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与成功
4月30日至5月4日,首届中国·扬琴精英展演暨青岛扬琴文化节开幕。中外扬琴演奏者齐聚青岛,展演交流,呈现扬琴艺术的深厚底蕴。
5月3日上午,由中央音乐学院刘月宁教授和中国乐器协会扬琴艺术专业委员会发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刘灏教授专门创作了《扬琴声声颂和合》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指挥家马帅执棒,演绎和谐之声,歌颂和合之美。
挑战现场400多台扬琴排列有序,演奏者整齐落座,随着指挥家的登场,翘首以待的演奏者蓄势待发。瞬间,指挥家高高挥舞起手中的指挥棒,一股强烈的音浪扑面而来,跳跃的节奏、悠扬的旋律交织成一幅气势磅礴的音乐画卷。
乐曲时长5分20秒,旋律曲调高亢激昂,低沉内敛,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把人们带入情感的漩涡,仿佛使人置身于一个充满激情与力量的世界。在乐曲的中段,全体挑战者们一起以“啊”………的歌词,唱出拨动心弦的声音,一曲终了,现场的气势磅礴,是因为每一个参与者都为之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投入。
经过吉尼斯认证官与独立见证人的认真计数验证,由认证官宣布:以425人的扬琴合奏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成功的瞬间,喜悦储存在每一位挑战者的内心深处,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属于扬琴艺术的璀璨篇章。
感悟与思考
这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成功,让我想到两句古老的话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中国扬琴界的一种创新,一种突破,是对传统规则的挑战。演奏者们不畏艰难,用智慧和勇气为扬琴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其成就就是对“前无古人”的最好诠释。
“前无古人”这四个字,首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意味着在中国乐器协会的支持下在扬琴领域做到了前人未曾触及的地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仅是对一个人或一项成就的赞誉,更是一种对于人类努力和探索精神的深刻体现。也衷心希望:后无来者改变成为:后来者众。这才是所期待的景象………。
挑战取得成功后,进行再思考和措施规划是确保持续进步和避免自满的关键步骤。如何在取得一定成绩后进行反思和制定后续措施?
首先,细致地回顾整个项目或任务的执行过程,包括成功的决策、有效的策略以及任何可能的不足之处。通过数据分析、反馈收集和自我反省,全面理解成绩背后的因素。
第二,从成功中提取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同时识别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
第三,设定新目标:基于当前的成绩和市场趋势,设定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和时间限定的。
第四,制定计划:为了实现新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确定资源需求、分配任务和责任,并建立监控进度的机制。
第五,增强团队能力:投资于团队培训和发展,确保每个成员都具备实现新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促进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六,风险管理: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缓解策略。保持灵活性,以便在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能够迅速调整计划。
第七,庆祝已经取得的成就,这有助于提高团队士气并认可个人和集体的努力。通过这样的再思考和措施规划,以确保组织或个人不仅在当前取得了成绩,而且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续与追求
总之,“前无古人,后来者众”激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卓越,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持谦逊和清醒,不断地学习、进步,为未来留下我们自己的独特印记。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和”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温馨而柔和的光芒。不仅是一个音韵悦耳、结构平衡的汉字,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和谐、和睦、和平的深远意蕴。
“和”字,由禾与口两部分组成,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它传递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以和为美,以和为德。倡导人们相亲相爱,和平共处,和合共生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和”文化如同一条温暖的溪流,滋润着中华大地,当今,这份“和”的精神更显珍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润滑剂,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合,是自然的法则,是社会的润滑剂,无论是过往的历史,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合,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合,是心灵的慰藉,是精神的家园。合的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是一种力量,合,是一种美德,体现出最深刻的人文关怀。
《扬琴声声颂和合》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成功,实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我们赞美“和”,让这份和谐的力量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让世界因“和”而更加美好。让我们歌颂“合”,因为合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一种永恒的价值。
再次祝贺有着69年历史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首次出现与“扬琴”有关的纪录:最大规模的扬琴合奏获得的精彩成功!
雷达
(中国首位扬琴硕士研究生。音乐学家、音乐史论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导师、北京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