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4日
江苏大剧院音乐厅
听一场超高配置的音乐会
走进作曲家苏潇的音乐世界
苏潇是中国优秀青年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多变,体裁多样,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他与南京民族乐团此前早有合作。
本场音乐会是南京民族乐团和作曲家苏潇共同为喜迎二十大精心准备,现场我们将欣赏到9首各具风格的作品,其中上半场为室内乐作品,下半场为乐队作品,部分作品为世界首演,值得期待。
01
“盛世安歌”苏潇作品音乐会
指挥:张列
演出时间
2022年7月14日 19:30
演出地点
江苏大剧院·音乐厅
票价
180/80元
→ 扫码购票 ←
乐团票务
江苏大剧院
02
演出曲目
1、打击乐重奏《火神》(首演)
打击乐:铃凯
“鼓获人心”打击乐团:马若菡 江昕泽 刘卉
“火神”是中国神话及民间民俗信仰的著神祇之一。“火神”除了带给人类光明之外,传说还具有赶走瘟神、祛病救灾的神力。2019年底,中华大地上新冠肺炎肆虐,由于武汉在古时属于楚国,而楚人恰为中国神话中火神祝融的后代,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新冠病毒惧怕高温,由此“火神山”的名称也应运而生。火神之炽,驱散病菌!这部作品的创作,代表了作者对人类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和美好祝愿。
该作品为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资助项目(打击乐重奏人才培养)委约作品。
2、丝弦五重奏《锦绣》
演奏:南京民族乐团
“丝弦五重奏” 是由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胡登跳先生于1964年开创的一种新的民族室内乐形式。作者秉承胡登跳先生这一体裁的创作思维,融合了中国传统弹拨乐、弦乐与西方室内乐的创作手法,以江苏民歌《绣荷包》为素材,描绘出一幅锦绣江南、锦绣中华的美好画面。
该作品为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
3、民族室内乐《旋动》
演奏:南京民族乐团
作者以传统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将其转化为曲折多变的旋律线条来展现人类灵魂的丰富情感——婉转时如亲切的交谈,低沉时像哀伤的叹息,激昂如高歌,缓缓似低吟。乐曲既继承了民间艺术,又在其基础上演变创新,在传统的音乐语言中融合进现代的写作手法与和声色彩。用变幻莫测的旋律带给人们无尽的畅想和感动。
该作品为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
4、二胡与钢琴《烽火》
二胡:刘卓俊
钢琴伴奏:王远
作品创作背景是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环境下,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感悟,用二胡与乐队来表现当时苦难中、奋起反抗中和历经战火后重生的中国,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历史岁月。在创作思路上,作品力求体现那段特殊的历史文化脉络,把文化中原有的厚重积淀和不断接受到新事物的养分加以融合,以此来弘扬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文化精神,而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精神造就了中西并存、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作品。该作品获得中国音协首届民族器乐作品征集三等奖,签约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8年再次获得基金的滚动资助。
5、民族管乐重奏《火映红星》
演奏:南京民族乐团
以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插曲《映山红》为灵感,通过作曲家全新的编创,由中国传统吹管乐器进行演绎,使这柔美细腻、深入人心的旋律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再现了当时人们对红军英雄的无限敬爱与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向经典致敬,向红军英雄致敬。
6、琵琶协奏曲《莫愁》
独奏:兰维薇
协奏:南京民族乐团
作品选自民族交响乐《莫愁》第三乐章。莫愁女从南北朝贵族笔下走来,从唐宋诗词中走来,她是平民少妇、她是烟花歌姬、她是苦守思妇,她的忠贞、勤劳、美貌与善良,成为抒写群体将女性完美化集体想象的载体。因为莫愁湖,这一千年集体想象具象成明朝永乐年间发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被陷害的忠臣之女莫愁与望族徐澄的命运抗争,忠诚善良、蔑视权贵的莫愁女形象,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悲愤和彼此忠贞的海枯石烂。莫愁女,以忠臣之女之心出现在世俗,已是流落民间的丫鬟,她的人民性,注定她在中华古代民间传说中不可磨灭的位置。
7、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
演奏:南京民族乐团
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2013年改编后,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
8、古筝协奏曲《安歌》(乐队版首演)
独奏:苏 畅
协奏:南京民族乐团
“安歌”,取自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九歌 · 东皇太一》中的诗句——“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东皇”为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天神之一,素有“盘古开天、女娲造灵、东皇治世”的传说,同时“东皇”在当时也被奉为“春神”。乐曲生动地展现了在此春日良辰吉日之时,万物复苏之际,人间万民以佳肴美酒、曼舞浩唱、钟鼓齐鸣、笙瑟齐奏虔诚地恭迎春之神“东皇”的降临,祈盼其为人间带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该作品获得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
9、民族管弦乐《英雄丰碑》
演奏:南京民族乐团
该作品以曹火星先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乐思而创作。曾在淅淅沥沥的雨后,爬上从茨坪拔地而起的北岩峰,凝视翠柏青松环抱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也曾在太阳初升的早晨,走进人潮涌动的天安门广场,神情肃穆地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了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贡献智慧和力量,甚至奉献生命。为之立碑,是后来者的纪念,也是对先烈的深情缅怀,对使命的庄严宣誓。缅怀英雄,丰碑永恒!
