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似毯、海洋若盘”,2021年,一部《大河之北》纪录片让世界认识河北,18.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镌刻着一幅壮观的地理画卷。
2022年,让我们打破时空,跨越南北,通过民族管弦乐《大河之北》再次走进这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倾听传承千年的燕赵文化的交响之音。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
民族管弦乐《大河之北》
6月27日 19:30
河北民族乐团X南京民族乐团
今日正式开票
精彩即将上演
民族管弦乐《大河之北》共分七个乐章,以河北千年历史文化脉络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燕赵文化的魅力。作品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张千一作曲并指导,体现了作曲家对河北历史、人文、自然、民俗等文化现象的思考, 作曲家尽可能的把河北元素纳入音乐遐想的范畴……
本场音乐会将由南京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张列执棒,特邀青年二胡演奏家张咏音和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笛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朱玉珍担任独奏,演出融合琵琶、扬琴、古筝、竹笛、二胡等多种乐器,演奏形式及技巧极其丰富。
01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2022年6月27日 19:30
演出地点
江苏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票价
120/60元
扫码购票↓↓
乐团票务
江苏大剧院
02
演出曲目
第一乐章·士——燕赵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歌》 )。全曲以开门见山的强烈持续低音节奏和多调性主题叠合表现出青铜时代燕赵古国那种“士”的风骨豪情, 并通过动与静、强与弱的对比寓意历史瞬间的怦然心动和历史长河的寂静孤冷。
第二乐章·赵州桥随想
二胡:张咏音(特邀)
赵州桥不一般。它的拱形结构不仅仅代表中国古代建造技术的高峰,也体现了其文化内涵的丰富。乐章中选用了两版河北民歌作为素材,其中一首为耳熟能详的《小放牛》,另一首为来自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四六句》。总体上表现了淳朴的民风、工匠技艺、历史的悠久、市民的生活场景以及歌词中的俏皮画面感。通过二胡多个演奏技术段落展现“赵州桥”工艺的精湛;通过多个主题以及复调性的写作形式展现河北人民生活的多种层面。
第三乐章·回娘家
该乐章运用了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由慢到快的速度发展架构,带有一定的叙事性。其中, 第一段散板作为音乐的引入,节奏较为自由;第二段以管乐演奏慢板抒情旋律,表达女子的思念娘家之情,具有歌唱性;第三段为中速,带有行走的韵律,如同坐轿子回娘家的场景描述,具有兴奋与期盼感,其中引用了“放驴”的音乐素材;第四段速度为小快板,音乐材料加入了“顶嘴”的素材,通过模仿等手法表现了娘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感并随着速度的加快以及力度的增强,音乐不断向高潮推进;最后一段是乐章的高潮,在快板速度下,管乐与打击乐激烈的竞奏,将整个第三乐章推向高潮,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第四乐章·大平原
漫漫青纱帐,辽阔大平原。该乐章以舒缓而又舒展的旋律和细微波浪式的律动织体展现了河北千里大平原的宽广辽阔,中段琵琶奏出河北民歌“放风筝” 的素材,表现出静态的惬意。再现又回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渐渐地结束在淡淡的意境之中……
第五乐章·梆腔梆韵
笛子:朱玉珍
梆子是中原及北方地区重要的戏曲形式。该乐章借“梆腔梆韵”之题体现河北梆子腔高亢,又表现了抒情、诙谐等多种特征。作为一部梆笛协奏曲,该作品除了对梆子腔的表现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梆笛演奏技巧,使作品的梆笛独奏极具技术性,与乐队形成紧张激烈的竞奏关系。
第六乐章·避暑山庄 普陀宗乘
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庙被称之为“小布达拉宫”。该乐章把汉藏文化融合起来,使皇家宫廷和藏传佛教在缥缈的固定动机中有了共同的归宿感。尤其结合了藏族宫廷音乐“囊玛”,色彩更加丰富,意蕴更加高远。
第七乐章· 关里关外塞外
河北内向关里,西对塞外,是北方多地域文化的交汇点。此乐章结合了河北民歌“放风筝”、东北民歌“正对花”以及蒙古族音乐素材,表现出强悍洒脱的北方气质,为整部交响乐画上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句号。
*演出曲目以实际演出为准
03
演出阵容
作曲:张千一
张千一,博士,教授,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创作中心名誉主任等。1976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陈钢、桑桐、施咏康等教授;2007年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导师:杨立青教授。自八十年代初以交响音画《北方森林》登上中国乐坛以来,创作了大量交响乐、室内乐、声乐、歌剧、舞剧、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各类不同体裁的作品。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奖、“金钟奖”作品金奖、“荷花奖”舞剧比赛音乐金奖、“曹禺戏剧奖”优秀音乐奖、“金鸡奖”最隹音乐奖、“飞天奖”最隹音乐奖、“金鹰奖”最隹音乐奖、“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等多项大奖,是一位在器乐、舞台、影视、声乐等作品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作曲家,被誉为“作曲鬼才”。还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军“德艺双馨名师名家”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包括:交响音画《北方森林》、交响组曲《云南随想》(I)(II)、大型交响套曲《长征》《我的祖国》、交响随想曲《我们的岁月》《大提琴协奏曲》《交响前奏曲》《A调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四重奏》《第一铜管五重奏》、民族管弦交响曲《大河之北》等;歌剧《兰花花》《太阳雪》等;舞剧《大梦敦煌》《野斑马》《马可.波罗》等;说唱剧《解放》、乐舞诗《大唐赋》、舞蹈《千手观音》等;影视《红色恋人》《哦,香雪》《益西卓玛》《我的长征》《天路》《红十字方队》《茶马古道》《大染坊》《成吉思汗》等;歌曲《青藏高原》《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传说》《在那东山顶上》《相逢是首歌》《一个都不能少》等。