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千古绝响——阮咸与曾侯乙编钟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2-20

古琴、萧、阮咸,谁才能代表文人音乐?

国之重器——曾侯乙编钟的主人和屈原认识?

中华礼乐和文人音乐有什么关系?

山下山上—就带您追寻阮咸和钟磬的故事……

阮咸 X 曾侯乙编钟

礼乐钟磬

战国曾侯乙编钟编磬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冯满天个人藏品曾侯乙编钟1:1复原件(现藏于北京石景山龙泉寺)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这套编钟诞生距今已两千四百多年,和孔子几乎同龄,是名副其实的祖父级别的乐器。值得一提的是,曾侯乙所在楚文化圈,与屈原也是一个时代的人。

冯满天、徐涛、丁晓逵合作无品大阮、埙、吟诵《上下求索》

《礼记·礼运篇》说:“蒉桴而土鼓”表明“礼”与“乐”同源于日常生活,举行“礼”“乐”活动,是为了“敬于鬼神”,目的是为了求得上天的保佑,使人们生存下来。“礼”与“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起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与人类日常生活的需求有关;一是与祭相活动有关。在这些活动中,“乐”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音乐活动的同时,其教化作用也就发生了。

这么重要的礼器,我们今天能否听到这千古绝响呢?1986年,中国唱片总公司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历时3个多月,用曾侯乙编钟录制了《千古绝响》专辑。录制完成之后,曾侯乙编钟原钟便于工作被永久封存,不再参与任何形式的演出和录音。

阮咸,我们都不陌生了,诞生于秦汉,兴盛于魏晋,演化于唐宋,衰落于明清……阮咸由于他独特的气韵,是独立于古琴、萧存在的文人乐器。

今天,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我们终于能够听到编钟与阮咸的完美交融……


虽然我们今天还能得见曾侯乙编钟的原貌和声音,但文明常常是脆弱的,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经常现身的五弦琵琶、凤首箜篌、羯鼓、筑、篪,在历史上惊鸿一现后,也消失不见。

我们虽然有编钟的出土,但是中国远古音乐的态度,我们又何从知晓呢?

外国记者问冯满天:“你弹得很像我们国家的摇滚乐,你们国家有自己的音乐吗?”

此时,当头棒喝……冯满天被惊醒。

由此仿佛获得了一面照妖镜,看到的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的文化在近代被大量‘转基因’了,中国现代的音乐和老祖宗的音乐背道而驰了。”

难题接踵而至,冯满天在复原唐代阮咸第四条弦的时候发现,低音不下潜。他找了中国所有制丝弦的高手,始终做不出想要的那条弦。经苦苦寻觅最终寻访到朱弦的传人,找到时传人已是癌症晚期。“他也是拼了老命,将几千根丝沾金搓起来,制成第四根弦。”

现在,珍贵的古乐和传统乐器有望通过“数字生命计划”实现永生。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利用现代技术,通过曾侯乙编钟的录音采样,和冯满天的阮乐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曾侯乙编钟的录音师,正是40年前,到湖北为编钟原件录音采样的李大康老师。

腾讯游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学术指导下,对文物级民族乐器和珍贵乐音进行数字化保存和活化的项目,将以游戏音频设计及算法能力,数字化存储中国珍贵传统器乐的乐音、乐谱,在音色采集保存、古乐谱研究等方面展开保护和科普工作。在该项目传统器乐的活化部分,冯满天受QQ音乐·国乐焕新的邀请,参与“古乐疗愈”专辑的制作。

冯满天和“传统器乐数字化”的合作者们相信,数字化的古乐不会被湮没。

两千多年前的编钟和现在的阮音色相和,编钟在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她的音色奠定了中国音乐的基本审美观价值观,是中国音色的DNA,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冯满天

步入古樂藥音的神妙化境,这里,编钟似摇曳的铃兰,绽放出丰盈的生命体验,而大阮则拨开高山流水,找到了通往另外四维的通道。

FROM: 山下山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