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音乐爱好者》封面人物 | 新生代唢呐演奏家刘雯雯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1-12-21

《音乐爱好者》封面人物

新生代唢呐演奏家刘雯雯

她是中国第一位唢呐专业博士, 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登上悉尼歌剧院独奏的唢呐演奏家, 以及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开幕音乐会上的唯一一位独奏家。她的演奏,彰显着中国民族音乐青春力量的崭新面貌!

在传承和创新中打开唢呐发展新局面

记新生代唢呐演奏家刘雯雯

文 | 周薇

唢呐是一件极具个性的乐器。有人说它“土”,是举办婚丧嫁娶仪式的代表性乐器,但也有人说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中国人大喜大悲的极致情感宣泄,都跌宕在唢呐的大开大合之中了。这件源自西域的乐器,在中华民族的黄土地上磨砺出了深沉博大的情怀和刚毅桀骜的品性。在历史的岁月里,它曾经辉煌,亦经历低迷。如今,年轻的新生代唢呐传承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发展前辈的衣钵,继续开创唢呐艺术的新局面。

其中,九零后唢呐演奏家刘雯雯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年纪轻轻的她,早已有了令人惊羡的艺术履历。她是中国第一位唢呐专业博士,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唢呐教师;她与谭盾、余隆、瓦列里·杰吉耶夫等大师合作,共同将唢呐音乐传播至海内外;她的演奏融合了传统积淀的丰厚底蕴和当代创新的丰富表达,彰显着中国民族音乐青春力量的崭新面貌!

从唢呐世家 到上音博士

在刘雯雯的身上,体现着由传统到当代的唢呐传承脉络。她出生于山东济宁的唢呐世家。父亲刘宝斌是“小铜唢呐”的第七代传人,曾师从任同祥大师;母亲刘红梅是家族的第十二代传人,祖上自明末清初就在沿袭唢呐艺术。背靠400多年的家族传承,不仅让刘雯雯精通传统唢呐演奏技巧,更是在长期的戏曲曲艺、民间音乐的浸染中,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韵味深入骨髓,成为她浑然天成的音乐内在。后来她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投入刘英教授门下。当代唢呐学科全面科学的教学体系,专业化的发布局,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习期间她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多次比赛大奖,并最终读到博士,成为民乐系教师,为唢呐的未来传承,继续自己使命。

这一切听上去像是拿到了天选之子的主角脚本,但事实却往往没有那么容易。“我的父母和我的长辈几乎全都以唢呐为事业,然而传到了我这一代,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坚持。”家族传承的境况变化,亦是唢呐兴衰沉浮的缩影。“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唢呐,觉得它不美,甚至还有些吵。尽管如此,作为家族的传承人,妈妈还是给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唢呐的计划,并严苛的实施执行。”

和几乎所有的演奏名家一样,刘雯雯的童年经历严酷的基本功训练。稍大一些后,开始奔波于北京、上海,开启艰苦的名师求学之路。“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真正爱上唢呐这门艺术。所以我非常感谢小时候妈妈的坚持,她为我的职业规划做了漫长的铺垫,让我在意识到唢呐艺术的美好,并最终确认为人生奋斗方向的时刻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当然我也要感谢我自己,在小时候执意学习钢琴、舞蹈、美术,让美的种子在心中发芽,这在我后来的演奏道路上,无论从台风造型,肢体语言,还是到整体的美学表达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唢呐声中释放完整的自己

作为一名女性唢呐演奏家,刘雯雯经常被问该如何驾驭这件通常由男性演奏的乐器的?如果你看过她的演奏,将彻底打消这一疑问。舞台上的她是谁与争锋的实力王者。强大的爆发力和震撼力,散发出掌控一切的气场。松弛的演奏让高频的音色也能拥有通透的质感,亮而不燥、尖而不锐,即使在血脉偾张的高音冲刺时,依然透着一丝游刃有余的自信。纵横开阖间,气息流畅、荡气回肠;十指翻飞间,酣畅淋漓的完美炫技喷薄而出,令人叹为观止......

