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HOU CHINESE ORCHESTRA
花开五载香溢远
丝竹交响谱华章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召开
建团五周年全团大会
弹指一挥,五载须臾。从2017年11月到2022年11月,时间正定格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建团五周年的重要时刻。11月9日下午,暖阳映照下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熠熠生辉,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在此隆重召开建团五周年全团大会,全体演职员共同欢度了这一喜悦时刻。
大会由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主持。会上,乐团负责人成从武发表讲话,围绕艺术创新、委约创作、乐季建设、品牌塑造、文化交流、体制机制、人才建设、党的建设等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建团五年来取得的成效,并立足未来,从六大方面阐述了乐团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思路;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乐团五年来的艺术成果,也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上,乐团为彭家鹏颁发了“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其对乐团艺术建设方面起到的引领与推动作用;为乐团青年演奏员孙瑶琦、高山颁发了“突出贡献奖”,对其在乐团建设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给予肯定和鼓励。
回首肇始,乐团聘请著名指挥家彭家鹏任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任乐团艺术指导,还特聘赵季平、刘锡津、王书伟、顾冠仁任艺术顾问,为乐团的艺术发展之路保驾护航;广聚海内外知名演奏家及毕业于中央、中国、上海等十大音乐学院的优秀人才组建高起点、高定位的艺术人才队伍。从首次亮相时令人耳目一新的《丝竹江南 丝竹交响》起调,到迎来“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奥地利音乐剧院奖”的高光,经五载春生夏长,从含苞的乐团“新蕾”迅速发展为怒放的文艺“金花”,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道路上谱写了动人华章。
葳蕤生香 硕果累累
建团五年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在成长速度、发展高度、业界口碑与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斐然成果。
艺术创新追求卓越
乐团秉承“丝竹江南、丝竹交响”的艺术定位,持续践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江南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既坚持“丝竹江南”的地域特色,又注重“丝竹交响”的国际表达,积极探索中国民族音乐、江南音乐的现代化、交响化、国际化创新之路。
乐团制定出台《“丝竹江南、丝竹交响”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并创建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江南音乐创作研发基地”。乐团荣获奥地利音乐剧院“国际交响乐团奖”,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荣获奥地利音乐剧院“国际音乐文化成就奖”;乐团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民族管弦乐团”、文旅部“欢乐春节”引导奖励资金评选一等奖等荣誉。
乐季建设取得成效
乐团坚持五大版块年度“音乐季”演出机制,立足苏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杭州、苏州等城市,以及美国、俄罗斯等12国22城市演出大中型音乐会606场。乐团组成“文艺轻骑兵”,以苏州市及周边省市、乡镇、学校为主阵地,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共409场,赢得了百姓的喜爱。
委约创作屡获奖项
乐团实行“委约创作”制度,与赵季平等十多位著名作曲家签约并来苏州采风、深入生活、汲取灵感,委约创作了《丝竹的交响》《风雅颂之交响》《干将•莫邪幻想曲》《烟雨枫桥》《艰难与辉煌》《江河湖海颂》等共15部彰显苏州品质的优秀原创作品。其中有6部作品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成为全国该奖项的获奖大户。部分作品先后入围国家艺术基金、江苏省艺术基金、苏州市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获得多项大奖。
重要演出好评如潮
乐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艺术节及各项重大文艺活动:四度亮相国家大剧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级大型演出时与国家交响乐团同台竞艺;九度亮相江苏大剧院,连续5年参演紫金文化艺术节并多次获奖;亮相“韩国国际音乐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乐团承办了多场重要活动,受到全国政协、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和省、市、区党委政府领导以及中外音乐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国际巡演反响热烈
乐团肩负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使命,赴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2国22城市举办了共23场《华乐苏韵》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巡演活动。美国、欧洲、亚洲巡演超过3万当地民众购票观看,多家世界知名乐团观摩,海内外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演出盛况,对乐团精彩演出给予高度评价。
多元经营初具雏形
