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研究生精品课程|《民族室内乐》|吴强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2-10-19

上海音乐学院

研究生精品课程系列

《民族室内乐》

主讲教师:吴强教授

教学团队:

1.民族室内乐教研室主任:吴强教授;

2.广东音乐:余其伟教授、陈晓栋老师;

3.福建南音:曾家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级演奏员)、舒银副教授;

4.苏南吹打:罗天琪教授;

5.拉弦乐重奏:霍永刚教授;

6.琴箫重奏:戴晓莲教授(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陆笑姿老师;

7.古筝重奏:祁瑶教授、邓翊群老师;

8.江南丝竹:成海华副教授(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

9.民族管乐重奏:陈晓栋老师;

10.民族室内乐:高慧老师。

01

课程背景

《民族室内乐》课程由上海音乐学院首创,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以胡登跳首创的“丝弦五重奏”为其早期形式,以本世纪初开创的现代民族室内乐课程为主体框架。课程以民族器乐的中小型乐器合奏为教学的形式,以近年来新创编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为教学内容。民族室内乐课程在2016年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改革成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课程为“传统组合形式”与“现代组合形式”分层结合的模式进行开展教学。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年级段,选择并组织相应的作品进行施教。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中国传统、经典的合奏作品与现代室内乐作品而展现其演奏表达及合奏能力,从而达到民乐演奏人才的全面而均衡的能力要求。

民族室内乐的教学成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如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中斩获重要奖项,引起广泛地关注。学生在课程中实现了声部演奏技能的训练,对其它声部有所兼顾,达到了精细的协作能力转化。各种室内乐队合奏中的实践能力及其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实现了质的蜕变。除合奏中的协作能力培养外,在传承民族经典音乐文化上的成效是目前国内此类课程中的典范。从而达到建设美育实现文化自信,适应新时代民族器乐发展的新需求。

02

课程特色

1.以课堂形式的重奏艺术实践训练为主要方法之一,教学手段是注重训练学生在重奏中的动手、动脑技能,目的是实现从技能到技艺的快速转化,其实施过程是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做进阶式的教学过程推进;

2.以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为辅助方法,教学手段是以讲授技术要点和理论知识,从加强理性思辨和风格、历史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做起,其目的是凸显出研究生学习的探究之特色,在理论知识教授过程中推进音乐观念的引导;

3.以艺术实践为主要方法之一,教学手段是将民族室内乐重奏的教学扩展到舞台上或比赛中,其目的是加强实训中的技能显现,教学过程是以艺术实践而展现技能型课程的教学特长;

4.课程教学同时将既往教学成果做成资料而置入数据库中,为师生随时调取阅读和参考,也要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置于其中,引导学生能利用网站而开展新的研究和相关的自主发展探索;

5.课外培养模式以布置作业的形式为主,也辅以自寻重奏课下训练的形式或兴趣小组的形式,从而形成课上、课下、小组等多种作业形式,这是课程特色的纵向的、综合的现代课外培养模式。

03

课程内容

一、课程简介

1.以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苏南吹打、琴箫合奏等传统器乐形式为教学对象,力图以研究型教学而实现民族器乐类“非遗”项目的高校研学化传承;

2.以丝弦五重奏、古筝重奏、民族弦乐重奏、弹拨乐重奏、管乐重奏等现代民族器乐形式为教学对象,力图以探索性教学而实现民族室内乐的现代化探索;

3.以新时代语境下所需的多种的民族器乐重奏新形式的不断探索,力图实现民族室内乐研学的开创性深化,实现民族室内乐课程在国内研究生教学中的一流课程创建。

二、教学内容

1.传统民族器乐小型合奏的教学:以上述所言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为教学内容,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教学中,以请进来传承人进入高校的教学形式为主,辅以学生走进“非遗”传承基地的教学形式为辅,实现活态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模式探索;

2.现代民族室内乐的教学:以丝弦五重奏、古筝重奏传统或非传统民族器乐组合形式为教学内容,安排在研究生二年级,以经典的现代民族室内乐与新创的作品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旨在实现合奏精细化探索的成果快速转化;

3.新兴民族室内乐形式的教学:以新生或新创的民族室内乐新形式为教学内容,安排在研究生二、三年级阶段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将根据新的文化需求而定,也会根据研究生的新要求而新探,这些新内容的探索是上音民族室内乐教学的特色所在。

04

课程资源

1.《南音指谱大全》(传谱);

2.《浦东江南丝竹乐谱》(传谱);

3.《传统江南丝竹八大曲》(传谱);

4.《广东高胡汤凯旋》 吕文成传谱;

5.《泉州南音谱集》,张真好、陈敏红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6.《胡登跳丝弦五重奏曲选》,胡登跳作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

7.《顾冠仁弹拨乐作品集》,顾冠仁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8.《中国少数民族风格室内乐获奖作品集》,安鲁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年;

9.《古筝原创重奏作品选》,祁瑶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年;

10.《中国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选》,张国亮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年;

11.《民族室内乐优秀作品选I II》,王建民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12.《古琴重奏曲集》,王建民主编、戴晓莲选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年;

13.《胡琴重奏曲集》,王建民主编、陈春园选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年;

14.结合民间传统合奏乐传习谱、作曲家已发表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委约新作品进行教学。

05

负责人简介

吴强教授

吴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合奏教研室主任。1987年柳琴专业本科毕业留校至今。2002年获得民乐指挥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民族器乐演奏、民族器乐室内乐指挥、民族管弦乐队指挥等相关专业领域。曾获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获得文化部大奖,1986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获“演奏二等奖”。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或地区。

在教学领域,指导的学生获得了文旅部、教育部、央视、宣传部等国家级音乐比赛的全金奖(第一名)。如: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中五重奏获金奖;CCTV“雅士利杯”民族器乐大奖赛中,以金豈组合获金奖;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生艺术展演中,获小型合奏组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在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全国民乐弹拨比赛中获金奖。在指挥表演领域,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指挥,首演作品数十部,其音乐处理结构严谨,细腻精致,声部层次清晰。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掘出更广的音乐表现空间,有着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在理论研究领域,撰写了教材《高等艺术院校——柳琴演奏教程》《柳琴高级练习曲 33 首》《中国柳琴考级曲集》,撰写了论文《古曲——月儿高》《现代音乐思维影响下的柳琴学科发展》《柳琴曲“剑器”音乐与演奏分析》等,是柳琴学科现代化、系统化、规范化、学术化的重要文献之一,在柳琴和阮专业发展具有引领、开拓意义。

作为上音民族室内乐学科负责人,以创新性的思维与能力将该学科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一流学科,“民族室内乐教学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民族室内乐”获2020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并出任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央视民乐大赛等各类比赛的评委。

FROM:上音研究生教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