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神秘“连线”,让民族音乐穿越天地、同九天齐鸣;与上下五千年历史交错,让广为人知和鲜为人知的民族音乐故事同时走上舞台;与XR等高科技相连接,让新民乐好听、好看又好玩……央视元宵节晚会民乐创意节目《齐天乐》在播出后在互联网刷屏,网友们直呼——“这个开场秀把我从手机上直接拽出来了”“《齐天乐》帅爆了!”“《齐天乐》直接今晚最佳”……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文旅中国等媒体第一时间对节目进行了深度报道,对中央民族乐团不断拓展民族音乐发展路径的理念、姿态和作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强队友”空间站与央团合奏“齐天之乐”
作为元宵节晚会的开场秀,《齐天乐》由一位身在“天宫”的重量级嘉宾——航天员王亚平引出。早在出发去太空“出差”之前,她就曾向媒体透露,自己将携带一件传统乐器与她一同进入空间站,但却未曾透露这件乐器是什么,这也引发了媒体的猜测,古筝还是古琴,说法不一。元宵节晚会当天,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奏响了《茉莉花》,彻底揭开了谜题,作为“最强队友”与中央民族乐团共同为观众献上了一个穿越时空、天地和鸣的绝妙舞台。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登上太空,并让全世界的广播电台都收听到了《东方红》这首中国歌曲。半个世纪之后,我们在元宵晚会的现场实现地空联动,欣赏由我国宇航员在自己的空间站中奏响的民族乐曲,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国力的强盛、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浓缩于一个创意节目之中,让人尤为感慨和赞叹。
跨越时空最多、史料支撑最繁复的舞台
王亚平指尖的乐音余韵渐消之时,星空之下登场的便是《齐天乐》的十位主奏。
中国民族乐器中凡二字乐器皆源于异域,一字乐器则出自中原本土。《齐天乐》节目以琴、阮、箫、笙、鼓与琵琶、二胡、唢呐、箜篌、羯鼓PK——在庙堂、山水的映衬下,琴、阮、箫、笙、鼓依次亮相,背景画面一转,丝路驼铃、西域市集之中,琵琶、二胡、唢呐、箜篌、羯鼓奏响音律,双方在极尽炫技的两两“茬琴”中将节目推向高潮,节目最后兴庆聚乐、花萼相辉,40位演奏家同台展现器乐和鸣的和合之美。
古琴演奏家 陈雷激
饰 诸葛亮
据《齐天乐》节目导演于蕾介绍,《齐天乐》故事情节的推进正是一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浓缩史,从相互不了解到相互碰撞,再走向融合,最终形成了如今我国民族音乐百花齐放的态势。
中阮演奏家 冯满天
饰 阮咸
煌煌民乐,纵观古今。千年不辍,浑然为一。从距今已有7800至9000年历史的贾湖骨笛算起,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相伴至今,数中华历史的风流人物,更是常与民乐为伴。“我们将历朝历代有关民乐的人物聚集在同一个舞台之上,想呈现的是‘关公战秦琼’似的魔幻场景。”节目执行导演毕波说。
诸葛亮空城抚琴、阮咸竹林拨阮、伎乐天反弹琵琶、韩湘子醉酒吹箫、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李凭中国弹箜篌、徐衍一弦稽琴格、李龟年羯鼓会玄宗、戚家军唢呐作军乐、墨子锦衣吹笙,《齐天乐》将这些人物一一“复刻”,并与器乐演奏结合,在形体指导殷硕的指导下,在舞台上呈现了一个极具创意的民族音乐节目。
唢呐演奏家 牛建党
饰 戚家军唢呐手
看似轻松的“茬琴”背后
竟是一首“难倒”央团的曲目
《齐天乐》由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马久越作曲,并由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琵琶演奏家赵聪,特邀古琴演奏家陈雷激,中阮演奏家冯满天,唢呐演奏家牛建党,箜篌演奏家吴琳,打击乐演奏家朱剑平,笙演奏家吴学伟,笛箫演奏家丁晓逵,二胡演奏家李超,打击乐演奏家金函冰共同演绎。
箜篌演奏家 吴琳
饰 李凭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集中地展示每一样民族乐器的特点并同时达到好听、好看的效果,着实给作曲家出了道难题。“为了符合节目要求,我在长板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尽量保留每件乐器的性格,把各个环节匹配好,最终达到共融,就这样形成了《齐天乐》这个乐曲。”马久越说。
打击乐演奏家:朱剑平
饰 李龟年
《齐天乐》的乐曲听着欢快洗脑,但殊不知在录音时,却让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都感到“烫手”。这次参演的演奏家都是技术水平相当厉害的,但当他们拿到乐谱要录音的时候,也都感觉比以往的曲目要难一些。“因为时间太短,我希望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绝活都展现出来,所以乐曲中没有慢板的铺垫和广板的展现,一上来就将炫技做到了极致。”马久越说,“此外,这首曲目运用了一些现代的创作手法,而这种手法与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习惯和方式是有些相违背的,这也是演奏家们感到难度较大的原因。”
