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簧的笙音
钟之岳 笙协奏曲专场音乐会
·
演出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9:30
演出地点: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主厅
协 奏: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
指 挥:张诚杰
特邀大提琴:陆彦闵
特邀唢呐:朱维龙
主持人:周婕(上海广播电视台经典947主播)
直播通道
扫描二维码
进入华音直播间观看演出
节目单
上半场
一、笙协奏曲《笙华~Evol》
作 曲:罗麦朔
演 奏:钟之岳
作品介绍:《笙华》-(evol)是为三十七簧笙与乐队而作的笙协奏曲。标题取自中文“升华”之音以及拉丁文“ evolution ”之意。在本作中则代表着“音乐精炼”之含义。通过核心四音音列d-e-f-g在多种形式下的组合与发展,借助独奏的视角来探索音乐的精神奥义与生命的意义。
二、笙、大提琴双协奏曲《度》
作 曲:赵 麟
演 奏:笙-钟之岳
大提琴:陆彦闵
作品介绍:大提琴与笙协奏曲《度》取材于玄奘法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共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相》、第二乐章《喜》、第三乐章《悟》。
作品中创新性的将笙和大提琴结合,以揭示人对梦想和精神的追求。大提琴与笙代表着不同的两面性,笙飘摇、空灵的特质与人的神性更加接近,其代表着神灵,代表着跋涉者心中的理想王国,不断给人以鼓励,坚定着人的信念,给人以希望;而大提琴如歌如泣,有着近乎任性般的坚韧,犹如一位老者,缓缓讲述着这一切。两者时而独立、时而统一,似在各自讲述,又似在进行着一场人性与神性的对话。
下半场
三、笙协奏曲《天启》(管弦乐版本首演)
作 曲:苏 潇
演 奏:钟之岳
特邀唢呐:朱维龙
作品介绍: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藏之行,用中国传统和音乐器笙演奏复杂的节奏型、丰富的叠置和弦以及多变的口内技巧等,大大拓展了笙的表现力。
此曲在运用了传统藏传佛教音乐的元素外,还加入了多元的音乐文化和创作手法,将传统佛教音乐原有的庄严与肃穆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驰神往。耀眼的日出,华美的日落,夜幕上近在咫尺的星河,以及漫山遍野的经幡,还有虔诚的老阿妈手中的转经筒……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刻。当阳光映照在大昭寺的金色刹顶上,人们从寺院里传来僧人的诵颂中感知来自上天的启示。
四、笙协奏曲《阴与阳》
作曲:恩雅特 施耐德(Enjott Schneider)
演 奏:钟之岳
作品介绍:“阴阳”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道家哲学概念:真正的二元对立并不存在,所谓的对立面是不断变化的。黑暗转化自光明,积极发源于消极。阴阳两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它们是相互依存且密不可分的。
有两种常见的符号来展现阴与阳,一种是太极符号,即相互勾连的黑白两色太极鱼;另一种是河图符号,这源于天上星宿的神秘图案,也是黑白两色的相互连接。阴阳的总和是恒定的,因此,《易经》指出:阴极并不能无限增长,它终会转变成阳极。反过来说,智者也知道,幸福不是永久的,它终将转回黑暗。因此,智者总能预见到变化,并未雨绸缪。他无惧风雨,因为他知道阳光一定会重新照耀大地!