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广泛演出、演奏、演唱、演播,还先后参加了香港“中国第一届当代作曲家作品音乐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英国“现代中国作品音乐节”、汉城音乐节、香港世界大学生夏令营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八分钟”(舞蹈《千手观音》)、2005年名古屋世博会(舞剧《霸王别姬》)、2015年米兰世博会(舞剧《马可.波罗》)等国际音乐节及国际性演出活动。2002年1月11日首次在北京北大百年讲堂举办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北大君士——张千一作品音乐会》;2010年11月3日在云南腾冲举办《张千一云南题材声乐作品演唱会》;2011年10月21日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举办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演奏的《张千一交响作品音乐会》;2015年11月15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的《春莱虹瀚.凤凰求茶——张千一交响作品音乐会》;2019年6月23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龙声华韵——张千一交响作品音乐会》。
2016-2017年担任人民音乐出版社《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优秀歌曲集》(9卷)主编。2018年出版学术专著《碰撞、对话与交融——就尹一桑第二交响乐论其后期创作思维的主要特征》。2015-202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结集出版16部室内乐、管弦乐、歌剧、舞剧等作品总谱。
指挥:张列
南京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中国民族管弦乐杰出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中国文化部命名的“尖子演员”。
近年来带领多支中国民族乐团在德国柏林爱乐大厅、英国伦敦巴比肯中心音乐厅、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瑞士琉森文化艺术中心、芬兰赫尔辛基音乐厅、波兰华沙爱乐音乐厅、捷克布拉格斯美塔那音乐厅以及欧、亚、美等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民族音乐会,将古老而现代的东方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胡:张咏音(特邀)
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在读博士。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项目资助人才。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飞教授。
曾获首届“敦煌杯”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二胡专业组金奖,“2009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铜奖,第十、十一届浙江省音乐舞蹈节金奖,“2017年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金奖等。作为青年演奏人才,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中国音协全国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等。
近年来受邀在“沈阳之春”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中国弓弦艺术节、北京传统音乐节、名家名曲台湾MCO大师风采系列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系列演出季、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艺术节、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WMD世界音乐节、天津歌舞剧院“名家名曲”系列演出季、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国家艺术基金大型项目《钱塘江音画》等重大艺术活动中演出。2019年委约著名作曲家王云飞创作并首演大型二胡协奏曲《铸梦》,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2020年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年度“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21年张咏音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合作完成全曲录制并于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同名个人演奏专辑。
张咏音的演奏风格质朴,乐曲情感表达细腻,近年来演出足迹遍布各地。曾先后与浙江交响乐团、斯洛文尼亚广播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天津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湖南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河北民族乐团以及洪侠、王甫建、彭家鹏、张列等著名指挥家成功合作。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瑞典、法国、意大利、美国、俄罗斯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与全国多所艺术院校保持密切交流并举办个人音乐会及专题讲座。
笛子:朱玉珍
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笛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笛子学会会员,北派笛子代表演奏家之一。自幼与笛子结缘,童年时代开始学习笛子演奏。1974年考入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师从中国北派笛子大师梁培印先生,在梁教授的亲授教诲下,主要学习了中国北派笛子的演奏技法。1980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中国南派笛子大师陈重先生,在陈教授的亲授教诲下,全面学习了南派笛子的演奏技法和江南丝竹、古曲等名作,同时还涉猎学习了琴箫、洞箫和古埙的演奏技巧。
1984年朱玉珍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歌舞剧院担任独奏演员。在近30年的笛子独奏演出生涯中,朱玉珍将北派笛子的粗犷有力、快板急速的技巧特长发挥到极致,又将南派笛子的优雅典秀、慢板清雅的漂亮音色完美地展现给了观众朋友。与此同时朱玉珍还大量改编演奏了外国乐曲,《霍拉舞曲》、《云雀》等名作均是他在国内外演出时的保留曲目。多次出访了意大利、美国、希腊、德国、加拿大、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2018年参加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演艺集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河之北》大型演出,并在部分场次演出中担任第五乐章《梆腔梆韵》笛子独奏。《春到湘江》、《牧民新歌》、《顶嘴》、《五梆子》等笛子经典保留曲目久演不衰,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河北民族乐团
