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吴巍的丝路巴洛克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07-13

笙演奏家吴巍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一批顶尖作曲家纷纷为他写作笙协奏曲

图为他在迪斯尼音乐厅和杜达梅尔合作

陈银淑的笙协奏曲《神祗之气》

记得十多年前,我因工作关系,走访笙演奏家吴巍在柏林的工作室,里面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器,吹的、打的、弹的,应有尽有,而吴巍每拿起一样,都能玩得上手。他送我一张04年和德国管风琴家君特·克奈尔合作的二重奏专辑“汇流”。中国笙属于吹管,mouth organ,用嘴巴驱动的风琴,中西管风琴,形成奇妙的和谐(可参见阿基米德FM下的往期节目)。

吴巍的专辑《汇流》

2019年,吴巍再次沿着汇流思路,将中西不同的音乐文化嫁接到一起,这就是由荷兰五音唱片发行的《丝路巴洛克》(Silk Baroque),中国笙和荷兰巴洛克古乐团(Holland Baroque)的相遇,两者之间居然擦出奇妙的火花。

吴巍与荷兰巴洛克古乐团《丝路巴洛克》

让-玛丽·勒克莱尔《加沃特舞曲》

您肯定注意到,这首《加沃特舞曲》的编曲体现出笙反客为主的“情节”——一个颇不寻常的乐器独奏,听上去新奇又和谐,显然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外来客,但却和主人们相谈甚欢。一开始,它藏在背景中,小心翼翼地试探,一直到乐曲后半段,尽情放出自己歌喉。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的首席朱迪思·斯丁布林克(Judith Steenbrink)的改编可谓正中肯綮,乐曲结构某种程度上也隐喻了演奏家吴巍的个人经历——他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获得德国DAAD政府奖学金后,赴柏林深造。开始,他也有点茫然,一个中国传统乐曲的演奏家,能在德奥古典音乐之乡,找到什么样的知音与合作?

吴巍与荷兰巴洛克古乐团演出中©Wouter Jansen

二十年之后,吴巍依然住在柏林,但演奏事业却如鱼得水,他的中国笙融入了欧洲音乐圈,从古典、现代、流行、先锋,各个领域的音乐家,都被吴巍的中国笙迷住了。这张“丝路巴洛克”是吴巍首次推出的巴洛克专辑。您能想象用笙演奏的巴赫吗?

巴赫《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03 第二乐章 行板

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行板,只不过小提琴换成了中国笙。朱迪思·斯丁布林克回忆说,自己第一次见到吴巍是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双方语言交流并不通畅,一会儿用点德语、一会用点英语。吴巍说,干脆我给你来吹一曲吧。他取出笙,闭上眼睛,开始吹奏,朱迪思说那声音像来自一个天使,她立刻决定要找机会和吴巍合作。

朱迪思·斯丁布林克身兼小提琴、乐团艺术指导、以及作曲和编曲

吴巍是母校上海音乐学院的特聘教授,朱迪思随吴巍回到上海,听了吴巍和民族乐团的演奏,大开眼界。她突然想到,笙能和民族乐团合作,那也一定能和巴洛克古乐团搭档,这就是《丝路巴洛克》的灵感源头。

刚才那首巴赫的行板,吴巍的笙在其中吹奏抒情旋律,角色比较单一,下面是维瓦尔第的《福利亚主题变奏曲》,选自《D小调三重奏鸣曲》(作品1号第12首),脍炙人口的福利亚主题引出变奏曲不同的性格,让中国笙充分展现各种表现力,尤其是最后一个变奏,热烈的凡丹戈舞曲,突然转入一个笙的华彩乐句收尾,堪称妙笔。

维瓦尔第《福利亚主题变奏曲》

选自《D小调三重奏鸣曲》

《丝路巴洛克》专辑录音现场©Wouter Jansen

变奏曲是巴洛克时代最具魅力的体裁,因为其复调性,可以玩出精妙的形式。但变奏概念到了新世纪,变得更包罗万象,玩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穿越。笙和巴洛克乐队的并置,已然设定了一个开放的前提,所以,朱迪思·斯丁布林克也尝试打破界限,让笙和她的乐队一起,进行一次音乐冒险。

他们的出发起点为巴洛克作曲家泰勒曼的《当时钟敲响》(What about some bells),音乐主题其实来自传统的八音钟鸣旋律,在笙的引领下,乐曲风格渐渐离开了欧洲,进入了欧亚大陆的腹地,中段还加上了喉音唱法和哨音,强劲的节奏像是草原舞曲,在狂欢中结束。乐曲标题也是时间旅行的隐喻。

斯丁布林克改编的泰勒曼《当时钟敲响》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的主心骨是斯丁布林克姐妹

左为键盘演奏家蒂内克,右为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朱迪思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成立于2006年,它并不是一支传统意义上的本真乐团,虽然用巴洛克时代乐器,但追求风格融合,突破边界,制造惊喜,是乐团领导者朱迪思·斯丁布林克的宗旨。专辑中她创作的《丝路回旋曲》(Silk Rondeau)是综合性的世界音乐风,以鲜明节奏和流畅旋律为特色的舞曲,吴巍的笙在其中,更是如鱼得水。

斯丁布林克《丝路回旋曲》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Wouter Jansen

吴巍

朱迪思说,笙给她最初的冲击,是一种明亮但饱含情感张力的声音。她非常喜爱的巴洛克作曲家让-菲利普·拉莫的歌剧《卡斯托与波吕克斯》中有一首哀歌,叫做“悲伤滋味”(Tristes apprêts),换笙来担任咏叹主角,但在咏叹调后半部分,一个极弱的无词人声以吟唱交织,极为动人。在咏叹调尾声,朱迪思给予吴巍以充分自由即兴的空间。

拉莫《悲伤滋味》选自歌剧《卡斯托与波吕克斯》

吴巍在专辑中重操二胡©Wouter Jansen

专辑中有首即兴曲名为《献给我的父亲》。吴巍生于扬州,父亲是高邮师范的音乐老师,擅长演奏二胡,吴巍从小专业主攻的实际上是二胡,曾在省级青少年二胡比赛中获奖。不过他后来考取上海音乐学院,改学笙演奏专业,毕业后曾在上海民族乐团当演奏员,1995年赴德留学,深造爵士钢琴!

正是对中西乐器多种文化的精通,才造就吴巍在各个领域自如穿梭。这首即兴曲《献给我的父亲》以悠扬飘逸开篇,像是对往昔的回忆,之后推动力和节奏加强,到尾声突然冲入巴洛克古乐团的合奏,朱迪斯别出心裁,加上了来自巴洛克作曲家泰勒曼的一首即兴喜剧中的丑角舞曲,中西即兴交汇,令人击节赞叹。

笙即兴《献给我的父亲》

泰勒曼《丑角舞曲》

FROM:梶本音乐KAJIMOTO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