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艺委会主席余隆
9月24日晚,“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系列音乐会之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保利文化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北京国际音乐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这场音乐会同时也是致敬北京国际音乐节创立25周年的特别演出。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艺术委员会主席,指挥家余隆表示:“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古典音乐节,而《千里江山》是一部致敬历史、献礼时代的作品。今晚用这部作品的上演向音乐节25周年致敬,同时音乐节也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向这个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的25年致敬,向我们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这部作品中饱含着对历史的敬意,对祖国的热爱。”
当晚,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笙演奏家吴彤、琵琶演奏家赵聪、二胡演奏家陆轶文、钢琴演奏家贺茗、竹笛演奏家戴亚以及女高音歌唱家方琼共同完成了作曲家赵麟的交响新作《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主席、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倡导和提出创意,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23个成员乐团共同委约作曲家赵麟创作。历时1年的精心打磨,今年7月30日《千里江山》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并由中国爱乐乐团于今年8月在全国6座城市巡演。9月24日的音乐会,则是这部交响作品在北京的首次上演。
笙演奏家吴彤
吴彤表示:“非常感谢赵麟老师能够在《千里江山》第二乐章给笙一个独特表达的机会。《千里江山》的包容度很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面去看它。两千年前笙就叫‘和’,它有和谐生长的寓意在里面。看起来这个作品不是特别炫技,但其实每个音的强弱、气息的连贯,以及如何表现优雅都是一种挑战,如何做到‘少就是多’也是一种挑战。这是中国独特的美学,也是笙的文化内核。其实笙还有一个名字叫‘云和’,先秦笙没有吐音、拒绝弹音,它要同频共振地陪伴你、感染你,而不是刺激你、影响你。余隆大师、赵麟大师建议我演奏时从观众席中走上去,我觉得这恰恰准确地表达了云和笙的古意:云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笙就是这样一个乐器慢地走进来,又悄悄地走了。”
琵琶演奏家赵聪
赵聪与北京国际音乐节渊源颇深,不仅曾在首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登台,在2003年郭文景歌剧《夜宴》中也有精彩表现。对于这次合作,赵聪说道:“我演奏的第三乐章叫‘月壑松风’,它有一些拟声的效果,比如说像风吹过松树沙沙的音效。赵麟对古曲解释得非常到位,虽然这是一个很现代的交响乐作品,但它充分运用了琵琶的语言魅力和传统的音乐语汇。这部作品将琵琶的张力与细腻、柔美完全展示出来,是一个可以让演奏家演得很开心的作品。”
二胡演奏家陆轶文
陆轶文参加过《千里江山》在上海的世界首演,此次参加北京首演,她坦言:“我特别喜欢我演奏的第四乐章,它非常辉煌大气磅礴,演奏的时候我能充分感受到作曲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也是我想向观众传递的情感。这个乐章非常有画面感,尤其是中段,一派辽阔、大气磅礴。”
钢琴演奏家贺茗
贺茗作为中国爱乐乐团的钢琴演奏家,已随乐团进行多场《千里江山》的巡演。北京的首演之夜结束,贺茗感慨:“我今天特别享受这个舞台。在台上被音乐包围着、感染着,浑身充满了能量。能与这么多优秀的名家前辈合作,对我而言是一个特别珍贵的演出经历。我演奏的第五乐章比较振奋人心、充满激情,它虽然不到10分钟,但是音乐极具变化性:一开始振奋人心,中间段落波澜壮阔,第三段山清水秀,最后积累为大气磅礴。”
竹笛演奏家戴亚
戴亚表示:“中国乐器极具古典美,西洋乐器有很好的穿透力,两者有机结合,音响效果超乎想象。第六乐章用了笛子和萧,与美声在一起相得益彰。如此特别的合作经历,非常令人振奋。”
女高音歌唱家方琼
方琼是《千里江山》首演以来参演场次最多的音乐家,在她看来,“西方音乐语言和东方的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有我们民族的思想灵魂和根基的表达。同时,它还契合世界的语言。我觉得这种表现方式在21世纪正在引领世界的文化。演唱这样的作品,能够让我找到自己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赵麟的音乐给了我们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和画面感,而在中国爱乐乐团精湛的艺术的表达和余隆指挥的解读下,从策划到排演、到最后的合成,我认为作品得到了完美呈现。我演唱的第六乐章,表现的就是一种天下大同、万众一心、和谐和睦的情感。每个人都有各人的小情怀、小的爱,但这个乐章出来的时候就如千江入海,这时我们就是一个大同和谐、大爱的状态。”
作曲家赵麟
1998年,首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观众见面,此后的25年里,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观众的约定成为文化之都北京在金秋时节的文艺盛景。25年来,从名家名团纷至沓来、到“中国概念”首度提出;从重磅歌剧连续上演,到委约创作蔚然大观;从全新舞台理念多元实践、到时尚地标完美融合……北京国际音乐节踔厉奋发,搭建起一座座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平台、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平台、文化创新发展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平台。
《千里江山》是今年8月世界首演的交响新作,在题材上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基因紧密相连,在呈现形式上体现中国音乐与西方交响乐的融合和对话,在作品立意上展现了中国新时期的伟大时代风貌。这样一部致敬历史、献礼时代的作品与北京国际音乐节25年来秉承的与世界接轨、打造“中国概念”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
北京国际音乐节25岁生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用各自的方言向音乐节送上生日祝福。每一句生日快乐背后,是音乐节25年来与全国各地交响乐团场次众多、种类丰富的合作,是观众心中永不磨灭的音乐记忆,也是四分之一世纪的深厚友谊。从1998年第一届音乐节开始就与音乐节合作的广州交响乐团,更是为音乐节奏响了生日快乐歌,用交响乐团特有的音乐语言表达情意。
北京国际音乐节扎根中国音乐事业,从新苗破土到参天大树的25年来,与众多中国艺术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其中有经验丰富的乐坛前辈,用充沛热情感染音乐节,用丰富经验滋养音乐节;有与音乐节共同成长的中生代音乐家,与音乐节共同镌刻一座座里程碑,参与和见证北京国际音乐节引领中国音乐是事业起航;有不断崛起的青年音乐家,从音乐节舞台的C位走向世界,和音乐节共赴未来。
本场演出后,致敬北京国际音乐节25周年的脚步不会停息。9月28日,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亚洲协会共同举办的论坛将在美国纽约举办,音乐评论人肯·史密斯与音乐大师伯恩斯坦的女儿、音乐教育家杰米·伯恩斯坦,作曲家周龙、杜韵、周天等音乐家将在论坛现场共同过回顾音乐节25年来的重要瞬间,畅聊音乐与东西方文化的深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