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6日16:30,杜宇萌三弦硕士毕业音乐会,于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701演奏厅成功举办。
本场音乐会共七首曲目,涵盖了传统曲目、现代作品、风格类曲目,演出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协奏。在导师谈龙建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杜宇萌汇报总结了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准确的风格把握将三弦音乐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导师/ 谈龙建 教授
中国三弦演奏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博硕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华乐大典·三弦卷》主编;《音乐百科全书》编委;中国弦索音乐当代唯一传承人。
主要著作:
《三弦演奏艺术》《清故恭王府音乐——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三弦自学入门与提高》《三弦套曲——弦索十三套三弦谱》《白凤岩三弦、琵琶作品集》(合著)、《大相国寺音乐师传乐谱孤本》(合著)等。
主要文论:
《三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中国三弦的音色多样性之研究》《蒙古族三弦演奏技法的典型性之解析》《弦索音乐在恭王府的承袭》《关于〈合欢令〉传谱的辨析》《三番 & 海青》《对弦索备考的重新认知与阐释》《三弦音准技能的认知》《论白凤岩对三弦器乐音乐的历史贡献》《两部互为印证的乐谱史料<弦索备考>与<华秋蘋琵琶谱>——以<月儿高>为例》《弦索古曲<松青夜游>对话南音古谱<八面金钱经>》等50多篇。
录制有《檀龙吟——谈龙建三弦独奏》专辑;《清故恭王府音乐——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独奏专辑;以及《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的CD唱片等。
导师寄语
杜宇萌就要毕业了,又是一位公主“王昭君”要出塞远嫁了!记得我上附中的时候,总在听别人说“三弦都是男人弹的,哪有女孩子学这玩意儿的?”可是几十年后的今日,我教的学生却多是女孩子,因此对我而言,她们的毕业音乐会如同闺女出嫁的前夜,千叮咛万嘱咐,牵心挂肠忐忑不安。唉!其实这不过是“老母亲”的多虑罢了!她们已经成熟,已经张开了翅膀……
杜宇萌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时的启蒙老师李静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一位专业学生,她教学规范,要求严格,因此杜宇萌自学习三弦伊始,便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专业技术训练和音乐艺术教育。其间我也曾给予她一些辅助性建议和指导。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后,杜宇萌一直师从张柳萌老师学习,其间每一次考试她都能展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与灵动的艺术悟性。2018年,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杜宇萌成为了我门下的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试图改变她“乖宝宝”般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挖掘与提高她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能在今后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三弦音乐艺术之重任。在我的建议下,杜宇萌勇敢地参加了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东北大鼓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并圆满地获得了结业证书。由此她学会了如何采访民间艺人;如何记录整理乐谱;如何进行材料梳理和理论总结,其学习成果不仅仅实践了我多年来所提倡的“直接学习,坚持传承,不当二传手[1]”的学术理想,而且对她今后的专业发展与学术前途将大有裨益。
杜宇萌是一个十分内秀却也十分灵敏的女孩,她所表达的音乐常常展现出与生俱来的流畅自然,从不矫揉造作与故弄风骚,她所表现出来的技术驾驭水平,熟练自如,则源于她动作记忆的稳定和理解的准确。这些也许是学院教育环境下所显现出来的个人优势,并不意味着音乐人生的全部,仍然需要继续学习,学习音乐,学习社会。
师与生的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师与生的情分可感而不可状,伴随着已经逝去的时光,憧憬着未来的灿烂,杜宇萌同学,你可以高飞了……
2023年5月1日
[1] 谈龙建《拜名师,明拜师,直接学习,坚持传承,不当“二传手”》,载于《中国民乐》2017年09期。
个人简历 /杜宇萌
1995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静老师,同时得到谈龙建教授的指导。201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师从张柳萌副教授。2018年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谈龙建教授至今。