乐团积极探索“打响品牌、多元经营”运营模式,取得初步成效。乐团与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合作共建,联袂打造以国家公共文化云为依托的中国江南音乐文化艺术数字化品牌。乐团承办国际青年音乐联盟第74届代表大会、“运河情·江南韵”——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等重要活动,发起成立全国首家市级民族管弦乐行业协会苏州市民族管弦乐艺术团队联合会。此外,乐团音乐厅“团厅合一”运营模式,以及乐团社会艺术培训、社会艺术考级、舞美中心、衍生产品开发销售、会员增值收费服务等多元化经营格局已初具雏形、创收渠道稳步拓展。
人才建设成果丰硕
乐团构建弘扬和培养人才的平台,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科学用人机制,积极落实各种人才政策,指导和支持团员参与各类赛事。乐团首席孙瑶琦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实现了江苏省近年来零的突破,团员还分别荣获“敦煌杯”中国二胡比赛职业组合组金奖、中国扬琴艺术节展演评选金奖、“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邀请赛金奖等荣誉。
体制机制守正创新
乐团加强企业化经营和事业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制订出台了《绩效管理办法》与《综合管理条例》两项重要制度。乐团体制机制创新举措,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入选并编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并在全国出版发行,成为全国党政干部的理论学习教材。
苏州品牌持续彰显
乐团作为苏州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不断放大,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以及国内各大商业网站高密度宣传乐团;美国、俄罗斯、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海外主流媒体采访报道。乐团同时也注重开辟网络线上直播阵地,建团以来网络直播大型音乐会共75场,每场直播在线观众点击量达50万次以上。乐团海外平台账号运营项目入围“中央宣传部对外宣传支持项目”,开通四大社交媒体海外官方账户,订阅用户达20万。乐团研发建设集演出直播、网上购票、视频收费、教育培训、公益宣传、乐器销售、艺术生产管理、衍生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线上音乐厅”多功能网络平台,逐步构建与形成实体音乐厅与网络音乐厅线下线上协调、互补、并举的复合型品牌。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乐团党支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统战建设与纪律建设,着力塑造“德艺双馨先锋号”党建品牌,常态化开展系列党工团主题活动。五年来,发展了5名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乐团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对台交流基地”“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对台交流中心”“苏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苏州高新区文明单位”。党支部被评为“苏州高新区区级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共青团总支获“苏州高新区五四红旗团总支”“苏州高新区青年文明号”。
踵事增华 踔厉奋进
怀青衿之志,履践而致远。
上一个五年,乐团蓄能积势,发展为地方文化名片和传承发展丝竹江南音乐的主力军;在2023-2027年间,乐团瞻望新峰,将从六个方向持续塑造具有苏州品质、江南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国际化民族音乐品牌,进一步发力推进江南文化核心高地建设和乐团事业再创新高。
艺术建设勇攀高峰
乐团将继续推动江南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江南音乐现代化、交响化、国际化创新之路。在作品创作方面委约、改编更多民族管弦乐精品,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断积累理论研究成果,在演绎创新方面持续探索、优化与完善,不断向前迈进。
乐季建设再展形象
未来五年,乐团将举办130场以上品牌音乐会大型巡演,组建“文艺轻骑兵”策划惠民演出不少于400场,同时积极承办各级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安排国际巡演,围绕驻场演出、国内巡演、国际巡演、惠民演出、导赏演出“五大版块”,实施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职业乐团接轨的“音乐季”制度,在海内外不断打响乐团品牌。
平台建设再塑品牌
深化乐团与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战略合作,打造国家公共文化云数字化专窗,形成构建海内外数字媒体传播矩阵,加强苏州市民族管弦乐艺术团队联合会等建设工作,搭建活动、数字、组织三个平台。
机制建设再促发展
乐团继续按照“企业性质、事业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党政艺联席会议负责制,不断完善对“三重一大”决策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坚持“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乐团《绩效管理办法》和《综合管理条例》各项管理制度;坚持“艺术规律与两个效益相结合”与“一品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理念,形成产业化效应,打造国家级综合效益。
人才建设再显成效
乐团将在艺术人才、经营人才、荣誉奖项等多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享誉海内外的优秀核心团队。
党的建设再上台阶
党支部扎实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抓牢抓实思路政治、群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在政治建设、群团工作、文明创建三个方面持续打造“德艺先锋号”党建工作品牌,向更高荣誉再进发。
五年砥砺铸成就,踔厉奋发再出发。
未来五年,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起点、新征程,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将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为构建中国江南音乐文化建设发展核心高地,为塑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化品牌,再作贡献,再立新功,再创辉煌!