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巍——
一位致力于将传统融入现代的
先锋派音乐家
以现当代音乐形式及概念
表达中国传统音乐
跨越古典、爵士、电子、即兴、极简多领域
激发多位当代顶尖作曲家创作灵感
10月13日
吴巍首登北京国际音乐节
与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
呈现“笙”声不息的当代经典
一把传统的笙到了欧洲,却能与爵士乐、当代音乐等多元音乐风格“和”出一片天!这就是吴巍——让世界乐坛认识笙乐无限可能的演奏家。从中国到欧洲,他说:“生活在熟悉的文化中,我们不会有太大的感受;可是当与文化有了距离,就会产生一种美。换了一个眼光,从不同的侧面,也会发现许多新的事物。”
吴巍在国际乐坛中已经被认为是一位成功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现代艺术的前卫音乐家。他结合各种表演形式领域、再创出各种不同的可能,不仅是用笙演奏爵士、电子、声音装置、中西古典音乐,更跨及舞蹈、绘画、戏剧、文学、建筑等领域的表演。吸取的养分囊括土耳其、印度、阿拉伯、巴尔干半岛等地;除了笙之外,还演奏巴乌、二胡等乐器。在过去数十年,吴巍已经和现代作曲家合作开发了两百多首作品,光是笙协奏曲就有十多首。10月13日,吴巍将应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邀请,时隔多年重返中国舞台,与约翰·华纳指挥的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合作,演绎黄若的经典作品《玄黄》。
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大地之歌 华乐之土
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
携当代新作对话马勒驻节音乐会(三)
演出时间
2023年10月13日(星期五) 19:30
演出地点
北京·保利剧院
笙:吴巍
男中音:王云鹏
指挥:约翰·华纳
乐团: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
演出曲目
古斯塔夫·马勒
“午夜之歌”,选自《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
安娜·索尔瓦德斯多蒂尔
照亮
黄若
玄黄,为笙及管弦乐团而作的协奏曲
——中场休息——
沈逸文
阁夜
古斯塔夫·马勒(约翰·华纳改编)
告别,选自《大地之歌》,为室内乐团改编
Wu Wei
吴巍
©Elsa Thorp
吴巍是一位致力于将传统融入现代的先锋派音乐家,也是用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改良37簧笙成功地演奏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爵士乐、即兴音乐、电子音乐、极简音乐的第一人。最为人所赞叹的是他以现代 37簧高音笙在各音乐领域中游刃有余的演绎能力和开创性。他还将中国传统音乐透过现代的形式和音乐概念传达,把中国传统器乐推向国际主流舞台,使其成为国际乐坛公认的古老而不失新生命力的世界乐器。吴巍是德国亚洲艺术室内乐团艺术总监,曾任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东方学者。
吴巍199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笙专业并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师从翁镇发教授、徐超铭教授、牟善平教授、刘金祥教授。1995年,吴巍获得德国政府颁发“DAAD文化交流奖学金”,随后前往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留学。吴巍曾赢得国内外诸多音乐奖项:1996和2002年两次荣获德国世界音乐大赛“音乐生命”头奖、2004年德国世界音乐大奖中的“全球之根”奖、2011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先驱天使奖、2012年录制的《亚洲艺术乐团现代作品集》则获得了德国评论家大奖。此外,2014年吴巍与郑明勋指挥的首尔爱乐乐团录制的首张由陈银淑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笙协奏曲《神祗之气》荣获2015年德国留声机唱片大奖提名,以及同年的国际古典音乐大奖及BBC杂志大奖。英国《卫报》称赞道:“吴巍对《神祗之气》神乎其技的演绎成为2014年BBC逍遥音乐节上的高潮之一。”2017年,吴巍荣获“新绎杯”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奖。