“吹唢呐是个体力活,女性在展现力量感方面可能是不占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加倍地努力和付出。”听刘雯雯的演奏,不难发现她是一位善于用“巧”劲的演奏家,这个“巧”字立足于正确的练习方法,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断地自我磨合与突破,由此这位亭亭玉立的清秀女孩,也能吹奏出霸气的音量。而女性独特的优势,又能将这件粗犷的乐器处理得细腻深刻,呈现出另一种不一样的美感。

生活中的刘雯雯安静沉稳,内敛低调,与舞台上的她行成极大反差。但她的性格中也有坚韧倔强的一面,也许源自从小到大学琴的磨砺,和唢呐本身音乐个性的长期熏陶。“我把这一部分能量尽情释放在音乐中,借由音乐壮阔生命格局、抒发精神力量。在生活中大家可能只看到我的其中一面,但在音乐当中,能感受到一个完整的我。”

传承 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唢呐教育工作者,刘雯雯对未来的学科规划始终秉持“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宗旨。从小浸润民族艺术的她深知传统的积淀对于民乐演奏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她每年都会带学生深入各地采风。“东北大杆唢呐、鲁西南小铜唢呐、陕北大唢呐......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唢呐音乐实在太丰富了,我希望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们之后的艺术财富!”

刘雯雯十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支持让年轻人的发挥想象,不断为唢呐注入新的活力。不久前,她的学生闫永强带着唢呐成功出圈,这让刘雯雯十分自豪,“唢呐需要有不同的形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爱上它,从而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行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如今,唢呐正借由互联网的东风被广大观众关注和喜爱,看着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唢呐视频,刘雯雯坦言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我们传承的意义不仅是演奏多少作品,培养多少新人,还在于让唢呐融入生活,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这门艺术深深地扎根人民,才能保持它鲜活的生命力!”

创新 永无止尽

尽管唢呐有很多经典的传统作品,但仍需要大量的新创作品来推动它的当代发展。但唢呐又是件极其难写的乐器,对作曲家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对音色、技巧有着深刻的理解把握,才能充分调动乐器的特点,写出符合唢呐特性的作品。幸运的是现在有不少有才华的作曲家对唢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运用现代的作曲技法融入深厚的民族情怀,创作了一批既有文化立意和精神高度,同时又极具艺术性的新创作品。不久前,在刘雯雯成功上演的专场音乐会上,和目前正准备发行的新专辑中,除了多首唢呐传统名作外,还收录了这些优秀的当代新创大型作品。刘雯雯希望藉由这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来呈现她现阶段的艺术探索成果。

她推陈出新地演绎了经典之作《百鸟朝凤》,创造性地融入了家族嫡传的咔戏技巧。灵动活泼的演奏与交响乐队交织互动,形成了属于她的独特韵味;她委约青年作曲家孔志轩创作的《麒麟颂》,以山东民间音乐为主题,挖掘唢呐音乐多层次的情感表达,呈现丰富的民族性;她委约著名作曲家徐坚强创作的《大开门》,以探索性的音乐语言,极致的难度技巧,触及了现代唢呐音乐的天花板;她与青年作曲家罗麦朔合作的《火之舞》狂想曲,让唢呐重归西域音乐风情,以如“火”般炽热生命力量与天地对话;她首演的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百年涅槃》,更是以史诗般的音乐呈现宏大命题和哲学思考,令人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我喜欢和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作曲家合作,通过他们的理解、想象、感悟、创作来尽情拓展唢呐的音乐语言、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让唢呐音乐在专业领域不断拓宽新的边界。同时我也特别乐于尝试不同音乐风格,大唢呐的浪漫醇厚,小唢呐的狂野洒脱与爵士、电声、摇滚等融合,多元的艺术碰撞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创新永无止尽!”

刘雯雯这一代民乐人是幸运的,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文化繁荣兴盛的时代,前辈们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他们身上也肩负着艰巨的责任和使命,面临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挑战。期待刘雯雯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走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为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惊喜!

FROM:美杰音乐 MajorMusic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