艺术实践:
在校期间曾在“胡琴音乐节”、“弹拨音乐节”、“刘文金二胡音乐节”“火焰音乐节”、“音舞集”等活动中参与演出,并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等多个剧院演出。多次参与影视作品配乐录制。
2015年4月在“弦风——中国三弦音乐会”中演出三弦重奏;2016年10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和民族管弦乐“巾帼三部曲”中担任三弦声部;2017年6月在山东德州学院“花蕾弦韵中央音乐学院三弦学生系列音乐会”中担任三弦独奏,该音乐会被登入德州晚报;同年应聘为高参小举办的“央音日”教学活动演奏员,在“央音日”专场教学音乐会“丝绸路上的音乐梦”中担任三弦独奏。
2018年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成员,并在新时代艺术教育音乐会、第三届弹拨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弹拨乐展演音乐会、“西域流光”第三届弹拨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大会开幕式、中央音乐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乐专场音乐会、北京教育系统“我和我的中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音乐会等参与演出。2019年7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成功举办个人三弦硕士音乐会;在“2019年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项目中担任三弦演奏;2020-2021年多次参加央视“风华国乐”节目录制;2022年9月在“庆十一、迎二十大 ‘花蕾弦韵’三弦专场音乐会”中担任三弦独奏与重奏。
获奖与项目:
2016年8月荣获香港中华文化艺术节个人展演专业A成人组弹拨类三弦专项银奖;
2018年8月荣获第三届新加坡莱佛士文化艺术节华乐大赛专业组银奖(三弦专业第一名);
2022年8月荣获文旅部举办”这,就是我们的旋律“展演活动最佳展演奖。
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取得人才培养项目结业证书。
音乐会曲目
《弹词三六》
周云瑞 薛筱卿 录音
谈龙建 记谱整理
三弦:杜宇萌
琵琶:熊婧怡
乐曲根据 20 世纪初百代唱片公司的录音记谱整理而成。《弹词三六》是在苏州评弹演唱前由三弦和琵琶弹奏的开场音乐,旋律的铺陈与展开依据于传统的合头连接式结构,新的音乐材料在合头之间不断地插人、不断地变化,层层叠叠、活泼新颖。在苏州评弹的表演艺术中,三弦与琵琶是一对永恒的搭档,三弦为上档;琵琶为下档;同时也是一对天成地就的“天仙配”,二者同是中国弹拨乐器,音色谐调却又各有所长。因此,三弦与琵琶二重奏所诠释的《弹词三六》品味起来别有一番味道。老唱片中,周云瑞和薛筱卿老前辈的演奏风格潇洒随性,却无轻浮之气;朴拙而精巧,但无造作之意,很值得我们去效仿追随。
(谈龙建 撰)
《风雨铁马》
白凤岩 曲
谈龙建 演奏谱
三弦:杜宇萌
这是三弦一代宗师、北派琵琶艺术家白凤岩先生在 20 世纪中叶创作的一首三弦独奏曲,采用的是传统“合四工”正调定弦A-B-#f。乐曲描写了北京古建筑的房檐下悬挂着的大大小小的铃铛——北京人称其为“铁马”,在风雨中叮当作响,忽远忽近,忽明忽暗,透视出古都的壮观和肃穆,描绘了一幅现代人再也见不到的京城旧景。白凤岩在乐曲中展示了他神奇的想象力,乐曲以两个核心曲调为主要线索,起承转合、层层展开,对比反差、首尾呼应,节奏重音的频频变换、摇曳不定,使乐曲始终充满了风雨飘摇之感。乐曲极富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结构小巧玲珑,思维严谨,在三弦器乐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谈龙建 撰)
《独步幽篁》(首演)
王婧 曲
三弦:杜宇萌
曲径通幽,只身竹林。化弦为竹叶,抚琴舞清风。这部为三弦而作的独奏作品完成于2014年,取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竹里馆》。作者通过降低三弦原有定弦的音高而改变琴弦的紧张度,同时将音色的虚实变化与游离的节奏相结合,使音色写意化,以此来表达诗人笔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的淡泊与从容。
(王婧 撰)
《东北大鼓曲牌联奏》
张伟 传谱
杜宇萌 记谱整理
三弦演奏:杜宇萌
书鼓演奏:王兆翔
东北大鼓作为北方鼓曲之一,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艺术,其音乐集叙事性与抒情性于一体,说中有唱,唱中有说。生动活泼,乐观开朗,与东北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三弦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弹挑扣撮、粘扳打带”等技法语言在东北大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该曲是演奏者根据东北大鼓艺人的“口传心授”,以及弦师演奏录音所进行的记谱整理。在过板音乐中三弦充分运用弹奏技巧,以“炫技”来烘托舞台效果;在唱腔旋律中三弦利用夸张的滑音,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声,按字行腔、依腔作韵,三弦的弹奏与鼓板的敲击相互配合,交相呼应。
(杜宇萌 撰)
《沙漠之旅》
费坚蓉 曲
三弦:杜宇萌
乐曲取材于西域风格的曲调,描写了行进于荒凉沙漠上的一列驼队。孤独的吟唱与热烈的舞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特殊的La-Re-Mi定弦(c-f-g)为同度双音的演奏创造了条件,节奏重音的变化模拟了打击乐器的音响,营造出一种遥远的异族风情。
