲二十几个国家及地区。
曾多次担任海内外重大器乐赛事评委,如CCTV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所授学生在多项大赛中屡获佳绩。她独自创作、改编多首琵琶独奏作品,如《光之爱》《寒鸦戏水》《昭君怨》等,出版《刘德海琵琶创作研究》《琵琶左手活指训练五十首》《琵琶岭南风格乐曲训练十首》《光之爱》《神女》等,其专著《刘德海琵琶创作研究》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重点图书。
独奏演员介绍(按出场顺序)
王禹乔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0级本科生,曾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周显顺、葛颖、葛詠教授。入选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同年获得推免保送研究生资格。荣获2018“辽源杯”职业少年A组金奖;2023“昭君杯”职业青年A组金奖。
邱佳裕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3级研究生,曾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邵秀崇、董楠、葛詠教授。首届中国音乐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唯一琵琶入选者,同年获得推免保送研究生资格。曾获首届国韵杯“民乐之星”称号(最高奖);新加坡国际华人民族器乐大赛“特别金奖”等。
曹孟瑶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2级本科生,曾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董楠、葛詠教授。附中期间获得过三次三等专业奖学金,两次一等专业奖学金。首届昭君杯职业少年A组金奖,第四届敦煌杯职业少年A组金奖,第五届青乐杯国际琵琶大赛专业少年组金奖。
郑舒文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1级本科生,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陈琳、葛詠教授。曾获武汉音乐学院“学院杯”琵琶专业金奖,第二届香港“青乐杯”琵琶专业少年A组银奖,荣获中国音乐小金钟新秀奖,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职业青年A组“希望之星”。
温佳艺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1级本科生,曾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周慧、葛詠教授。附中及大学期间多次获北京市政府和学院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等。曾获第一届伊斯曼国际音乐节金奖;第三届“辽源杯”铜奖;第二届伊斯曼国际音乐节金奖。
特邀钢琴艺术指导
李大威
青年指挥家、钢琴家。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常任指挥、中国国际合唱节评委会委员、央视银河电视艺术团音乐指导、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艺术指导。
作为艺术总监参加厦门金砖五国会议文艺演出并受到多国元首的接见。
作为指挥家参加的重要演出包括: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开幕式的专场音乐会、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指挥现代抒情歌剧《林徽因》、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指挥原创歌剧《刘三姐》。
曾与祖宾·梅塔、马泽尔、郑明勋、吕嘉等大师合作参与包括《茶花女》《卡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唐豪瑟》《阿依达》《奥赛罗》《青山烽火》等五十部中外歌剧的排演工作。
作为合作钢琴家与中外音乐家合作举办音乐会上千场。
"琵琶π"乐团
"琵琶π"乐团组建于2019年,是基于中国音乐学院葛詠教授开设的琵琶重奏训练课程延展而生成的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实践载体。选用数学概念中的“π”,意指在理性的思维范畴内探索音乐更多的变化性、发展性、延伸性、可能性以及不确定性。乐团由葛詠教授创办并兼任艺术指导,主要成员由葛詠和她的优秀学生组成,他们皆具有较高的专业艺术修养及丰富的艺术实践经历。
"琵琶π"乐团 演出成员名单
张钰琦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
徐文欣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
邱佳裕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3级硕士研究生
郭晓千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19级本科生
王禹乔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0级本科生
关璐洋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0级本科生
郑舒文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1级本科生
温佳艺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1级本科生
曹孟瑶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2级本科生
王艺澍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2级本科生
杨芷彩暄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2级本科生
杨若水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3级本科生
李悦萌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3级本科生
白宛鑫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023级本科生
活动统筹:王若兮( 医学人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王东隅
海报设计:李洁茵
编辑排版:韩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