作为笙独奏家,他曾与世界顶级指挥、管弦乐团及室内乐团合作, 如长野健(Kent Nagano)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古斯塔沃·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指挥的洛杉矶爱乐乐团;埃萨-佩卡·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团;苏珊娜·马尔基(Susanna Mälkki)指挥的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马琳·阿尔索普(Marin Alsop)指挥的卡布里罗音乐节乐团及圣保罗交响乐团;郑明勋(Myung Whun Chung)指挥的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首尔爱乐乐团以及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伊利安·沃克夫(Ilan Volkov)指挥的BBC交响乐团;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和迪华特(Edo de Waart)指挥的荷兰广播爱乐乐团;马库斯·斯坦茨(Markus Stenz)指挥的 BBC 苏格兰交响乐团;马蒂亚斯·平彻(Matthias Pintscher)指挥的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和挪威国家广播乐团;简文彬指挥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蒂罗尔交响乐团及台湾交响乐团、台湾爱乐乐团;吕嘉指挥的澳门乐团等。法国巴黎现代室內乐团、德国现代乐团、纽约ICE现代乐团、斯坦福大学圣劳伦斯弦乐四重奏、卡伊洛斯四重奏、荷兰现代室內乐团、荷兰巴洛克乐团、澳大利亚艾利森现代乐团,柏林亚洲艺术现代乐团,马赛克室内乐团等团体也有合作。
吴巍还联同柏林爱乐乐团的中提琴演奏家马丁·斯特格纳(Martin Stegner)与低音大提琴家扬纳·萨卡萨拉(Janne Saksala)一道组成了“吴巍三重奏”,他们每个乐季固定在柏林爱乐大厅的室内乐厅中进行演出。吴巍三重奏的全新专辑将于2023年由拿索斯唱片公司全球发行。
2020至2023年,吴巍与法国电子音乐专家亚历西斯·巴斯金德(Alexis Baskind)合作,在法国法国蓬皮杜音乐与声学研究所(IRCAM)、马赛国响音乐研究所(GMEM),音乐云图计划(TCMP)支持下,成功为37簧笙开发研究了名为《竹之林》(Forest of Bambus)的电子立体环绕声响体系,并在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重大音乐节成功展演。
吴巍也是多个国际知名音乐节的常客,如BBC逍遥音乐节、纽约林肯中心音乐节、巴黎之秋音乐节、柏林音乐节、慕尼黑双年展、华沙之秋音乐节, 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夏季音乐节、芬兰国际音乐节、匈牙利巴托克现代艺术节、德累斯顿现代音乐节等。
作为现代笙演奏家, 吴巍致力与现当代作曲家们合作,创作笙的现代作品,世界首演了400多首曲目其中包括二十多首笙协奏曲。吴巍曾合作的作曲家包括约翰·凯奇(John Cage)、陈银淑(Unsuk Chin)、贝恩德·理查德·多伊奇(Bernd Richard Deutsch)、翁德雷·阿达梅克(Ondrej Adamek)、细川俊夫、藤仓大、罗孚·瓦林(Rolf Wallin)、申东薰(Donghong Shin)、尤卡·提恩苏(Jukka Tiensuu)、古斯·杨森(Guus Janssen)、 丽莎·林(Liza Lim)、 恩乔特·施耐德(Enjott Schneider)、赫尔穆特·察普夫(Helmut Zapf)、方满、郭文景、瞿晓松、许舒亚、陈晓勇、秦文琛、贾国平、黄若、钟启荣等作曲家的作品。
吴巍本人也是一名多产的笙作曲家,他曾多次获法国洛约蒙基金会、慕尼黑音乐万岁音乐节、萨克森州文化基金会、奇维泰拉·拉涅利基金会、柏林文化部创作奖金,汉堡汉莎文化基金等机构委约创作。
2023年4月,吴巍获邀参加韩国统营国际音乐节,将与德国现代乐团合作世界首演阿达梅克的《笙协奏曲》,以及与韩国釜山交响乐团首演申东熏的《笙与手风琴的双重协奏曲》。5月,他将与台北市立国乐团首演施耐德的新笙协奏曲,又赴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演出由挪威爵士音乐家盖尔·李森(Geir Lysne)为吴巍量身定做的现代爵士音乐会。6月则与高雄市国乐团在卫武营文化艺术中心首演郑逸镰创作的新笙协奏曲,并作为作为笙独奏家应邀同德国北德广播爵士大乐队合作。9月,吴巍与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及瑞士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合作,上演陈银淑的笙协奏曲《神祗之气》。2024年,他还将在韩国京畿艺术中心首演郑逸镰创作的新笙协奏曲,并与世界一流指挥苏珊娜·马尔基执棒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上演陈银淑笙协奏曲,以及同南荷兰交响乐团首演罗孚·瓦林笙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