(谈龙建 撰)
《川江船歌》
池祥生 曲
三弦:杜宇萌
乐曲在20世纪80年代首届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作者生动准确地将川江号子的旋律和节奏运用到乐曲的创作之中,惟妙惟肖地描写了船工在川江上过激流、战险滩的情景,其中贯穿始终的是震撼心灵的劳动号子,但又不乏对壮丽山河所抒发的赞美之感。
(谈龙建 撰)
《红梅》
黄晓飞 萧剑声 曲
三弦演奏:杜宇萌
钢琴演奏:凌梦
《红梅》是一首创作于20 世纪70年代末的单乐章三弦协奏曲。作品采用多段体结构,主题取材于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绣红旗》等主要旋律,同时融入了川剧的清板、慢板、急板以及紧拉慢唱等板腔体的音乐风格,以叙事的方式讴歌了以江姐为艺术典型的一代英烈,以及他们为信仰、为国家的献身精神。这首作品具有强烈而典型的时代痕迹,她所彰显的精神追求和情操美感值得当代的年轻人去体验。
(谈龙建 撰)
作曲家简介
作曲/王婧
青年作曲家,德国科隆音乐学院作曲硕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学士,香港大学R.H.奖学金获得者。其创作包括室内乐、管弦乐、艺术歌曲、剧场音乐及概念艺术。2012年,作品《流萤》获BICW新音乐荣誉奖并由E-MEX Ensemble首演。此后,她的作品开始在中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美国、加拿大、斯洛文尼亚等地演出。她曾参与欧洲和亚洲的众多音乐节,并与许多音乐家,表演者及乐团合作。近几年中,她的作品《Beiss mich! 》由 Breitkopf & Härtel 于2020年在德国出版; 作品《衍》由Ensemble Musikfabrik在欧洲多次展播与公演;《静·气·合》获2020TICA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 《小石潭记》于2021-2022年由香港管弦乐团多次演出。在新音乐即兴演奏方面,她曾作为钢琴演奏在德国、意大利及加拿大与即兴演奏家和声音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此外,她还曾担任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音乐实验室主讲人,举办了新音乐和即兴音乐艺术沙⻰。
演奏家简介
琵琶演奏/ 熊婧怡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
研究生一年级
书鼓演奏/ 王兆翔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打击乐专业
本科三年级
钢琴演奏/ 凌梦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
本科四年级
毕业感言
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伴随着本场音乐会的谢幕,我的研究生之旅即将到达终点站,此时校园里的花香带着一丝离别的味道,为我美好的校园青春画上圆满的句号。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初次与谈老师相识,是在附中的大师课上,当时我的专业水平还很浅,能够受到谈老师的点评非常激动,从那之后我便有了动力,并且立誓一定要学好三弦!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谈龙建教授!谈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导与引导,从一弹一挑,再到人生价值观,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无私的教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面对如此优秀的导师,我心中无比敬仰与感激,犹如小舟遇灯塔,夜空见启明,得遇良师,何其有幸!希望谈老师永远开心,身体健康。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感谢张柳萌老师在本科期间对我的悉心教导!除了在专业上的鼓励与肯定,张老师还像大姐姐一样在生活中给我无私的关怀与照顾,使我在温馨的环境中度过本科生涯。
感谢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李静老师!是李静老师带领我迈入三弦的大门、迈入音乐的殿堂,李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照使我此生难忘。
感谢师哥师姐们对我学习上的帮助,优秀的你们始终是我的学习榜样;感谢师弟师妹们的陪伴,祝你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作为三弦大家庭的一员,我们相聚在此,皆是缘分。
感谢在学习东北大鼓期间姜殿武、张伟、黄建立、王福玲、王春玲等老师前辈们的鼓励与帮助,感谢东北大鼓人才培养时期的同窗学员们对我的帮助。
念父母之恩,无以为报。感谢父母的爱与鼓励,并培养了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求学在外十年有余,你们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是我伤心时避风的港湾,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在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我知道离别是成长的必修课,这是终点,亦是起点,今后我还会不断前行。
有人走向山、有人走向海,都是好风光!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