钟之岳
笙、古琴演奏家,作曲家
上海音乐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民族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项目资助获得者
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清莱皇家大学以及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等外聘硕士生导师
自幼学习音乐,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徐超铭教授主修笙演奏、戴晓莲教授副修古琴演奏专业,并先后师从作曲家黄磊、徐坚强及罗伟伦学习作曲。本科期间,以优异的成绩,破格提前一年毕业,并被推免保送成为上音首位笙硕士研究生。也是本院民乐系历史上唯一一位双料殊荣获得者。
作为笙演奏家: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笙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曾荣获“2009 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笙中青组第二名(银奖),其演出足迹及讲学经历遍布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十余个城市及新加坡等地多次举办专场音乐会,如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开幕式暨“自由簧的‘笙’音”——钟之岳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等。录制出版了多张个人专辑,编写并出版《笙综合练习与移植曲集》等乐谱。以独奏家身份合作演出过的乐团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宁波交响乐团等;指挥包括:夏飞云、关迺忠、叶聪、泰尔杰·密盖尔森、郭勇德、杨洋、林大叶、姚申申、张诚杰等。由其改编及演奏的爵士笙与乐队《Can’ take my eyes off you》多次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伉俪、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伉俪献演,并随新加坡华乐团在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演出。2022年作为“十大优秀青年演奏家”献演广东卫视《国乐大典》第四季总决赛,并担任嘉宾评委。
嘉宾简介
按照节目单顺序排序
主 持:周 婕
上海广播电视台经典947(FM94.7)资深主持人,对外合作节目主管,欧洲广播联盟合作项目主管。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期间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直升研究生,获得音乐学硕士学位。
首位获得“全国十大音乐DJ”的古典音乐节目主持人
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的“全国十佳音乐主持人节目”
主持制作的音乐导赏、人物访谈、大型直播等多类型节目多次获得中国广播文艺节目专家奖一等奖、上海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全球华语广播栏目大赛奖项等。其中,《琴童世界》节目获评“全国十大少儿精品广播栏目”,也是唯一一档获奖的古典音乐教育类少儿广播节目。
曾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闭幕式、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特别直播、2013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2014“巴西世界杯”里约热内卢庆典音乐会、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柏林森林音乐会、以色列爱乐乐团访沪音乐会、柏林爱乐欧洲音乐会、贝多芬马拉松音乐会、上海夏季音乐节、星期广播音乐会、辰山自然生活节等重要音乐会的转播和主持工作。
专访过超百位的中外音乐家,包括马修·伯恩、帕沃·雅尔维、雅罗斯瓦夫·卡普钦斯基、余隆、谭盾、和慧、沈洋、马友友、王健、秦立巍、李垂谊、郎朗、王羽佳、左章、张昊辰、俞丽拿、徐惟聆、宁峰、杨雪霏、吴蛮、朱践耳等。
指 挥:张诚杰
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留德双硕士,国家二级指挥,著名青年指挥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兼职副教授,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甘肃省歌剧院客座首席指挥,亚洲交响乐团签约指挥,珠海大剧院合唱团首席指挥。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青年文联会员。莱比锡瓦格纳协会荣誉艺术家。上海市静安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曾获第二届德国MDR指挥比赛优胜奖,2018苏州市文华表演奖(指挥),2015中国· 西北音乐节最佳指挥奖,2005美国百人文化协会“指挥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等。
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直升本科,先后师从邓尔博、强巍昊、陈强斌、曹通一和张国勇教授。之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德国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学院,先后随克里斯坦·克鲁蒂格和乌尔里希·温德富尔研习指挥,随亚历山大·梅内尔学习钢琴。期间亦得到指挥大师库特·马舒尔教授的亲自指导。曾入莱比锡歌剧院工作担任助理指挥兼钢琴伴奏,曾任约翰·尼尔森、丹尼尔·奥伦、 劳伦斯·福斯特、克里斯多夫·艾森巴赫、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尼姆·雅尔维、法比奥·路易斯等多位大师的助理指挥。
近年来,应邀与国内外各大院团合作,指挥排演了大量中西方经典歌剧、中国原创歌剧、芭蕾舞剧、交响合唱及交响乐音乐会,频繁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更应邀在国内外多个音乐节中执棒。2019年,获上海市静安区首届拔尖人才项目资助出访德国交流并指挥汉堡交响乐团。
