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表演、策划、创作...多重身份下的中国民族音乐思考——吕胤臻访谈录
当代音乐实验室 华音网 2025-02-27

访谈概述

近年来,中国青年音乐家在国际舞台上屡获殊荣,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与此同时,国内的民族音乐也在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传统乐器创新与推广的青年才俊。

在这股新生力量中,18岁的吕胤臻以其在琵琶演奏和作曲领域的双重身份,积极推动琵琶当代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她不仅策划了琵琶新作品全球征集活动,还成功举办了多场新作品首演音乐会,为传统乐器的现代化表达注入了新活力。本次专访将深入探讨吕胤臻的青年音乐之路、创作理念,以及她对琵琶当代音乐发展的见解。

采访时间:2024年11月

采访地点:中国上海

采访者:乔瀚(以下简称“Q”)

受访者:吕胤臻(以下简称“L”)

文章字数:约3000字

阅读时长:约10分钟

吕胤臻

摄于2024年6月上海

Q:介绍一下你的音乐学习经历吧!

L:我自幼学习琵琶和古筝。2017年,考入浙江艺术学校,师从赵瑾老师学习琵琶。在初中阶段,我学习了音乐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2021年,我开始接触作曲理论,但尚未进行创作。

2022年,在好友乔瀚的邀请下,我共同创建了Dmew当音音乐实验室。2023年高考后,我创作了第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洒在窗边的残影》,这标志着我在现代音乐创作与研究方面的重大转折。同年9月,我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苏潇老师学习民族音乐作曲,同时开始自学其他世界弹拨乐器。期间,我不仅创作并荣获国内外一些奖项,还进行了琵琶新作品的首演。2024年,我共首演了二十余部琵琶新作品。

Q:2024年初你策划并开展了琵琶新作品全球征集,首次尝试举办就收到了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20余部投稿作品。请问你举办这次征集的动机是?

L:琵琶虽然拥有丰富的传统语汇,但目前多数新作品存在着同质化现象。我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琵琶音乐世界里所习惯并主导的感性化、意象化表达,这使得本土作曲家对琵琶在经典作品和常演作品中形成的音乐习惯难以引起注意和思考;非本土作曲家往往很难摘下有色眼镜观察琵琶音乐——这使得无论哪国作曲家,创作出的作品无法提出足够鲜明和个性化的风格。同时,琵琶创作常常受到演奏家与作曲家之间壁垒的影响——许多演奏家由于传统音乐风格的长期影响,往往对20/21世纪音乐风格产生抗拒;而作曲家则常因担心作品无法被演奏家演绎而妥协,放弃一些真正富有新意的构想。作为一名兼具演奏与作曲身份的创作者,我希望打破这种困境。

因此,我策划并开展了琵琶新作品全球征集活动,旨在打破地区和文化的界限,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作曲家创作琵琶新作品,拓展琵琶在全球范围内的表现力。通过此次活动,我希望为琵琶创作注入新的视角和声音,为演奏家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作品,同时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此次活动共收到20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这不仅令我感到荣幸,也让我看到琵琶在全球艺术语境中不断发展的潜力。

Q:这次活动确实很有意义。2024年8月29日你举办了征集作品的展演音乐会,由年仅18岁的你一人成功完成全部九首入选作品的首演工作。请问你作为中国如此年轻的一位琵琶演奏者,这次音乐会你有什么感想吗?

L:2024年8月29日的这场展演音乐会,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通过这次音乐会,我能够接触到许多优秀作曲家的新作品,并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思维和理念。每一首作品都充满了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充实。

虽然一次性演奏两个小时的新作品无疑是一个非常耗费体力和脑力的挑战,但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件极为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这九首作品风格各异,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以旋律线条为主,还是以节奏、音色等点状元素为主,亦或是以情景、叙事为主题,每一首作品都给了我全新的演奏体验。我作为一名创作者,也更易明晰如何更好地呈现作曲家的意图,因此能够为这些作曲家提供最贴切的诠释,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幸运和满足的经历。

这次音乐会的筹备过程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并没有机会与所有作曲家们面对面交流,但我们通过线上沟通,尽最大努力去还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在创作与演奏上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由于我同时也是一名作曲者,我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思维,快速掌握作曲家的需求。当遇到一些演奏效果不佳或难以完成的地方时,我能够通过揣摩作曲家的意图,为作曲家提出替代方案以供选择,确保作品最终效果尽可能接近作曲家的设想。这种跨越创作与演奏的经验,使我能更好地为新作品提供服务。

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这九首作品中,许多运用了突破传统琵琶技法的全新编排,但又不违背反而甚至很好地运用了乐器演奏的生理条件。我认为,这些作品总结了目前琵琶创作的几乎所有新趋势,并且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对于琵琶创作的发展是一大步。通过这场音乐会,我感受到了琵琶作为传统乐器在当代创作中的巨大潜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推动琵琶新创作发展的决心。

作为一名年仅18岁的琵琶演奏者,能够独立完成这场音乐会并呈现这九首入选作品的首演,我深感荣幸与自豪。这不仅是对我的演奏技艺的肯定,更是对我作为一名年轻创作者与演奏家跨界合作能力的挑战与提升。我相信,这次经历将成为我艺术道路上重要的一步,并激励我继续探索琵琶的创新演绎和创作。同样,也希望我通过努力能够将我的成果传播发扬,有利于其他人的研究和创新。

2024上海·第二届当音周年音乐节——“瞬息的回响”吕胤臻专场琵琶当代作品音乐会

(从左到右:石明钰、周乐、吕胤臻)

摄于2024年8月29日上海

Q:谈谈你对琵琶当代音乐创作和演奏的理解吧!