*演出曲目以实际为准
03
作曲
苏潇
生于江苏南京,作曲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管学会创委会成员,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创新团队成员。其创作风格体裁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爵士乐和舞蹈音乐,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
苏潇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王建民教授,邹建平教授,贾达群教授。
2010年作品《烙印II》作为世博系列活动演出于上海荷兰文化馆,2019年入围 CCTV 中国器乐电视大赛最佳编配奖。
曾获 2020iSING 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一等奖;苏州金鸡湖国际交响乐作曲大赛第三名(第一空缺);荷兰新音乐团举办第二届世界华人(35岁以下)作曲比赛大奖(排名第一);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孔子颂”全国民族室内乐作曲比赛第一名;中国第八、九届“金钟奖”作品优秀奖;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新世纪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三等奖(一等空缺);中国音协举办的首届民族器乐作品(二胡与乐队)征集比赛三等奖等。他还受到过美国 Roger Shapiro 基金委约,是获得该项目资助的第一位青年作曲家;主持过4项国家艺术基金和1项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2021年获得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
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交响乐《莫愁》;管弦乐《姑苏繁华图》;乐队狂想曲《疆域》;笙协奏曲《天启》;二胡与乐队《烽火》;艺术歌曲《雪花的快乐》;钢琴独奏《破》;笙、手风琴与爵士小乐队《和乐飞扬》,民族管乐重奏《火映红星》;室内乐《烙印I》《烙印II》以及《灵动》《旋动》《舞动》三部曲等。
指挥
张列
南京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中国民族管弦乐杰出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中国文化部命名的“尖子演员”。
近年来带领多支中国民族乐团在德国柏林爱乐大厅、英国伦敦巴比肯中心音乐厅、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瑞士琉森文化艺术中心、芬兰赫尔辛基音乐厅、波兰华沙爱乐音乐厅、捷克布拉格斯美塔那音乐厅以及欧、亚、美等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民族音乐会,将古老而现代的东方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打击乐
铃凯
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首批优秀青年音乐人才,南京艺术学院“薪火321人才”。美国innovative(先锋)打击乐签约艺术家和代言人,荷兰Majestic打击乐艺术家。IPEA国际打击乐大赛、PAS国际打击乐大赛和全国青少年打击乐大赛评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文化行业能力评价体系打击乐演奏专业教材编写组专家。
在演奏领域铃凯获得过第三届全国打击乐比赛专业组综合类金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第六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优秀演奏奖(最高奖)、南京艺术学院学院奖等奖项。
在教学领域铃凯所教授的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打击乐大赛、IPEA国际打击乐大赛、中国国际打击乐大赛、波兰利平斯基国际马林巴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诸多国内外大赛中多次获奖。
在学术领域铃凯在国家核心与省级期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2012年与秦效原教授合著的专著《中国20世纪打击乐艺术发展述录》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先后完成《专业音乐院校本科打击乐课程的设置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2021年作为负责人完成江苏省艺术基金中的第一个打击乐项目。
作为音乐家,铃凯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参加了很多重要的音乐节和演出包括:柏林世界打击乐节、北京亚运会艺术节、香港荃湾艺术节、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中国北京打击乐艺术节、上海之春艺术节、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莫斯科中俄大学生艺术节、莱比锡巴赫音乐节、东京中日音乐会、德国外交部大厅 “纪念中德建交30周年专场音乐会”、中央电视台 “放飞梦想—毕业歌晚会”等活动。在这些音乐节和演出中铃凯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琵琶
兰维薇
琵琶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曾获台北第七届海内外琵琶协奏曲大赛第一名。常年以高度的热情致力于新音乐的推广,20 年来经她首演的琵琶独奏、协奏和室内乐作品逾百部,代表作有:秦文琛《琵琶辞》《行空》;贾国平《碎影》《潋滟》《流韵》《风越苍茫》;唐建平《木本写真》;姚晨《思凡》《琵琶弹戏——西厢记三折》;高平《云戏——琵琶与钢琴二重奏》;文子洋《掬涛映华年》;张一兵《汉字》;苏潇《莫愁》;向民《印象:戏》《丝韵》;陈晓勇《距离对话》;王燕樵《清水湾印象》;胡小鸥《火焰·幻觉·本能》;史付红《山海》;王斐南《倾城》;杨勇《九弦上》;李滨阳《呼吸II》等。
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她的演出足迹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定期与欧美多个现代乐团合作,加拿大的 New Music Concerts 新音乐团三度为她举办琵琶室内乐专场音乐会,爱沙尼亚 Eesti Kontserts 国家演出公司与 ERP唱片公司四度为她举办音乐会。她合作过的指挥家有俞峰、谭盾、张列、陈琳、林涛、王甫建、姜金一、刘沙等。
古筝
苏畅
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副教授,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光荣绽放——新十大古筝演奏家”;2019 年首届“关爱青年—年度人物”;2020 未来之声创变者年度人物;2021 亚洲新生代上榜人物;2021“北京榜样”提名奖;畅·如是艺术文化总监;畅响筝团艺术指导;中德音乐节形象大使。
