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与18日,吴巍将为北京观众呈现贝恩德·理查德·多伊奇的作品《“现象”,为笙与管弦乐队而作》(以下简称《现象》)的中国首演。这部作品,是由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葡萄牙波尔图交响乐团,及德国科隆爱乐音乐厅联合委约创作。
在创作笔记中,贝恩德·多伊奇坦言,这部作品的灵感,源于吴巍与他的笙乐。这位致力于将传统融入现代的先锋派音乐家,也是用笙成功地演奏古典音乐和现当代音乐的第一人。吴巍通过不断开拓音乐语言、发掘乐器中的深层传统,在不同的音乐领域中展现了他游刃有余的演绎能力和开创性,给多伊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我们邀请到了吴巍,他将为我们剖析《现象》不为人知的故事。
01
PHAENOMENA
一部如同驾驶赛车般的协奏曲
上:贝恩德·理查德·多伊奇
©Stefanie Luger
下:吴巍
《现象》在融合不同美学——尤其融合了具有神秘音色的笙的美学时,成为了一部异质的、熔炉般的作品。在本场音乐会中,吴巍的演奏堪比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大师或今日的摇滚巨星。
——帕科·亚涅斯,葡萄牙乐评人
2021年,吴巍与巴尔杜尔·布勒尼曼指挥的
波尔图交响乐团演出《现象》后谢幕
从左至右:多伊奇、吴巍、布勒尼曼
在聆听完《现象》的葡萄牙首演之后,乐评人帕科·亚涅斯难掩激动,写下了这样的感叹。《现象》以笙的音乐和技法为基础,融合了德奥传统、印象派精髓、伯恩斯坦和武满彻的印象、新古典主义和序列主义的影子,以及南美音乐元素。但若缺少吴巍出神入化的演绎,就无法将《现象》“搅动”为如此气象万千的佳作。
作曲家贝恩德·理查德·多伊奇
©Stefania Amisano
为了创作如此蔚为壮观的作品,作曲家必须深入了解吴巍以及他手中的笙。这甚至迫使多伊奇本人“学习重新成为一位作曲家”。在创作的早期阶段,多伊奇就从吴巍处借得一攒笙,并在吴巍的指导下学习了笙的技法以及各种独特音色,藉此创作了全新的、极具特色的和声,在音乐上呈现出无穷动般的动力和强大张力。
“多伊奇把笙的指法吃得非常透,我想他比我所知的任何一位作曲家都要了解笙。他自己创作的和声往往都由十几个音组成,非常复杂。但却又符合逻辑,有宇宙的体系在里面……对我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就像在驾驶赛车,你上去就无法停止了。音乐的律动在层层推进,有时候我与乐团之间就像是互相追逐一般。音乐如同通了电,让你的激情释放出来。即便是分成四个乐章,却是一气呵成,很少作品能让我有如此激情。”
这种逐级推进的能量释放,除了和声系统上的创新以外,各乐章之间的连接也是颇具巧思。四个乐章彼此衔接、互不干扰,而每个乐章都由一个突然而至的全奏和弦联结起来。于是观众便能听到,音乐从笙的独奏开始,随后在与乐队的不断交融、碰撞下越发狂野。
02
PHAENOMENA
可能是
最好的现当代音乐入门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笙的颜色跟光一样,不断地发散出来,与乐队声部的配器之间形成光与色之间‘心心相印’的感觉,产生的画面是不一样的。
——吴巍,笙演奏家
不同于大部分现当代作品光怪陆离、晦涩难懂的音响效果,《现象》以独特的音乐色彩和光影引人入胜。多伊奇以管弦乐团巨幅图画般的音乐作为背景,为笙写下了一个个流光溢彩般的乐段。把充沛的能量集中地、并有一定爆发力地表达出来。吴巍坦言:“在这部作品中,笙的颜色跟光一样,不断地发散出来,与乐队声部的配器之间形成光与色之间‘心心相印’的感觉,产生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在第三乐章中,透过令人惊叹的精湛技艺的多节奏游戏,冲突和混乱让音乐惊人的色彩集中爆发。为了保持如此丰富的色彩和和弦的洪流,吴巍用他循环的呼吸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光彩,将笙变成了管弦乐队的音乐引擎。《现象》之中,多伊奇与吴巍博古通今,发掘乐器中的深层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开拓音乐语言,将传统与现代交织结合,并充分展现音乐的无限张力。
《现象》的韩国首演后,演出主创合影
从左至右:布勒尼曼、芬克、多伊奇和吴巍
(沃尔夫冈·芬克为首尔爱乐乐团艺术顾问)
不难看出,多伊奇的《现象》,透过对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以笙串联,映射的是能够以现代的形式和音乐概念表达不同风格音乐的吴巍笙乐艺术。这种对吴巍及其笙乐艺术的多层面观察和感知,某种程度上,最终构成了现当代音乐的“现象”。换言之,《现象》,可能是观众们最好的现当代音乐入门作品。
但吴巍也提到,要消除观众对现当代音乐作品的“钝感”和刻板印象,还需要寄望于专业机构的特别普及手段,譬如柏林爱乐乐团的“特写:火鸟”,就是通过让青少年感受用不同的色彩理解音乐,同时融合芭蕾舞、音乐史,感知音乐的多个层面。此外,委约创作极具特色的新作——如这部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艺术机构委约的多伊奇《现象》,配合合适的节目策划,也是向公众推广现当代音乐的重要手段。优秀的现当代音乐作品,应该是“站在前辈的肩膀继续向前走……透过接触不同的具有可能性的音乐——爵士乐、电子音乐、舞蹈音乐……尽可能的打开音乐给我们的智慧”,吴巍说,“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这部作曲家特别为吴巍及其手中的笙量身定做的协奏曲作品,北京的乐迷们不要错过。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丰富的色彩碰撞,传统与现代交织,
国家大剧院2024五月音乐节
民族的遥望
钱骏平、吴巍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演绎勃拉姆斯与巴托克
演出时间
2024年5月17日(星期五)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14:30
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
指挥:钱骏平
笙:吴巍
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演出曲目
贝拉·巴托克
两幅肖像,Op. 5, BB 48b
贝恩德·理查德·多伊奇
“现象”,为笙与管弦乐队而作
——中场休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Op.68
*曲目以演出当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