L:关于理解,我想提一些目前常见的现象和个人观点。琵琶演奏家可能会觉得某些技法不能实现,实际上并不是无法做到,而是传统意义的"效果不好"或演奏起来技术要求高、条件苛刻。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创作放弃创作这一技法的理由,反而要探索能够实现的具体条件和辅助这些条件发生的前提条件。

作曲家应多与演奏家交流。演奏家的某个不经意的动作或错音,可能为作曲家带来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和新的表现方式。作品的“二度创作”往往能激发更多的灵感,要避免盲目的“闭门造车”,从而使作品在实际演奏中得到更好的呈现。对于琵琶当代音乐的演奏者,我认为最重要的准则是尽力呈现作曲家的意图。在演奏过程中,我尽力从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出发,通过演绎和理解,将作品的精髓展现出来。了解并学习作曲也是做一位好的演奏者的重要条件。

此外,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还希望在演奏当代音乐的同时,能够通过科普和讲解,帮助更多的演奏家了解和接触新音乐。我相信,许多演奏家会因为对新音乐的不理解而产生抗拒,而通过更多的交流和推广,新音乐可以变得不再那么"抽象"。让更多的演奏家参与到当代音乐的演奏中,才能推动琵琶创作和演奏的进一步发展。

Q:好的。我从与你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你无论是作为作曲家还是演奏家,你这样的独特身份都给予你独特的收获。让我们聊一些放松的话题,你最近在演奏或创作上有什么新的动态吗?

L:在10月,我已经为此次征集活动的部分作品录制了录音室版本,预计将在12月底发布个人演奏专辑《茜》(由于采访时间较早,此专辑目前已经由广东音像出版社全球出版发行)。与此同时,我目前正在扩展民乐技法库,计划于2025年底将其收录到我的个人网站上,内容将涵盖所有民族管弦乐队使用乐器的传统与现代技法,包括技法介绍、记谱法及演奏视频。此外,我与当音团队还在策划2025年新作品征集的相关事宜。

吕胤臻当代琵琶新作品专辑《茜XI》

出品:DMEW

出版社:广东音像出版社

录制于2024年10月

Q:最后,可以给当代的民族音乐从事者(演奏者、作曲者或研究者等)或学生们提一些建议吗?

L:我的建议是:不要局限于习惯,不要抗拒不熟悉的新事物,不要拒绝交流。

Q:谢谢你的回答!祝你学业、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吕胤臻在京都大学

摄于2024年12月京都(日)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作曲家工作坊

婆罗洲鼻笛音乐家Najmie Hafizan(左)、吕胤臻

摄于2024年5月亚庇(马)

受访人简介

2006年⽣于中国浙江,是⼀位才华横溢的琵琶演奏者与新⽣代作曲者,以其在中国传统⾳乐与当代⾳乐领域的创新贡献⽽⼴受关注。⾃幼对琵琶与古筝产⽣浓厚兴趣,并于四岁开始正式学习这两种乐器。随着对中国传统⾳乐的热爱不断加深,2017年,她考⼊浙江艺术学校,师从⺠乐教研室主任赵瑾副教授,主修琵琶演奏。在浙江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吕胤臻系统掌握了琵琶演奏技法、乐理、听觉训练及中国传统⾳乐理论,并在多项重要演出中亮相,如第三届刘德海琵琶艺术研修班暨师⽣⾳乐会、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承⾳乐会、浙艺⾳乐学院⺠乐专场⾳乐会等。此外,她在国内外多个⾳乐赛事中屡获佳绩,包括勃兰登堡国际⾳乐⼤赛(Brandenburg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世界华⼈⻘少年艺术节(World Chinese Youth Art Festival)及国际⻘少年艺术节(International Youth Art Festival)。她还获得了第四届“敦煌杯”中国琵琶艺术菁英展演职业少年 B 组优秀演奏奖以及第四届全国⻘少年才艺展演全国总决赛⾦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

作为⼀名作曲家,吕胤臻于 2020 年开始学习作曲,并于 2023 年考⼊上海⾳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潇副教授。她的作品涵盖中国传统⾳乐、当代⾳乐、电⼦⾳乐及影视配乐等多个领域。代表作包括琵琶四重奏《南·忆》并⼊选第三届“南粤新声”⼴东⾳乐新经典作品征集;室内乐作品《Sound from the Wind》⼊选⻢来⻄亚婆罗洲室内乐团(Borneo Ensemble)第⼆届作品征集并录制;柳琴独奏作品《莫⼲新夏》⼊选南太湖国际⾳乐节作曲⽐赛,并作为决赛指定曲⽬演奏。

2022 年,吕胤臻联合乔瀚创⽴了“Dmew 当代⾳乐实验室”,致⼒于推动新⾳乐创作,并促进年轻作曲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平台下,她策划并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乐会及⼯作坊,同时发起“⾳响的交互”作曲接⼒计划,促进作曲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世界华乐计划”中国传统器乐作曲⼯作坊,专注于传统乐器在当代⾳乐中的融合与创新。

2024 年,吕胤臻成⽴“Dmew 乐团”(Ensemble Dmew),该室内乐团专注于新⾳乐的演绎。作为乐团总监,她策划并执⾏了多场重要演出,包括“世界华乐计划”及“Dmew 2024”⾳乐周,致⼒于推动当代⾳乐创作与中国传统乐器的使⽤和融合。她的琵琶专辑《茜》于 2024 年 10 ⽉录制,同年 12 ⽉发⾏,专辑收录了多部当代琵琶作品,并在业内获得⾼度评价。这张专辑标志着她在琵琶演奏与⾳乐创新⽅⾯的⼜⼀重要突破,展现了她对琵琶作为现代⾳乐媒介的深入探索。

FROM:Dmew 当音音乐实验室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