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恭王府音乐的传承与回归: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的历史文化价值》讲座成功举办
高玺同 华音网 2025-10-31

2025年10月13日14点,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三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恭博讲堂”第十讲《恭王府音乐的传承与回归: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的历史文化价值》讲座在恭王府大戏楼圆满举行。本场讲座由中央音乐学院谈龙建教授担任主讲,以“学术讲座+曲目展演”形式,系统梳理这段跨越数百年的音乐传承史,使清代王府音乐“弦索十三套”回归其原生空间,并获得活态展示,焕发时代新声。

深耕求索,致力传承——上半场学术讲座

谈龙建教授作为中国三弦演奏家、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自1983年起便致力于《弦索备考》的研究与演奏复原工作,更历经十七载,寻访、记录并整理了恭亲王奕訢曾孙——爱新觉罗·毓峘先生的三弦传谱及活态技艺,抢救性挖掘了一部濒临失传的珍贵文化遗产,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

讲座总结中,谈龙建教授结合其三十余年的田野考察与学术研究,阐释恭王府作为特殊音乐文化空间的历史意义,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之路,指出:“恭王府不仅是建筑遗产,更是音乐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空间。让王府音乐回归其原生环境,是对非遗最本真的保护。”

弦索雅韵,现场重现——下半场曲目展演

在下半场展演环节中,“弦索十三套”传承人们用精湛的技艺,让古老的音乐阔别百年岁月,在恭王府大戏楼内再度奏响。

《四时闺怨·秋》(岔曲)|演奏:刘禹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禹自操三弦弹唱溥儒(心畲)的寒玉堂岔曲《四时闺怨》,将其笔下文人的抒怀遣兴,自然交融,尽显"秋月照婵娟,银钩卷画帘"的清幽意境。

《松青夜游》(弦索古曲)|演奏:高玺同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爱新觉罗·毓峘先生曾经谈到:“玩(奏)一曲《松青》如同在炎炎夏日里品尝冰柿子,清爽惬意,沁透肺腑……”。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弦索第五代传承人高玺同,以淡雅清丽的弦音带来“弦索”文曲《松青夜游》,旋律在王府戏楼中徐徐铺展,带领听者步入月下松间的幽静画卷。

《月儿高》(弦索古曲)|演奏:高艺真 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

《弦索备考》“卷一·指法汇谱”的“弦索十三套目录”中注释道:“相传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来自天津音乐学院弦索第四代传承人高艺真,倾情献奏“弦索”大型文套《月儿高》,如歌的旋律隽永绵长,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的诗意图景,再现了古人"望银河疏星明灭"的悠远情怀。

《海青》节选(弦索古曲)|演奏:高艺真

同样是高艺真的演奏,“弦索”《海青》则瞬间转入武曲的激烈场景,用彪悍粗犷的音调与铿锵的节奏,生动描绘海青与天鹅搏斗时的壮阔场面。

《将军令》节选(弦索古曲)|演奏:郭炎卓(古筝)、金睿(四胡)、王雁桢(琵琶)、孙豪(笛子)、刘禹(三弦)

爱新觉罗·毓峘先生活态传承的《将军令》不仅填补了《弦索备考》乐谱记录的缺失,也为“弦索十三套”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实证。由五位演奏家共同合奏呈现的“弦索”武曲《将军令》,以雄浑磅礴的气势,为“弦索十三套”百年传承讲座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恭王府音乐的传承与回归”讲座,不仅展现了“弦索十三套”三弦演奏艺术的赓续与守护,更彰显了几代学人守护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它完整呈现了从个人技艺到学术研究、再到活态传承的发展脉络,深刻揭示了音乐文化传承对于延续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不仅系统梳理了恭王府音乐的历史脉络,也是“弦索十三套”活态传承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深化与恭王府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各大音乐院校等文博机构、科研单位及高校的合作,共同搭建“弦索十三套”三弦艺术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展音乐传播路径,为活态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正如谈龙建教授总结所言:“恭王府不仅是建筑的遗产,更是活态文化的载体。”让弦索古乐回归故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FROM:中国民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