大提琴:陆彦闵
上海恰空古乐团大提琴演奏家,深圳交响乐团大提琴副首席,江苏交响乐团客席大提琴首席,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客座教师。
200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邹旭平,刘美娟教授。同年以全额奖学金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本科,师从华裔大提琴家秦立巍。本科毕业后陆彦闵于2008-2016年任职深圳交响乐团大提琴副首席,期间多次作为独奏家与深圳交响乐团和厦门爱乐乐团合作。2015-2016陆彦闵同时也担任了客座教师任教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随后他受荷兰国宝级大提琴家Anner Bylsma的赏识,赴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研习巴洛克大提琴和西方早期音乐,师从Anner Bylsma, Viola de Hoog, Jeroen den Herder, 并于2017年作为巴洛克大提琴独奏家与阿姆斯特丹Sweelinck巴洛克乐团在荷兰各地巡演。2018年获得巴洛克大提琴及现代大提琴双硕士学位,回到上海后便加入了中国第一支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本真乐器演奏的上海恰空古乐团。陆彦闵的演出足迹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在国内他参与演出的音乐节包括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Misa夏季音乐节等等。陆彦闵致力于推广本真巴洛克音乐,同时他也参与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巴洛克音乐教学。
唢 呐:朱维龙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为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业余考级考官。
朱维龙的演奏音色优美,情感细腻,张弛有度。曾代表乐团或个人参加各类演出千余场,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曾受著名音乐人三宝邀请参加《欢歌2006--刘欢演唱会》,担任《好汉歌》、《我心中的太阳》等曲的唢呐领奏。参加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唢呐考级曲集的修改编著,所创作的《G调指法练习》和《三吐练习》被收入唢呐考级曲集。积极投身唢呐演奏艺术的教育工作,受聘于多所院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担任唢呐指导,为各音乐院校培养出多名专业学生。
协 奏: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
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著名的音乐表演团体、中国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不仅擅长歌剧和舞剧的伴奏,还经常举办交响音乐会,演奏国内外众多作曲家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曾参与排演《图兰朵》《奥赛罗》《法尔斯塔夫》《军中女郎》《阿依达》《波西米亚人》《阿蒂拉》《卡门》《漂泊的荷兰人》《纳布科》《微笑王国》《唐璜》《乡村骑士》《丑角》《晨钟》《天地神农》《田汉》《雷雨》等中西方歌剧,《弥赛亚》《卡尔米那·布拉那》等清唱剧,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黄河大合唱》等交响合唱作品,及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第三/四/六/七/八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交响曲》、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和陈钢《梁祝》等中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并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曼侬》《唐吉珂德》、原创舞剧《早春二月》《嫦娥之月亮传说》担任伴奏。多年来,乐团与许多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和艺术家合作举办音乐会,如丹尼尔·奥伦、洛林·马泽尔、约翰·尼尔森、尼姆•雅尔维、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法比奥·路易斯、威尔·汉伯格、托马斯·桑德灵、马库斯·史坦兹、柯切什·佐尔坦、莫瑞斯·皮勒斯、简·拉森·柯尼格、和慧、王健等。乐团屡次应邀参加国内外艺术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曾出访芬兰、意大利、英国、德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并于2019年首次登台亮相美国各大音乐厅,在美国展开巡演。
作曲家简介
按照节目单顺序排序
作 曲:罗麦朔
作曲家、博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杭州爱乐乐团副团长。北京市教委“和谐之声”合唱团驻团作曲、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人才、美国亚裔基金会“iSING!”项目音乐制作人。
其作品常年在多个世界顶尖音乐场所奏响:纽约林肯中心、西雅图大教堂、香港大会堂、新加坡大会堂、澳门文化中心、高雄至德堂、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上交音乐厅、苏州大剧院、广州星海音乐厅等。近期的音乐创作受到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新加坡文化艺术理事会、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iSING!festival”等国内外重要音乐机构委托。
