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2025乐海杯决赛精彩回顾 | 刘德海国乐公益大讲堂名师公开课《琵琶专场》
华音网 2025-09-04

2025年8月8日,京都信苑饭店内琴声悠扬,第三届『乐海杯』民族器乐大赛决赛系列活动——刘德海国乐公益大讲堂名师公开课(琵琶专场)成功举办。

本次公开课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杨靖主持,赵洁、宋薇、张艺昆、周韬四位琵琶名师登台授课,从演奏技巧、风格解读到文化传承,为在场师生与家长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国乐课堂。

传承大师精神 弘扬国乐文化

本次公开课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鼎力支持。该基金的设立,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民族音乐,这正是刘德海先生毕生的艺术追求与精神所在。基金的支持为公益大讲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权威坐镇 名师面授

主持 杨靖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乐海乐器签约艺术家

讲师 赵洁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委员会理事

讲师 宋薇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副主任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讲师 张艺昆

云南艺术学院教授

云南省琵琶学会会长

讲师 周韬

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实战教学 直击核心

活动伊始,杨靖教授深情表示,刘德海先生作为民族音乐道路上永远的“爬坡人”,将其一生心血倾注于琵琶艺术和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成就斐然。设立刘德海国乐公益大讲堂的初衷,正是为了深切缅怀刘德海先生,并传承其宝贵的艺术精神,弘扬其推动国乐发展的坚定信念。

此次活动汇聚四位名师,正是通过分享与授课,将这份精神薪火相传,为琵琶艺术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四位主讲老师分别从不同维度切入,直指琵琶教学与演奏的核心问题:

·赵洁:作品解构与层次表达

赵洁老师强调了深入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结构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作品分析,细致讲解了作品的风格特点、技术难点与演奏技巧。

针对学生常见问题,她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在追求速度极限的同时,必须重视“慢练”的根基作用。她建议演奏者明确自身速度的极限,并据此进行层次化的速度倒推训练,以实现演奏时速度的精准控制与层次感的清晰呈现,从而更充分地展现作品的个性与风格。

·宋薇:细节深研与基础练习

宋薇老师强调琵琶作品中音乐风格的细腻运用与演奏技术的精雕细琢,针对演奏者普遍面临的“琴房流畅,舞台紧张”问题,她主张在慢练中扎实饱满地完成每一个音符的处理(如重音、柔弦),为演奏时的收放自如打下坚实基础。

她还特别强调了力度变化与轮指技术的精细控制,指出力度变化与轮指速度是独立的维度,需清晰区分与运用,如弱奏时轮指速度应保持稳定。

·张艺昆:扎根文化与拓宽视野

张艺昆老师则讲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带领大家领略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她强调大家应该深入了解乐曲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和风格渊源,认为“身临其境”是投入演奏的关键,鼓励大家可以多去采风,拓宽视野。她特别提倡传统与现代融合,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值得借鉴,拓宽琵琶艺术的表现维度,让琵琶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周韬:塑造画面与情景交融

周韬老师分享了线下比赛的价值及其对音乐表现力的深刻影响。他尤其强调音乐画面感的构建,提倡“讲故事”般的演奏方式。

他以刘德海先生的经典作品《童年》为范本,进行了极为生动的逐句情景分析,细致讲解如何运用特定技巧来具象化音乐意象,将生活体验与情感深刻融入演奏,使音乐形象栩栩如生,让演奏充满叙事感染力,为教学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情感提示方向。

杨靖教授全程主持并作精辟总结,提炼出琵琶艺术的三大关键词:律动(与音乐风格紧密相连)、空间(音乐表现维度)、技术(技法根基)。她再次强调“慢练”,以及运用节拍器精准控制速度与力度层次的重要性。

同时,她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提倡规范化和精细化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基本技能。并指出音乐家应永葆“第一次”的探索热情,拥抱新鲜事物,与年轻心灵同行,这正是教师职业的活力源泉。

她高度赞扬本次乐海杯赛事组织严谨、体验感强,并对赛事主办方——乐海乐器在琵琶制作工艺上的持续进步与科学创新表达了赞赏。

以器载道 以乐传情

本次刘德海国乐公益大讲堂琵琶名师公开课,不仅是一次对刘德海先生艺术精神的深情缅怀与传承,更是一次琵琶艺术在当代教学、演奏理念上的深度交流与碰撞。四位专家的倾囊相授与杨靖老师的精妙总结,为琵琶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所有热爱琵琶的观众点亮了前行的明灯。

活动充分体现了乐海杯·国乐艺术节“以赛促学”的理念。作为乐海杯大赛的主办方,乐海乐器以其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为琵琶艺术的表达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声音载体,推动乐器制作由经验向科学化迈进的努力,与舞台上追求卓越的琵琶精神一脉相承。

相信这场满载干货与情怀的公开课,以及背后支撑艺术表达的匠心,必将如一颗种子,在每位参与者心中生根发芽,共同推动琵琶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精研中迈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FROM:中乐驿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