苏畅六岁习筝,跟随尹长平老师学习,1996 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曾获得 2002 年"龙音"杯国际大赛金奖;第一届文华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金奖;2007 年CCTV 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2011 年获得美国Youtube 交响乐独奏家比赛桂冠,并与著名指挥家 MTT(Michael Tilson Thomas)在悉尼歌剧院首演《航母》。她还曾入选“瑞士优秀青年计划”,在苏黎世演出谭盾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苏畅应邀在全国四十几个城市地区巡演,足迹遍布三十几个国家,她的演奏受到国内及海外音乐家,评论家一致赞誉。
由她先后首演的经典独奏、协奏作品有:《中山装》《如是》《巴松错》《万壑松风》《冬虫夏草》《三字经》《将进酒》等。
二胡
刘卓俊
刘卓俊,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北京音协二胡学会会员。6岁随父亲学习二胡,10岁师承二胡演奏家朱江波副教授,2004年以第一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姜建华教授,2013年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并随胡瑜副教授学习板胡,随杨乃林教授、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首席柏淼学习京胡,获得本科优秀毕业生。201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演奏专业研究生,师从薛克教授。在校期间多次获奖学金及专业优秀奖, 曾担任少年民族交响乐团首席, 多次到国家大剧院和各地演出及参加中央台《风华国乐》等栏目现场录制和演出。曾得到刘长福、严洁敏、孙凰、赵元春、闫国威等多位专家的指导。在校间受邀参加各大艺术音乐节,“全国政协茶话会文艺演出”,中德、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的文艺演出,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 ,芝加哥华人新年音乐会,拜罗伊特国际音乐节,担任二胡独奏,并多次出访加拿大、美国、德国、土耳其、卡塔尔、阿塞拜疆等地进行交流演出。
曾获文华艺术院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室内乐组最高奖。首届"华乐之韵"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拉弦组金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小型民乐室内乐比赛银奖。"敦煌杯"首届全国青少年二胡大赛专业青年A组银奖。第二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民族器乐大赛拉弦专业少年组金奖。第四届中国器乐赛专业二胡青年组金奖。日本首届华乐国际展演邀请赛二胡专业组金奖。
鼓获人心打击乐团
鼓获人心打击乐团由南京艺术学院优秀的打击乐师生和毕业生组成,乐团参加了很多著名的音乐节和重要音乐会,包括:莫斯科“中国年”艺术节、德国莱比锡音乐节、德国外交部大厅中德建交 40 周年专场音乐会、日本太鼓团联合打击乐音乐会、上海之春艺术节、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德中同行”音乐会等一系列演出。
与此同时乐团和团员还在国内外多个比赛中屡获殊荣,包括第三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打击乐比赛金奖,第二届 IPEA 国际打击乐比赛展演赛金奖,波兰利平斯基国际马林巴比赛第二名,中国国际打击乐大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团体,鼓获人心打击乐团正以其独特的舞台风格、精彩的演奏技巧、“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音乐理念不断带给大家全新的音乐感悟。
南京民族乐团
江苏省最早独立建制的国有专业民族乐团,也是中国有影响力的职业民族乐团之一。乐团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一个拥有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四个声部全编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2019年,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建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南京民族乐团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市区两级”合作共建模式,重组扩建乐团,建立了职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并邀请中国民族管弦乐杰出指挥家张列担任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同时,乐团与江苏大剧院正式签约,成为剧院首支常驻乐团。
地处民乐大省、六朝古都,南京民族乐团以传承国乐经典,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始终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播推广与发展创新。乐团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演奏家,并与国内、国际众多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长期紧密合作,以其纯正的中国音乐风格,富有时代精神的精彩演奏,深受中外听众、艺界人士的赞誉。
乐团足迹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配合南京文化交流访问活动,展示南京名城底蕴,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水平的交响乐队”,被文化部(现文化旅游部)确定为“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院团”。与此同时,乐团每年推出大量公益性演出,为普及中国民族音乐做出努力。
多年来,南京民族乐团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主义题材为创作主题,不断地传承、求索、创新,积淀了丰富的原创作品。2004年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金陵寻梦—中国猴年新年音乐会》并同步向国内直播;乐团创意策划、并邀请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于2005年作为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的开幕式演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献演,如今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已经化作“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音乐符号,年年奏响在世界各地;乐团向众多著名作曲家委约的原创民族交响乐作品,如郭文景先生的《桃花扇》,崔新先生的《金陵风韵》、《盛世重光》、《子·水云·归》,许志斌先生的《康僧会》,张巍先生的《解放·1949》,陈思昂、杨一博、孔志轩先生的《国之当康》,苏潇先生的《莫愁》等作品已成为乐团的经典之作。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曲目及阵容以实际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