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北京乐器研究所彭丽颖——国家大剧院古乐器讲演音乐会《千年雅韵 古乐新声》
华音网 2025-08-20

穿越时空,聆听千年回响!"千年雅韵 古乐新声"活动,带您踏上中国横弹古乐器的奇妙旅程。古乐器研究学者、演奏家彭丽颖将聚焦筑、瑟、轧筝、琴、筝等古代横弹乐器,以考古发现与文献为基础,解析乐器历史、复原过程,并精选古曲原音、古曲新编、创新之作三类曲目,直观展现乐器魅力与创新活力。在"尊古不从古"的理念下,引领观众感受古老乐器焕发的太古之音与时代新声。

活动信息

时间:2025年9月6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艺术资料中心

乐器支持:

北京乐器研究所

星海钢琴集团 · 天坛国乐

订票方法

登录 国家大剧院官网:https://www.chncpa.org/

首页 > 艺术活动 > 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选择

《千年雅运 古乐新声-古乐器的悠扬回响》

订票

嘉宾

彭丽颖

古乐器研究学者、演奏家。

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

中国乐器行业“科技之星”、“行业工匠”。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

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

吉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长期研究乐器学、东亚音乐学、孔庙祭礼乐、古代乐器的复原与传承等课题,出版发行《伽倻琴入门教材》。多次参与国内外国家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项目“产学协力引导大学培养产业(LINC)”等。

研发复原多种古代乐器,包括瑟、筑、轧筝、卧箜篌、伽倻琴等并获得国家专利。

创建横弹古今乐团、琴鸣凤舞伽倻琴乐团、亚洲室内乐团、中日韩室内乐团等,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及海内外电视节目的录制。

演出曲目

一、 礼乐探源

1.筑《广陵散》

2.瑟《关雎》

3.琴《流水》

4.轧筝《霓裳羽衣曲》

5.古筝《渔舟唱晚》

二、 古乐新声

6.筑《一蓑烟雨》

7.琴、瑟《神人畅》

8.筑、古筝《幽兰》

9.轧筝、古筝《秋风吟》

10.筑、瑟、筝、琴、轧筝《听竹》

演出曲目及顺序以现场为准

乐器介绍

筑,中国最早的击弦乐器,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外形似筝,肩圆细颈,以击弦的方式演奏,宋代后逐渐失传......

2021年,彭丽颖成功复原了失传已久的筑,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宋代十三弦筑成功再现于世。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的汉高祖刘邦击筑唱《大风歌》: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史记·刺客列传》与《战国策·燕策三》中所记载的荆轲刺秦王之前于易水送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的《易水歌》: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载:“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

《洛阳伽蓝记·卷三》载:…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史书中也多次出现乐器筑的踪迹,如《魏书》《隋书》《新唐书》《宋史》中均有记载。

瑟,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盛行于先秦,流行于汉代、唐代和清代,后世使用渐少.......

2018年,彭丽颖成功复原了瑟,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清代二十五弦瑟成功再现于世。

《诗经·小雅·鹿鸣》记载:“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礼图》记载:“雅瑟长八尺一寸,宽一尺八寸,有二十三根弦,常用十九弦;颂瑟长七尺二寸,宽一尺八寸,有二十五根弦,全部使用。

《尔雅.释乐》记载:”大瑟称为"洒",长八尺一寸,宽一尺八寸,有二十七根弦。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或曰:‘太常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庄子·徐无鬼》:鲁遽曰:“于是为之调瑟……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

咏叹湘灵鼓瑟:“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叶梦得《江城子·湘妃鼓瑟》

轧筝

轧筝,中国古代的擦奏弦鸣乐器,盛行于唐代,清代以后流传于民间,形成了山东的搓琴、福建的文枕琴、广西的七弦琴、朝鲜的牙筝......

2020年,彭丽颖成功复原了瑟,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唐代七弦轧筝成功再现于世。

宋代陈旸《乐书》记载:“唐有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因取名焉。”

《元史·礼乐志》记载:“如筝,七弦,有柱,用竹轧之,则亦轧筝之类”。

清《皇朝礼器图式》记载:“轧筝,似筝而小,十弦,以木杆轧之”。

古筝

古筝,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由竹制五弦发展而来,秦汉时期逐渐传播至各地;汉代以来,筝不仅继续流传于民间,也成为文人雅士们喜好的乐器;隋唐时期,十三弦筝开始发展流行......后由徐振高先生进行改良,21弦古筝沿用至今。

司马迁《史记》中《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一文中:"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战国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宝,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筝。"

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东汉侯瑾《筝赋》记载:"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

古琴

古琴,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于中原地区。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的琴体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等。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琴操》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

活动咨询

FROM:北京乐器研究所研发中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