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民族乐团成立于1960年,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众多较高音乐素养的演奏员和一批技艺精良、风格鲜明的青年演奏家组成的全编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也是河北省唯一的职业民族乐团。
为提高演奏水平,先后聘请我国著名音乐家刘文金、黄晓飞、宋国生、王范地、曹文工、王甫建、杨春林、马帅等来团业务考核和艺术指导,并积极进行普及演出、惠民演出、商演和国际文化的交流,曾先后出访了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希腊、朝鲜、马来西亚、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乐团推出多场不同风格的系列主题音乐会,名家名曲系列、节日系列、红色系列等。河北民族乐团连年在省会推出《新年民族音乐会》已成为观众们历年争看的重点演出。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目张千一作曲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大河之北》在著名指挥家王甫建执棒下成功首演, 2020年被评选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扶持项目;2021年度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演播活动;2021年7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政府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活动;2022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并参加国家大剧院首届“国乐之春”展演。
河北民族乐团肩负传承和发展优秀民间音乐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心感悟河北文化的内涵实质、精髓精华,将河北民族民间音乐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2021年王甫建作曲并执棒原创民族管弦乐《燃情大河北》既有传统的中华文明之音,又有当代激越的民族振兴之曲;王云飞作曲的民族管弦乐《团结就是力量》讴歌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和壮丽征程;《筑梦·初心》、《筑梦·凝心》等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携带河北独特的文化基因,镌刻先人的聪慧才智,彰显燕赵大地文化的厚重与精彩。
河北是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河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河北民间音乐文化蕴含着历史发展脉络,是燕赵儿女智慧的结晶,河北民族乐团将以团结奋进、精益求精的精神,面向国内外观众,努力拓展演出市场,坚定文化自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不懈努力!
南京民族乐团
江苏省最早独立建制的国有专业民族乐团,也是中国有影响力的职业民族乐团之一。乐团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一个拥有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四个声部全编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2019年,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建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南京民族乐团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市区两级”合作共建模式,重组扩建乐团,建立了职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并邀请中国民族管弦乐杰出指挥家张列担任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同时,乐团与江苏大剧院正式签约,成为剧院首支常驻乐团。
地处民乐大省、六朝古都,南京民族乐团以传承国乐经典,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始终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播推广与发展创新。乐团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演奏家,并与国内、国际众多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长期紧密合作,以其纯正的中国音乐风格,富有时代精神的精彩演奏,深受中外听众、艺界人士的赞誉。
乐团足迹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配合南京文化交流访问活动,展示南京名城底蕴,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水平的交响乐队”,被文化部(现文化旅游部)确定为“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院团”。与此同时,乐团每年推出大量公益性演出,为普及中国民族音乐做出努力。
多年来,南京民族乐团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主义题材为创作主题,不断地传承、求索、创新,积淀了丰富的原创作品。2004年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金陵寻梦—中国猴年新年音乐会》并同步向国内直播;乐团创意策划、并邀请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于2005年作为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的开幕式演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献演,如今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已经化作“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音乐符号,年年奏响在世界各地;乐团向众多著名作曲家委约的原创民族交响乐作品,如郭文景先生的《桃花扇》,崔新先生的《金陵风韵》、《盛世重光》、《子·水云·归》,许志斌先生的《康僧会》,张巍先生的《解放·1949》,陈思昂、杨一博、孔志轩先生的《国之当康》,苏潇先生的《莫愁》等作品已成为乐团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