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芭蕾》——董晓琳琵琶独奏音乐会系列之
刘德海传统民间戏曲及原创作品专场
世间所有的漂泊,终将归于一方故土;
千年音韵的流转,终在弦上凝成永恒。
本场音乐会以“归”为魂,借刘德海先生的经典作品与原创力作,邀您聆听琵琶弦上的归途——归向传统根脉的深处,归向生命本真的澄明,归向艺术与心灵共振的永恒故乡。
归处:一曲《归舟》,寄尽游子山河长卷
“丁亥秋,金陵供职,客居西郊翠屏山下,冷清之极,恋乡情重,临窗凝视,思思切切,拿捏品相,捻指拨弦,弄成一曲,起名《归舟》。”
——刘德海
作品《归舟》,是刘德海先生客居异乡时,以琵琶为笔、乡愁为墨绘就的山水诗。
弦音起落间,有孤舟独行的寂寥,有远山叠嶂的苍茫,更有梦归故里的喜悦荡漾。
弦上是金陵秋夜的冷月,
指间是心底的涟漪与呼唤,
而最终,
所有的漂泊终在琴声中泊岸。
刘德海先生
归源:千年戏曲基因,弦上涅槃重生
刘德海先生曾说:“传统是活水,归源方能开新。”上半场四部作品,皆以“回归传统”为舟楫,载戏曲魂魄入琵琶新境:
《园内花开》(福建南音):古调婉转如南国花影,暗香浮动间,千年雅乐魂归当代;
《过江龙 梳妆》(潮州音乐):潮韵灵动似流水击石,民间趣味在弦上鲜活重生;
《长生殿》(昆曲新编):水磨腔化作琵琶的叹息,帝王长恨归于艺术的永恒;
《十面埋伏》(古曲新谱):历史烽烟凝成弦上雷霆,金戈铁马终归寂静苍茫。
董晓琳的演绎,既是对传统的虔诚朝圣,亦是以现代视角让古老音魂“归去来兮”。
归真:原创哲思,叩问生命本相
下半场三部原创作品,以琵琶为刃,剖开艺术与生命的本质:
《风铃》:檐角清音随风散落,万物终将归于天地呼吸的韵律;
《归舟》(首演):游子、山河、琴音三重镜像交织,追问“归处何在”——是故乡?是初心?抑或是艺术本身的彼岸?
《春蚕》:丝弦吐纳生死轮回,绚烂与寂灭皆是生命的归途;
先生以弦音作偈,学生以琴心应和,共演一场穿透皮相的“灵魂归真”。
为何以此“归”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