笙演奏家 吴学伟
饰 墨子
穿越后即可“以假乱真”的考究服装
《齐天乐》最受关注的除了“国家队”的阵容和洗脑的神曲外,就是考究的服装设计了。据担任此次服装设计的万影传奇造型工作室造型设计师张婷透露,为做好《齐天乐》相关人物的服装,他们前期用两个月的时间查找史实资料并撰写成近4万字的人物服饰考证论文,同时还四处寻找主演布料、染布,主奏的服装和造型先后数易其稿,就连群演的30套服装也是从前期制作完成的100余套服装中精挑细选而出的。
笛箫演奏家 丁晓逵
饰 韩湘子
舞台上出现的每一个形象,其所持的乐器都与其所穿服饰的朝代相符合。而主奏们的形象,更是根据史料记载、古画刻画和文物考证,进行布料的筛选和染制,根据人物所处时代、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等,其服饰的每一块布料、每一个纹样、每一个配饰都做到了有证可循——李凭的圆领袍纹样从《捣练图》中汲取灵感、徐衍服装样式上重点参考《歌乐图》中的造型、戚家军唢呐手的服饰则以《出警入跸图》和《王琼事迹图》为依据……真正做到了即使原地穿越也能以假乱真。
二胡演奏家 李超
饰 徐衍
《齐天乐》舞台上的服饰中可以找到连珠纹、龟背纹、铜钱纹等中国古代服饰的纹饰,更能看到由非遗传承人亲手制作的足衣、魏晋南北朝时的木屐……每一个人物的身上,都是“穿”着一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教科书”。
打击乐演奏家 金函冰
饰 梁红玉
揭开“反弹琵琶”是真是假的历史谜题
一直以来,敦煌壁画中伎乐天反弹琵琶都被人们视为是一种舞姿造型,就连赵聪,此前也并不相信琵琶真的可以反弹。《齐天乐》最初设定人物时,为赵聪确定了王昭君这个角色,在她的坚持下,才最终更换为伎乐天。为什么要坚持饰演伎乐天这个角色?一是作为飞天仙子,她更能够与身在外太空“出差”的航天员王亚平用音乐对话,另一个原因则是赵聪自己也想要解开自己心中多年来不断被问到的谜题——琵琶真的可以反弹么?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琵琶演奏家 赵聪
饰 反弹琵琶伎乐天
为了尝试反弹琵琶,赵聪坚持习瑜伽数月,通过不断练习开肩的动作,她的手臂越来越柔韧,为反弹琵琶打下了身体基础。帮助她实现反弹琵琶的另一个力量就是服装上的小机关。伎乐天的服装造型出自著名造型设计师贾雷之手,除了恍若从敦煌壁画中飞跃而出的炫美服装外,为了实现反弹琵琶,赵聪曾先后4次试装,数易其稿之后最终才通过设计神秘机关,让舞台上反弹琵琶成为可能。
元宵节晚会的舞台上,当赵聪反弹着琵琶缓缓转身之时,台下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掌声。第一次亲眼看到不是摆拍、不是舞蹈的“反弹琵琶”,让网友们直呼过瘾。
创意为观众打开
中国民族音乐故事的最美序篇
除了节目本身,《齐天乐》在荧幕上的呈现形式也非常新颖,利用最前沿的XR技术,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观看节目时如同置身星空之下、山水之中和敦煌石窟之内,给观众带来震撼的沉浸式体验。
一曲《齐天乐》也只是为观众打开了民族音乐历史故事的序篇,接下来,中央民族乐团出品的《宝藏国乐》系列将会以《齐天乐》为蓝本,继续续写民族音乐故事,将好听、好看、好玩的民族音乐作品奉献给更多观众。
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不断探索传统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先后7次登上《国家宝藏》的舞台,从《象王行》到《踏歌行》,乐团一直大胆地走在新民乐探索的领头位置,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方位、多维度地引领民族音乐的创造、创新和创意之路,致力于树立民族音乐好听、好看、好玩的形象,不断拓展民族音乐的新时代发展路径。
专家评论
元宵晚会创意节目《齐天乐》将中国空间站传来的太空音乐祝福和晚会现场的激昂民乐演奏巧妙融合,创造出穿梭宇宙、天地合鸣的神奇相遇。
煌煌民乐热闹气象,便是应了清代顾禄《清嘉录》里“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交,谓之闹元宵”的记录。
热闹之中《齐天乐》更以有韵味的想象力见证中华民族独有的浪漫。伴随着欢快的音符,十位纵贯古今、常与民乐为伴的风流人物穿越而来——诸葛亮空城抚琴、阮咸竹林拨阮、伎乐天反弹琵琶、韩湘子醉酒吹箫、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在琴瑟对奏、器乐和鸣之间,是为家国情怀立著,为大好河山寄情,让人见证了东方美学始终流淌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血液之中。
从文本叙事到视觉景观,“呼应”都是被广泛应用的美学方式,将其放置在艺术舞台上,则使时空有了更宽阔的延伸。与《齐天乐》相呼应的,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奏响经典旋律《茉莉花》。浩宇之际传来的祝福音乐和现场民乐演奏巧妙融合,创造出穿梭宇宙、天地合鸣的神奇相遇,第一次展现了“齐天”的意趣。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总台元宵晚会里的中国美学与文化意蕴》
媒体报道
观众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