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
扬琴这件古老的乐器在4000年前起源于中东地区的伊朗,通过丝绸之路于明末清初来到中国,现已本土化,并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中国扬琴在教育培养体系、流派传承发展、乐器改革研发、理论研学研究以及作品创作创新等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正在成为世界扬琴家族的领跑者。
器乐作品的创作与创新是一个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将带动在演奏、教学、理论、乐器研发等领域的思考和立体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作曲家与演奏家为扬琴创作(编)出耳目一新的作品,以丰富扬琴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
《扬琴创编作品集》缘起于2019年1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办的一场“新春乐”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在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的倡导下,由北京艺术院校、少年宫、中小学艺术团等一线青年教师联合成立的“北京校内外扬琴艺术教育联盟”的首场演出。其初衷是为扬琴青少年搭建艺术展示舞台,不断推出新作品,尤其是重奏、合奏作品。
同年4月,这本集中了多位演奏家和作曲家心血的扬琴作品集,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书中共收录22首新创编作品,包含创作的全新作品与民族(传统)作品的重新演绎。作品题材涉及古今中外,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这22首作品中,又分为独奏曲、重奏曲、合奏曲和协奏曲:独奏曲有《光年》《吉米·来吧》《孤岛极光——处女座》《抽象画》等7首作品;重奏曲包括《躬彩衣》《木偶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彩云追月》等6首二重奏,《小星星》《凤阳花鼓》《春郊试马》《华丽砖块》4首三重奏,还包括四重奏《丽人行》,五重奏《拉沙沙央》,九重奏《野蜂飞舞》;此外还有1首合奏曲《簸箕舞曲》,1首协奏曲《梦临·长恨》。
本作品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新的扬琴技术和艺术语言,及有很强传播力的创编新作品;
(2)简、线双谱制的国际化学习;
(3)每首作品附后的演奏学习指导;
(4)中英文名录的作品翻译参考。
这本作品集出版的本意就是为了不断推出新作品,带动扬琴艺术教育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所以适合音乐学院、艺术(师范)院校、少年宫、中小学艺术团、社会艺术机构师生以及扬琴爱好者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