曾获得第十四、十七届、十八届中国音乐创作文华奖、“中国之声”国际作曲比赛、李赫特即兴钢琴演奏比赛、莫斯科钢琴即兴演奏比赛、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作曲比赛、俄罗斯“国际现代艺术与教育比赛”作曲--钢琴比赛等多个国内外重量级音乐奖项。此外,电影音乐《六年六天》获得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作品《胤禛美人图》获得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演出,并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作 曲:赵 麟
赵林,笔名赵麟,著名作曲家,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出生于艺术世家,199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并获1996年度中国文化部优秀毕业生称号,随后开始专业从事影视音乐的创作工作,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
2004年应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之邀赴美国为他和他的新丝绸之路乐团进行创作,其中三首作品收录在马友友专辑《ENCHANTMENT》。2013年、2019年分别应邀为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创作了作品:大提琴与笙协奏曲《度》、大提琴与琵琶协奏曲《逍遥游》,这两首作品多次由国内外知名乐团演出并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曾担任2014年、2016年中央台春节晚会副总导演兼音乐总监。2017年5月担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千年之约》的执行音乐总监。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上专为阅兵仪式创作歌曲《请你检阅》,并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音乐总监。2021年担任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音乐总监。2022年担任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总监。7月底,受中国音协交响乐联盟23家院团联合委约创作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展开全国巡演。
曾荣获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提名奖、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音乐创作(作曲)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CMA唱工委“最佳影视原声音乐专辑”等多项大奖。
作 曲:苏 潇
作曲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创新团队成员。其创作风格体裁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爵士乐和舞蹈音乐,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王建民教授,邹建平教授,贾达群教授。2010年作品《烙印II》作为世博系列活动演出于上海荷兰文化馆,2019年入围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最佳编配奖。
曾获多项国际、国内作曲奖项,包括2020iSING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苏州金鸡湖全球交响乐作曲大赛以及第八、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他还受到过美国Roger Shapiro基金会委约,是获得该项目资助的全球第一位青年作曲家,作品入选过六项国家艺术基金和一项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2021年应南京民族乐团委约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专场《莫愁》,并于2022年成功举办苏潇个人作品音乐会《盛世安歌》。
所指导的学生获卢森堡打击乐协会举办打击乐作品比赛唯一大奖,成为2018年世界打击乐演奏比赛指定曲目;上海市教委第三届“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第一名;第九届“百川奖”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全国高等音乐院校民族管弦乐作品比赛二等奖(一等空缺)等。
作 曲:Enjott Schneider
恩约特-施耐德 德国作曲家协会DKV主席,GEMA监事会成员
于1950年出生于莱茵河畔的魏尔(德国)。其后在弗莱堡(im Breisgau)学习音乐和音乐学,并于1977年获得博士学位。
1979-2012年,任教于慕尼黑音乐和表演艺术大学(先是担任音乐理论教授,其后--从1996年开始--担任电影作曲教授)。
曾出版了关于时间和节奏以及电影作曲的书籍。
作为电影音乐作曲,施耐德凭借《拉玛-达玛》(J.Vilsmaier导演)获得巴伐利亚电影奖,因《Wildfeuer》(J.Baier导演)和《沉默的阴影》(Sherry Horman导演)获得德国电影奖,凭借《Jahrestage》(Margarethe von Trotta导演)获得fipa d'or(最佳电影音乐)。2007年还凭借《Die Flucht》(导演:K. Wessel)和《Nicht alle waren Moerder》(J. Baier)获得了德国电视大奖(Deutscher Fernsehpreis)(最佳电影配乐)
恩约特-施耐德为舞台和室内乐、管弦乐和室内乐等类型创作了大量作品,尤其是七部歌剧,如《萨洛米原则》(盖尔森基兴2000年)、《守门人蒂尔》(格尔利茨2004年)和《弗斯特-普克勒-我是一个幻想的孩子》(格尔利茨2006年),还有三部管弦乐交响曲《贝尔-交响曲》。根据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文本创作的 "生命之歌"(1999年埃尔富特大教堂阶梯音乐节)和 "Sisyphos"(2001年慕尼黑Herkules音乐厅),"中国四季"(2008年莱奥本)。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演出,从纽约、巴西、加拿大到中国、日本、俄罗斯。
施耐德的音乐涵盖了从先锋派到电影音乐的广泛类型,并试图在后现代精神中挖掘对比流的创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