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独奏《浔阳月夜》
《浔阳月夜》原为古曲,刘德海根据平湖派杨大钧樊伯炎演奏谱合编。
作品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大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浔阳曲》等。此曲通过质朴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
2020年4月11日,刘德海先生驾鹤西去。斯人已逝,经典永存。先生为中国琵琶艺术留下了一百多部的原创编创作品,凝聚了众多汇集哲思之光的文论,培养了新一代琵琶演奏人才。
琵琶,这一源自西域的乐器,如今再次走向世界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世纪下半叶,琵琶艺术迎来了两千年来又一个辉煌时期,而在这辉煌之巅,一定有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
琵琶宗师 刘德海
上图摄于20世纪80年代
刘德海,祖籍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日出生于上海,2020年4月11日逝世于北京。他是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摄于70年代,与波士顿交响乐团上
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为师,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上海汪派的孙德裕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杨大钧等学习请教,采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
1960年,他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这首《狼牙山五壮士》被誉为是当代琵琶作品的开山之作,随着这部新作的流传,刘德海也推动了琵琶从传统丝弦改为钢丝弦的变革。
1962年,音乐界迎来了一件大事——第一届羊城音乐花会,当时以51场演出、250多项节目、400多个曲目、观众14万人次的盛大规模影响了全国。刘德海在舞台上用琵琶演奏的《土耳其进行曲》《拿波里舞曲》大受欢迎。当时,青年刘德海第一次见识到了“现代融合的力量”。他改编了大量的琵琶演奏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马兰花开》《浏阳河》《划船曲》等;还对传统名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浔阳月夜》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挖掘,让这些名作有了“刘德海版”。
1970年,刘德海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在与乐团走遍世界各地的演出中,刘德海感受到了琵琶声音的更多可能性。
1972年,他和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次将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进行融合创作出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恰如其分的管弦乐配器让这首作品迅速取得成功。
摄于20世纪60年代
1975年,刘德海首次演出了经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大获成功。从此人们就把《十面埋伏》和刘德海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把这首乐曲带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了琵琶,也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1976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了刘德海和中央乐团演奏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十分激动,表示将来一定要指挥演出这首作品。1978年,小泽征尔再次来到中国,如愿指挥中央乐团演出了这首作品,引起巨大轰动。这次演出让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琵琶和中国民族乐器还可以有这样的出路。1980年,刘德海应邀与小泽征尔和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这首协奏曲,并录制了黑胶唱片,也让世界认识了当代琵琶和中国音乐的魅力。
1978年《草原小姐妹》在北京演出
指挥:小泽征尔 琵琶:刘德海
1981年,黄贻钧在德国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连演三场音乐会,刘德海担任琵琶独奏,这是中国人首次与柏林爱乐合作,刘德海也成为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的民族音乐第一人。
1984年,他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中央乐团,到中国音乐学院当起了老师。他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脚踏三头船”:一头培养人才、一头音乐创作、一头理论研究。在繁忙的演出、教学之余,刘德海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篇”作品创作。在中国音乐学院工作几十年,刘德海先生不遗余力地培养出“满天下”的“桃李”。
21世纪开始,刘德海先生提出“民族器乐的希望在田野”的理念。2001年初,已过花甲的刘德海先生再次担任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的系主任,倡导“1”行动计划:一年学习一个乐种,十年十个乐种,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活态的民间音乐教学乐库。对于这项工作,刘德海先生从未停止,耄耋之年还在寻访民间,让飘落在地方的民间音乐在音乐学府中安一个“家”。他先后将潮州音乐、泉州南音、江南丝竹几个中国民间重要乐种引入教学和创作中。
摄于2018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
刘德海曾对友人比喻:“我是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爬坡人,明知道它没有终点,我还会就这样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的尽头,哪怕再多的苦涩和寂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不仅在琵琶演奏技艺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也使他创作的大量琵琶作品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影响了民族器乐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几代民乐人。
文字图片内容源于(央视文艺、华音网)汇编
编辑 | 华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